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溪洛渡移民的“德昌样本”
2013/6/19 8:16:55    新闻来源:中国改革报

新闻作者:彭宗卫  发布时间:2013-06-14

  初夏的德昌,螺髻山风景秀丽,一幢幢崭新整齐的移民安置房旁边,一排排葡萄大棚挂满了果实,一垄垄绿油油的蔬菜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移民安置工作模式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充分体现。

  四川省凉山州是我国西部水电开发的重镇。德昌县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陈明雄和县移民局局长王秉华详解了该县开展水电移民安置工作的具体做法:全县统一思想,干部转变观念,政府让利移民,工作提前谋划,主动为移民服务,移民局全程参与,移民干部树正气、办实事。

  对这一工作模式,德昌移民干部这样解读:要做好移民工作,移民干部必须真正树立把移民当亲人的工作理念,处处多为群众着想,移民才会对干部有感情。

  观念一变 落实工作就有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支持国家水电开发,德昌县先后安置二滩、溪洛渡、三棵树等9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8798人,既有移民安置工作失误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移民安置工作经验。和所有的移民安置区县一样,过去一说到移民,德昌县部分干部感到困难和压力重重,认为支援国家建设对于地方没有什么好处。

  为解决好溪洛渡施工区外迁移民的遗留问题,德昌县选调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到移民局。移民干部变上访为下访,一是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是通过生产技术培训来引导移民安心抓生产,三是打击少数违法行为。三招并举,终于扭转了移民工作的被动局面。

  2011年,凉山州政府下达德昌县安置2100名溪洛渡库区移民的任务。接到安置任务,德昌县干部转变观念,认识到安置溪洛渡水电站移民既是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可以改善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移民安置工作,就不再是被动完成上面安排的工作任务,从过去推托应付到现在全县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观念一变,落实工作就有了动力。干部认识到安置移民是发展的机遇,是事关全县发展的大事,是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去落实。”陈明雄说,“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是德昌县移民工作中最鲜活的东西。”

  德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德昌县移民局转变工作方法,全体干部职工和安置区的乡村干部冒着严寒到田间地头开展移民安置点调查和村民安置意愿调查工作,顶着酷暑开展丈量土地和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根据安置方案,德昌县在县城周围条件最好的六所乡、麻栗乡、阿月乡选择10个安置点,调整并落实移民安置土地2789亩,用于安置2100名溪洛度库区金阳县的外迁移民。接着,德昌县又着手土地改造工程,在移民迁入之前,对所有安置点的土地全部进行“小改大、薄改厚、痩改肥”。

  流转土地全部到位,田间道路四通八达,每个田块的排灌渠道畅通,一切就绪,只等移民搬迁落户。

  全县合力 移民工作一路绿灯

  德昌县把溪洛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内容,及时调整充实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移民、财政、国土、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等部门和涉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根据州政府下达的安置任务,迅速将移民安置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推动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同样的工作套路,在德昌有了更实在的内容。德昌县规定,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单位不能有推诿扯皮现象,从移民小孩入学、土地调整到移民建房,全县各部门全权负责。各部门争取到项目资金,必须整合到移民安置工作中来实施。

  德昌县上下形成移民安置的工作合力,为移民工作开绿灯。为确保移民“安得下、留得住、能发展”,德昌县按移民政策足额兑现移民的全部实物补偿款和安置补助费,还调整其他项目资金,配套解决移民点基础设施等问题。陈明雄说,如果就安置谈安置,根本没办法推动,既要“让移民沾点地方的光”,又要让地方上的群众“沾点移民的光”,才能形成和谐局面。

  同时,德昌县各级组织通过多种方式教育移民,搬迁后要把自己当村民,互相融入,互相理解,主动帮忙,要让当地老百姓看得起移民。

  创新思路 工作处处争取主动

  德昌县前期曾接收过溪洛渡施工区的外迁移民,采取分户自行建房的分散安置模式,结局是进度受影响,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改善,移民建房质量没有保证,安置点没有形象面貌。在接收安置溪洛渡库区移民时,德昌县认真总结不足,在安置方式、安置点建设和扶持移民发展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改过去分散安置为集中安置,改过去分户自建为统一规划联户建房,改单一的移民安置为整合全县各行业的项目资金共同推进安置工作。

  思路一变,工作作风及时跟进。德昌县就移民安置提出“城区互进,集中成片,良田好地,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的工作原则,选择离县城最近的三个乡镇作为移民安置点,把质量最好的土地拿出来安置移民。安置点确定后,德昌县早行动早落实,及时筹措土地,取得安置点建设的主动权。同时,主动上门与移民迁出县进行工作对接,根据对接成果,及时启动安置点建设,让移民搬迁即可入住。

  德昌县把移民安置点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把移民安置点打造成安宁河谷最漂亮的新农村示范点之一。

  德昌县各移民安置点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统规联建”的模式,麻栗乡、六所乡、阿月乡启动建设5个移民安置点。移民安置新居分为A、B、C三种户型,A、B户型是一楼一底,200多平方米;C户型是二楼一底,300多平方米。目前,5个移民安置点共建房屋188套,移民已全部入住。

  重心下移 取信于民社会才稳

  针对有部分干部认为“移民是外来户”,德昌县大力宣传“移民就是我们的村民,移民就是我们的亲人”的工作理念,要求各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干部深入一线,真心实意为移民群众办实事。

  “移民工作一定要走到移民中去,让我们的工作得到移民的认可。”陈明雄这样解读“重心下移”,“凡是涉及移民的事都在一线决策,工作在一线指挥,任务在一线落实,服务在一线体现,呼声在一线倾听,需求在一线了解,动态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

  为了提前筹措2700多亩土地,王秉华带着全局抽调的全体干部进村入户,顶着烈日,亲手查勘、丈量每一块土地。在搬迁滞后的情况下,王秉华主动带着工作人员前往金阳县对接移民,为移民办理外迁手续,现场接收溪洛渡库区移民168户、786人的档案,办理了移民安置对接手续,并与移民签订安置协议,完善移民子女入学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接续等相关工作。移民建房时,每个安置点都有干部驻守,不厌其烦地帮移民解决每一件细小的事情。

  王秉华说,“真心实意地为移民服务,为移民排忧解难,赢得移民的信赖。这是德昌移民稳定的主要原因。”

  着眼发展 帮扶移民服务到家

  移民外迁好比嫁姑娘,从金沙江边的金阳县搬迁到安宁河谷的德昌县,移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移民迁出来能不能得到发展,是直接关系到移民群体稳定的话题。

  德昌县从移民工作对接开始,就细致考虑移民迁进来后的生产如何安排。他们的做法是:一是及时整理土地,投资改善排灌沟渠和田间道路等设施条件。二是提前划分土地,所有移民都有一亩净耕地。很多金阳的外迁移民还没有搬迁,就已经开始耕种德昌的土地。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县里每个生产季节都组织技术人员到安置点培训农业技术,让移民掌握当地生产技能。

  德昌县认识到,不能就移民工作来做移民工作,要把移民安置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中去,才能协调发展。按照“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德昌县政府协调全县水利、农业、烟草等行业部门,配套开展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聘请州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县农科局、县畜牧局专家进村入户对移民进行大棚蔬菜、林果业、养殖业等生产技能培训,让移民了解德昌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帮助移民选好家庭支柱产业,切实提高了移民种植水平,为增加移民经济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培训,溪洛渡水电站移民现已发展大棚葡萄300余亩、优质枇杷100余亩、早市蔬菜200余亩,经济效益明显。

  全程参与 移民干部作风扎实

  德昌做好移民工作,经验之一就是:移民干部全程参与,并且要起主导作用。

  一个好的工作局面背后,总有一帮团结务实的干部。县领导特别重视,移民局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干部吃苦耐劳,执行力强,这是德昌县移民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为移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德昌县移民局干部树正气、讲公道、求实绩,实实在在做好移民工作,真正赢得移民的信任。

  德昌移民安置点共调整2700多亩土地,移民局干部全程参与,顶着烈日,逐块进行丈量,移民干部熟悉自己经手的每一块土地的情况。移民档案对接、划分土地、移民子女入学等环节,移民局干部都自己参与。移民干部参与的不只是调整土地,为了争取全县各部门的配套支持,县移民局干部主动上门衔接,争取配套项目。

  一位移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移民主管部门不能当甩手掌柜,否则,移民就要吃亏,工作迟早要出问题。”

  “为了加大移民干部的工作力度,全局12个干部,每个安置点放2人,从头干到尾,永远负责。”王秉华说,“老百姓就怕干部不为他们办事,移民干部就要扎下心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事公道正派,移民群众才会相信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