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华尔街日报》的三峡情结
2009/3/12 12:37:33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7-09-30   供稿:张博庭
 

文/水博

前不久,意在诋毁我国三峡工程的“三峡大坝之忧“文章发表后,笔者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华尔街的傲慢与偏见”的文章予以回应。然而,《华尔街日报》似乎并不肯反思自己的报道片面性和失实。相反,最近又发表文章污蔑说什么“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隐患”一词是对风险带有感情色彩的否定表述。例如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出现失事悲剧。面对这一现实,支持人类航天探索的人们都会理解,因为航天事业总是存在风险的。但是,那些对美国的航天探索持否定态度,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也会说,美国的航天飞机总是存在着隐患。同样,个别人在文章中把大坝存在的风险,说成隐患本身就在表达着一种否定态度。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中国官员以少有的坦诚措辞公开承认,三峡库区存在隐患,如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以及污染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将会引发严重环境灾害。”

应该说华尔街日报进行“新闻误导宣传” 的水平确实很不一般。不过,只要稍有了解三峡的实际情况的人都会发现这种宣传的漏洞。大家都知道任何工程的安全度(风险)都是有一定概率的。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不存在任何风险(或者说隐患)的工程,更何况三峡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三峡库区“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的危险确实存在,不仅这种危险现在依然存在,而且,在我们没有建设三峡大坝之前这种地质灾害的危险(隐患)更大。这是任何一个了解三峡地区地质情况的人都不会否认的现实。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我们已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工程措施,使得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得到一定的控制。根据实际统计资料显示,也证明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的规模和频率都比三峡大坝建设前有所降低。

众所周知,中国在三峡工程在决策中产生过巨大的争论,工程存在风险(当然包括地质灾害风险)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很显然,如果工程毫无风险,我们还必要去争论吗?为了弥补《华尔街日报》的孤陋寡闻,我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一些这样的新闻资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的2003年,人民网的记者就有关地质问题就发表过题目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组倾力编织“安全网”》的文章。文章中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到“20世纪50年至9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对三峡地质灾害和库岸稳定进行调查,并专门编制了《三峡库区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

除此之外我们还非常想知道《华尔街日报》手中是否掌握有这样的资料:在此之前,不管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还是政府官员,是否曾经有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否认过三峡地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否认过存在着地质灾害的危险(隐患)这样一个客观的事实。如果根本就没有任何根据,对于这样一个一贯公开的“事实”,华尔街的所谓中国官员 “公开承认” 的新闻,又从何说起呢?

就在几天以前,针对《三峡大坝之忧》文章中污蔑三峡大坝加剧了地质灾害的谣言,我们已经提醒过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三峡地质灾害由来已久,我们在建造大坝的过程中就已经对数百处危险滑坡体进行了工程处理。三峡一期蓄水前,又专门投资40亿治理地质灾害。二期蓄水后,我们又根据情况追加了地质灾害的治理投资。可以说,从十几年前三峡大坝开始建设的那一天起,我们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治理。然而,由于受到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局限,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任何人也不能保证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能够完全被消除。因此,所谓“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将会引发严重环境灾害。”的假设,也是一种具有煽动性的新闻炒作。因为,对三峡的地质灾害我们既不是现在才承认的,更不是现在才想起来治理的。而是一项已经竭尽全力持续了十几年的长期工作,并且至今在仍然在治理之中。

三峡水库水质污染物问题也是一样,为了防止三峡水库的水质遭受污染,我们已经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就建造了很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三峡库区沿岸一些地区的污水的处理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中国的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三峡蓄水后的监测数据也表明,长江总体的水质情况是比蓄水前有所好转的。尽管可能确有个别地区因为污水处理还不到位,出现过局部的水质有所恶化的现象,但是,在三峡大坝建成后已经改善了长江的水质事实面前,还要说什么如果水质污染“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将会引发严重环境灾害”,确实有些故弄玄虚的骗人味道。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华尔街日报污蔑三峡大坝的水平之高明。因为,水质污染的确是中国目前非常严重的普遍问题。即使三峡大坝的建设已经让我们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但是,仍然难以保障在长江三峡的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任何水质问题。不过,和三峡的地质问题一样,我们只能坦白地告诉华尔街的记者,长江是目前中国所有江河中水质最好的,即使还存在“隐患”,也是在中国“隐患”最小的江河。特别是三峡大坝修建之后,由于加强了水库沿岸的污水处理,长江的水质总体上比建三峡大坝前又有所好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三峡大坝恰恰是我们解决长江水质污染问题的贡献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华尔街日报为了说明“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在文章中还煞有介事的摘录、引用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在2007年9月25日武汉会议上的部分讲话。为了说明问题,我就把汪啸风的讲话中被《华尔街日报》刻意省略的另外一些内容在这里补充一下,让大家看看汪啸风主任的讲话到底是不是在支持《华尔街日报》的编造?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汪啸风强调说“近几年,中国已累计投入数百亿巨资进行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治理、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恢复与建设,其中,关停并转1500多家搬迁工矿企业,兴建各级污水和垃圾处理厂70余座,库区地灾治理耗资120多亿元,地灾避让移民近7万人。  据每年公布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三峡工程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三类水质为主;水库诱发地震维持低强度水平,无碍大坝安全。”

请问;这位办公室的主任在会议上所阐述 “对于三峡工程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以损失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的有关内容,难道与中国政府的一贯态度有任何区别吗?根据公开发表的新闻资料,早在1999年7月,我国朱镕基总理就严肃指出,“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对治理工程项目,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做到科学论证,简化程序,加快进行”。难道《华尔街日报》会糊涂的认为当年中国总理的公开讲话也是对三峡工程所存的地质风险的隐瞒吗?如果不是,摘录几句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发言,怎么会比中国总理的讲话更能代表中国政府的态度呢?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华尔街日报》未必就是这次借武汉会议之机污蔑“中国官员以少有的坦诚措辞公开承认,三峡库区存在隐患”的始作俑者。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不管是《华尔街日报》还是国内外那些对三峡工程抱有偏见的新闻记者、媒体,谁都不可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政府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三峡工程的所存在的风险的认识和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决不是从2007年9月25日武汉的那次会议才开始的。同样,不管是《华尔街日报》还是那些居心不良的媒体记者,谁都应该很清楚汪啸风主任强调的几年来三峡工程投入大量资金治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一系列解释,决不是在新发布的什么情况。因此,对三峡所存在的这些生态环境风险(或者说隐患),也没有任何“公开承认”的必要和可能。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我们在三峡建设开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而且从不否认三峡大坝会存在风险(或者说隐患)。并且我们一直都在积极的治理各种风险,力求尽可能的降低和消除这些风险。我们的这种客观的态度,从来也没有变化过。即使在揭露和回击各种污蔑三峡的谣言的时候,也不例外。(如果不相信,请你们再去仔细读一读“华尔街的傲慢与偏见”这篇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还要发布所谓“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的假新闻,算不算是一种弱智的炒作?莫非赫赫有名的《华尔街日报》由于其畸形的“三峡情结”已经开始变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