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剖析假新闻“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2009/3/12 12:38:28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7-10-01   供稿:张博庭
 

文/水博

近来,一些媒体上普遍流传着“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的消息。我怀疑这是一条误导公众舆论的假新闻。其理由如下: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隐患”一词是对风险带有感情色彩的否定表述。例如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出现失事悲剧。面对这一现实,支持人类航天探索的人们都会理解,因为航天事业总是存在风险的。但是,那些对美国的航天探索持否定态度,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也会说,美国的航天飞机总是存在着隐患。因此,如果中国政府真的从现在起要把三峡大坝存在的风险说成隐患,那么无疑就是要表达出政府正在改变对三峡大坝的支持态度。国内外的媒体广泛散布“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的虚假新闻的目的,也正是要让公众接受这样的信息。

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认为基本上不存在。因为,三峡大坝的建成已经用事实向全世界证明了,大型水电站一定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是不正确的。笔者曾经有幸参加了2004年联合国和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的《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会议》,会上许多国家的官员、专家都谈到: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之所以能够承认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中国三峡的成功建设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因此,尔后的联合国的有关机构也选择要在三峡召开《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会议》,以生动的实例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大型水电开,后经中国方面建议改为在北京开会后去三峡工程参观。据估计,三峡每年发电所能够替代煤炭达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亿吨。在全球都在温室气体的减排而伤透脑筋的时候。无论出于任何目的和动机,世界各国恐怕都不会支持停止三峡发电,每年增加上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的倒行逆施。作为一贯支持三峡建设的中国政府,当然更不会逆世界潮流而动的,做出这种自己打自己嘴巴的蠢事。

其次,我们要说明的是任何工程的安全度(风险)都是有一定概率的。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不存在任何风险(或者说隐患)的工程,更何况三峡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很显然,既然新闻报道大肆宣传炒作说现在“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那么自然就是在说中国过去不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或这就是说过去中国政府一直隐瞒三峡大坝的隐患。对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污蔑。

在1999年7月三峡建设期间,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就指出,“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政府的最高行政负责人的明确要求,难道还不能表明中国政府对三峡所存在的地质、生态环境风险的坦白态度吗?另外,众所周知中国在三峡工程在决策中产生过巨大的争论,工程存在风险(当然包括地质灾害风险)的认识分歧是争论的核心。很显然,如果工程毫无风险,我们还必要去争论吗?再有,早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多次对三峡地质灾害和库岸稳定进行调查,并专门编制了《三峡库区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和《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历来都不曾否认过三峡工程所存在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并且,非但没有刻意隐瞒过这些风险(或者说隐患)的存在,而且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试问:对于一项十几年以前就已经采取应对行为的工程风险(或者说隐患),散布今天才肯承认其存在的炒作,能够符合逻辑吗?因此,稍有思维能力的人都不难发现,“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的新闻炒作,定是不可能成立的逻辑谎言。

再进一步分析,媒体大肆炒作的所谓三峡大坝的“隐患”,严格来说也不应该算是三峡大坝的“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了解三峡建设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峡工程建设前的争论焦点(也可以说是风险、隐患)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泥沙。谁也不能否认,这两个问题确实都是由三峡大坝的建设才引发的。当年很多反对三峡的人曾经预言,由于百万移民史无前例,三峡大坝不可能建成;也有人预言,三峡未来的泥沙问题就必然就是第二个三门峡。三峡建成后成功运行的事实已经说明,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我们预计的那么严重。也可以说,我们今天早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三峡大坝建设的最大风险(或者说隐患)。而最近被一些媒体拿出来炒作的,所谓在2007年9月25日武汉的那次会议上,一些“专家”提出来的地质和水污染“隐患”问题,严格的说,并不是三峡大坝本身的隐患,而是长江三峡地区本来就存在的“隐患”。因为,不管你建设不建设三峡大坝这些“隐患”都是会存在的。

关于地质问题,根据记载长江三峡地区本身就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整个县城毁于滑坡的惨案。因为地质滑坡造成长江断航数年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比较近的滑坡纪录有:1982年7月17日云阳县城东鸡扒子大滑坡,面积达0.77平方公里,1500万方土石坠入长江,1700间房屋毁于一旦;1985年6月12日秭归县新滩大滑坡,新滩这个千年古镇顷刻滑入长江,激起江中涌浪达几十米,上下游各110公里江段的96条船被倾覆。造成了长江上游的断航和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82年到三峡建设开始的前12年内,长江三峡库区两岸发生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因而,在三峡工程施工前,我国就已查明库区共有各类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数千处,在三峡库区五千多公里岸线中,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数百公里,需实施工程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的《三峡库区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受到蓄水影响的数百处滑坡、塌岸、高边坡等进行了防治和处理。由于采取了这些工程措施,使得整个三峡工程开始建设12年来,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工程建设前的12年的地质灾害纪录相比较,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多。至今尚未发生过一起像云阳、新滩那样造成严重人员财产损失的大规模地质灾害。在三峡一期蓄水前后,国家先后已经专门投入了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去年二期蓄水后,三峡又对新发现的地质问题增加了新的巨额投入,继续开展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目前,我们已经在三峡地区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体系。

当然,必须承认尽管目前我们对三峡库区的地质滑坡体已经进行了必要的监测和处理。三峡水库水位提高后,一旦发生大规模滑坡必然会造成水库浪涌,造成更严重的灾害。这也是我们建设三峡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原有的地质灾害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指出,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水资源和能源的基本需求,我们也不能把三峡大坝水库对地质灾害的放大能力无限的夸大。一般来说,强调防范风险似乎总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事物往往都是辩证的,不把握适当的度,就无法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为,任何现代的人类文明往往都不能让人们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险。

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内外那些固执的三峡反对派,在他们自己过去反对三峡建设的一系列论据被事实所否定之后,似乎开始把否定三峡的理由,转移到人类所不能驾驭的“绝对的安全隐患”的概念上。实际上,这就有点像,要求航空工业不能因为飞机的意外失事而死人一样不可能。我们应该如实地告诉公众,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对水库地质灾害的引发的灾害的防治水平,绝不会亚于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安全概率。我们决不能因害怕别人对三峡的批评,就不敢承担必要的风险,就草木皆兵的看待地质滑坡问题。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上,适当的容忍,甚至有意识的释放一些小规模的滑坡体,才能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保证不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

工程技术人员要敢于根据实际观测的数据反驳那些危言耸听的炒作。特别是对于那些过去曾经大肆炒作过泥沙、移民等问题的所谓的各种“专家”的意见更应该仔细分析。为什么在移民、泥沙等问题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他们不去炒作地质滑坡问题,而当移民、泥沙的问题都明朗化之后,又开始加紧炒作几乎是难以去验证的所谓地质“隐患”呢?应该看到,相对于世界上很多比三峡大出许多倍的土石坝水库来说,三峡水库的地质灾害放大系数要小得多。因为,土坝一旦遭遇滑坡浪涌造成的漫顶必然会垮坝,而三峡大坝是一座纯混凝土大坝,即使发生了大规模地质灾害,也决不会因漫顶而造成垮坝。因此,相对于满足现代人类社会对水资源和能源的基本需求的迫切需要,世界上既然有那么多的大型土石坝水库都能够投入运行,三峡大坝的地质灾害风险,也完全应该属于目前的人类文明水平可以承受的范围。

至于水质污染,更不能说是三峡大坝“隐患”。水污染的隐患就是污染源的排放。尽管水的流动速度的确会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但是,这种流水治污作用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尤其对于那些能够造成人体致命伤害的化学污染物,水体流动的速度几乎是毫无任何减少污染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把污水顺河流动,排放到下游、排放到海里,误解成为是减少了污染。客观的事实是;只要你向水体中过度排放污染物,建不建大坝都要造成水污染。我国淮河下游没有任何大型水坝,同样也会形成严重的水污染。反之,如果没有过量的污染物排放,水库本身也绝不会造成任何水污染。在这一点上,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历史,在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污染物的现代社会以前,谁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哪一个人工或者天然湖泊出现过富营养化。此外,贵州的红枫湖是我国50年代建造的水库,前几十年都从未出现任何水污染,但是,近几年却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水质恶化。最近一段时间,当地政府通过严格治理水污染排放,红枫湖的水质已经明显恢复。历史和事实一再向人们证明,水坝本身决不会造成任何水污染。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的污水处理程度的确普遍不高,水污染问题严重。然而,为了防止三峡水库的水质遭受污染,我们已经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就建造了很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三峡库区沿岸一些地区的污水的处理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中国的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根据中国水利部的水资源公报中的水质数据。2005年长江劣五类的水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水平,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三类以上的优质水体,却比2004年的比重上升了一个百分点。事实说明,在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现代化和水污染都在加速的情况下,三峡蓄水后,长江水质情况不仅没有恶化,反而总体有所好转。这恐怕都是得益于三峡水电站的建设促进了污水处理的投入。当然,即使三峡大坝的建设已经让我们采取了必要的污水治理措施,恐怕仍然难以保障在长江三峡的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任何一点水质问题。不过,尽管现实当中可能确有个别地区因为污水处理还不到位,出现局部的水质恶化的现象,但是,在三峡大坝建成后已经改善了长江的水质,降低了长江水污染的“隐患”却是不争的事实。至今长江依然是我国七大流域中水质最好的江河。三峡大坝非但没有成为水污染的“隐患”,反而会有利于减少水污染的“隐患”。

正如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汪啸风,最近在武汉会议上所介绍说的“近几年,中国已累计投入数百亿巨资进行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治理、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恢复与建设,其中,关停并转1500多家搬迁工矿企业,兴建各级污水和垃圾处理厂70余座,库区地灾治理耗资120多亿元,地灾避让移民近7万人。  据每年公布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三峡工程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三类水质为主;水库诱发地震维持低强度水平,无碍大坝安全。”

汪啸风主任在上述讲话之后的“对于三峡工程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以损失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的有关表态,与我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的“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一贯精神,也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个别媒体记者怎么会根据武汉会议上汪啸风的这些讲话,就能编造出 “中国承认了三峡大坝存在隐患”的离奇结论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