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水电开发利用需把握全局
2013/11/1 8:52:31    新闻来源:中国改革报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认为,水电规划、环保、移民安置要做到三者平衡。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调整能源结构的有效途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水电,《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明确了水电未来的发展目标。

  水电工程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力建设的主旋律之一,对它的开发和利用需把握全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认为,规划、环保和移民安置,是水电建设中需妥善处理的问题。深入执行规划 借鉴国际经验

  我国《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合理开发中部地区重点流域剩余水能资源、有序开展东部地区电站扩机改造和抽水蓄能建设。同时,根据水电前期工作的特点及进展情况,规划对水电的前期工作也进行了明确,主要包括河流水电规划、重点河段研究论证、重大项目勘测设计、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等。

  部分具体内容为:全面推进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澜沧江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开发金沙江中游水电能源基地;启动金沙江上游和怒江中下游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藏东南"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有序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合理开发黄河北干流、汉江下带、注水、堵河、赣江等流域剩余水能资源。重点做好丰满等已建电站的扩机和改造升级。

  对此,张博庭指出:"我国的水电发展规划比较合理,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规划的推进与执行。由于龙头水库的蓄水与泄洪能力较强,这样的水库有利于提高我国水电项目的综合实力。但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水电项目中以静流居多,龙头水库建设得较晚。"增加龙头水库对提高水电项目的调峰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既可减轻洪灾损失,又可在水少天旱时向需水地区供水,降低旱灾损失。同时,上游河道坡降大、河谷狭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因此在上游修建高坝大库,淹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较中下游小。

  采用"龙头水库加多级引水式开发"的模式也可以减少淹地移民、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我国水电项目的开发由中央、省、地、市、县等多级管理,各级政府都可以和开发者签订协议,多头管理不利于规范水资源的开发权授予。张博庭表示:"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以美国为例,水电建设直接由国家掌握,这样的方式避免了多头竞争、多头管理带来的弊端,有利于整体规划和提高效率。"

  认真搞好环评 注重生态保护

  当前,所有的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公示结束后才可进行后续工作,水电工程已然成为未来电力建设市场上的重头戏,对它进行环评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协调好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在工程建设之初,应该加大开展流域水电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工作。开展流域环评需要与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同时充分认识工程特性,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最终达到目标统一、发展可持续的效果。在这其中,生态环境的累计影响也是规划评价的重点。

  张博庭说:"近年来,生态调度系统建设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有些流域水量充沛,为鱼类产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些流域人为改变水流状态是可行的。但有些流域本身受水量限制,同样的操作就有待进一步研究了。"当前,由于对多数鱼类生活史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仍是空白,对特定水域,是否应该建立鱼类增殖站、建在何处等研究工作需要在开工建设前尽早开展。

  一直以来,公众对水电建设的理解存在误区。实际上,水电建设是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一方面,水利水电项目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解决"人口—贫穷—环境恶化"问题,消除因贫困而导致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它可以直接发挥其生态功能,如水力发电可替代燃煤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张博庭说:"工程建设之初,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会自然修复。由于水电项目从设计、规划都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不仅可以发电,还具有水量调节的作用,对人类发展和周围环境的维持都是有益的。以我国怒江流域为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周围的村民对环境进行无序的利用,如烧荒无度等等,致使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虽然环境有自然修复的功能,但如果能从最初的设计规划,到后续的建设施工,都多投入些人力、物力、财力,力求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那么水电建设将更加有利于保护环境。"妥善安置移民 理顺建设环节

  据业内报告显示,近些年,移民安置成本上升,是导致水电工程决算超过概算的主要原因。水电工程淹没损失较大且较集中,库区移民以农村人口为主,而土地安置容量有限。因此,财产补偿、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再就业等问题也成为影响水电建设成本的关键因素,亦是水电工程的关键问题,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建设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此前,《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出台,意味着先安置好移民再开工建设的思路被提上日程。"现在,能实现大批移民在蓄水前安置完成已经算是成功的。"在张博庭看来,要彻底实现这一愿景还需要各方努力,地方政府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解决好水电建设的移民安置问题,有专家学者提出,在库区经济发展中,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引进科学技术,走节约资源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营之路,以土地质量换取土地数量,提高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库区经济发展,例如适度发展旅游业等等。

  移民是一项社会性、政治性强的工作,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国内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的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是移民安置的有效途径。

  同时,增加移民劳动力自身的技能水平,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是移民安置的重要部分。近些年,我国对移民进行生产再就业培训已显现出一些成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