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风电的并网之痛
2009/7/6 9:05:06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苏 伟 来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批风电特许权项目在北京开标,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发展风电扶持力度的加大,中国的风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与风电发展如影随形的并网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风电的并网之痛也越来越深入骨髓:因电网接入原因,很多新的项目得不到核准,已建起的风电场并不了网导致风机只能晒太阳,已并网的风电场由于电没法送出只能弃风等等。在这三个问题中,尤以发得出而送不出的问题最为突出。由于电送不出去,风电开发企业因限送电所受的损失十分惨重。为此,记者采访了发电企业、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期厘清中国风电并网的症结所在。

 

风电企业  风电并网存在三难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上网问题正变得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不久前指出,目前电网接入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一大瓶颈。风电接入的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记者为此采访了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风电企业的有关负责人。
  据了解,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风电装机达到80多万千瓦,去年的限送电量达到6890万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5元计,损失已达3000万元以上,今年1~4月份,限送电已达3084万千瓦时,损失也已在千万元以上。
  在采访中,风电开发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将目前风电接入存在的问题归为三类:核准难、配套难、全额送出难。

 

  核准难与配套难

 

  现在风电场建设项目核准实行分级管理,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风电项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核准。为了通过核准,风电开发企业需要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使用权、环评、信贷资金、企业自有资金和电网批准上网许可。这几个文件一旦缺一,发展改革委就不受理,就不能取得路条。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加快百万千瓦级风电场的建设,同时抓好河西走廊、沿海和内蒙古等大型风电场的建设,打造风电三峡。风电开发企业闻风而动,在这些地区规划建设一些风电场,但是,仅仅由于拿不到电网批准上网许可,许多项目被搁浅。据记者手上的一份材料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去年视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风电发展情况时,大唐集团公司人员也向他反映过这一问题:大唐集团公司有14个在建项目受到电网建设滞后于风电建设速度的影响,无法按时并网发电,待核准项目中有8个项目
受接入系统影响,无法完成核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国华、鲁能、中节能等几家公司最近在河北张家口都有风电项目受接入系统影响,无法完成核准。
  已经核准建设的风电项目也存在着配套难的问题。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副总工程师向记者解释:在中国,风电的主要开发商是国有大型企业,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几乎都成立了专门的风电公司,这些风电公司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考虑,必须把风电的规模做大,所以其发展的步伐很快。另一方面,一些风电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从自身业绩的角度考虑,对风电开发商催得很急,一旦立项,一般要求在两年时间内装机发电。但并网是电网公司的事,不是地方政府所能左右的,电网公司有自己的发展规划,电网建设与风电发展往往不同步,这样就出现了风机晒太阳的情况。另外,由于风电的特殊性,风电场一旦建起第一台机组便需要电网接纳,风电场的建设从测风到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仅需一年的时间,而电网建设从审批到建成却没有这么迅速。风机晒太阳时间短的是3~4个月,时间长的达1年。由于不配套,电网接入不了,设备不能调试,发
不了电,就等于这一块的收益没有了。

 

  全额送出难

 

  按照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电网企业必须接纳并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风电不参加调峰。但在实际操作中,在有些地方,火电、水电、风电等都是等比例参与调峰。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不久前发布的2008电力监管年度报告也指出:部分电网企业未能及时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送出电网设施,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受限、电量损失。在电量收购及电价方面,部分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未制定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额上网的具体操作规则,在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时,存在通过考核变相减少发电企业上网电量、压低上网电价、强行分摊线损、不按期或不足额支付电费等问题。
  现在,限电问题是最让风电开发企业闹心的,因为的都是企业的净收益。一家大型风电企业质安部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现在限电的情形越来越严重,今年1~3月,该公司受限电量近1.5亿千瓦时,近实发电量的10%,比去年全年的总和还要多。有些地方只能送出50%的电量,输送能力最差的地方则只能输送出20%左右的电量。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该负责人也坦陈:除了电网方面的原因外,因风能资源分布状况导致的风电场扎堆更加重了这个问题。此外,由于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区,绝大部分处于电网末梢,电网建设相对薄弱;电网负荷能力不强,也只能限送。
  在采访中,一些风电企业的负责人对解决风电并网瓶颈问题开出了自己的处方———在国家政策层面,不仅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要占一定比例,在电网侧,售出的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也应该占一定的比例,这样,电网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限电的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

 

电网公司  已最大限度接纳风电上网

 

风电发展过快  核准及配套受限

 

  对风电上网存在的三难,电网公司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对于核准难,电网方面认为,风电的发展速度迅猛,在一些地方,已核准并入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超出当地电网的接纳能力,所以在发放电网批准上网许可证的时候,不得不将这种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在风电大省甘肃,经测算,在甘肃750千伏电网建成之前,330千伏电网系统最多可接纳70万千瓦风电,而仅仅2008年的风电接入容量就已超过100万千瓦。由于风电建设速度快、建设周期短,在电网十一五十二五及远景目标网架尚未建成之前,甘肃电网已经出现限风电出力的情况。一些风电项目的核准出现卡脖子现象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配套难问题,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同一解释:风电开发企业和电网企业两条腿走路、各干各的引起的。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领导建议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在具体风电开发项目前期工作阶段,进行项目的风能资源详查与评价分析,落实风电场建设规模、建设时序以及相应的电网规划,风电场前期工作要与送出工程前期工作协调开展,如果这个建议得到落实,建设配套问题将得以解决。

 

  电网稳定要求  限电难免

 

  风电全额送出难,不仅我国存在这种情形,一些风电大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据有关专家介绍,风电若要保证系统频率在正常范围之内,必须进一步压低常规机组出力。在无法准确进行风电功率预测的情况下,电网中要留有接近风电最大出力的调峰盈余来平衡负荷低谷时风电出力增加的部分。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特别是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投运,低谷调峰时,依靠运行常规机组的调峰盈余克服风电波动的方式将难以适应,同时也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
  电源结构也会影响到风电的并网。在各种常规电源中,水电是调节性最好的电源之一。在调节性能这一点上,能够与水电媲美的只有油、气发电,不过由于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油、气发电机组很少。在我国北方风电场比较集中的地区基本上都是火电,尤其是在冬季,热电机组更不能减力,而这时恰恰是风电出力最高的时候。电网公司在进行调度时,火电与风电往往是等比例参与调峰。
  因此,要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需要加快建设输变电工程,并加装可控串补及可控高抗。如果这些设备不能同步投入运行,电网接纳风电能力将大幅减少。

 

  已最大限度接纳风电上网

 

  在采访中,一些电网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正在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接纳风电上网。
  以东北为例,东北是我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同时,相对其他一些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也是电网比较坚强的地区,坚强的电网接纳风电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电网建设相对薄弱的地区。截至今年1月底,东北电网全网已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风电容量549万千瓦,实际已投运容量339万千瓦。目前,风电并网运行容量已接近电网最大发电容量的10%。据预计,2009年底全网风电容量将达到754万千瓦。
  从科研部门研究结果看,东北电网2010年风电最多能接纳920万千瓦,而规划投产装机容量将达到1320万千瓦。2010年末,东北电网预计总装机容量约9000万千瓦,最大负荷约4200万千瓦。
  2008年10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会见了吉林省省长韩长赋一行,就风电接入大电网、融入大电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年3月19日,东北电网公司专门组织研讨东北电网风电发展有关问题:一是协调做好风电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规定,三是研究在风电场装设风力发电预测预报系统和发电出力调控系统,四是综合运用管理措施,五是解决入网后的电量消纳和电价问题。
  在当前经济环境窘迫的条件下,东北电网公司仍在不停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以便扭转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的被动局面。同时,网架的进一步加强可以增强电网接纳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今年,东北电网计划新建500千伏线路3326.7千米,新增500千伏变电站14座;新建投产220千伏线路5579.9千米,新投入220千伏变电站76座。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可增强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为电网更多接纳风电提供基础条件,东北电网公司为此加快了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建设工作,规划十二五十三五新增投产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将分别达到120万千瓦和140万千瓦。
  另外,东北电网公司还组织相关设计、科研部门对大规模风电场集中送出技术进行研究,此项技术将对东北电网大规模风电送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专家视角

                     
风电全额送出要解决三大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风电质量或风电机组质量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事并不少见。2008年4月9日和13日,吉林白城一次变66千伏系统多次发生故障,系统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正常,但白城、洮南网内部分风电场大面积风机停机,严重影响电网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运行。同时在毗邻铁道的河南三门峡风电场,每当电气化机车经过时,就会发生风电场内大部分甚至全部机组切除的现象。今年2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抵达三门峡进行现场调查,初步断定风机切除的原因是风电场的风机抗干扰能力不强所致。
  有关专家认为,不同电源送出的电力有优劣之分。如果风电质量不达标,电网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电网公司要全额收购并网风电,必须是符合标准的风电,随着近几年风电快速增长,出台风电并网相关的技术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事实上,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就发布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但是,由于绝大部分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电能质量、有功和无功调节性能、低电压穿越能力没有经过检测和认证,而且目前多不具备上述性能和能力,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去年11月,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举办的院士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周孝信谈到风电并网需解决三大技术问题。

  问题一  开展风电功率预测

  众所周知,风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而电力系统是实时平衡的,风电的波动需要通过常规电源的调节和储能系统来平衡,这是长期困扰风电并网的最大难题。既然风电场的出力主要由风力大小决定而难以人为控制,那么是否可以提前预知风电场的出力呢?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通过风电功率预测,可以合理安排常规电源的运行方式,降低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同时提高电力系统接纳风电的能力。

  问题二  提高功率控制能力

  如果能够在做好预测的同时,适当提高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能力,则是锦上添花。风电功率预测的工作,在我国有些地方已起步,2008年12月10日,我国第一个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示范项目在吉林电网投入运行,2009年3月19日,吉林电网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调度通信中心组织的验收。

  问题三  提高低电压穿越能力

  低电压穿越能力是指电网电压发生波动时,风电机组具有抗短时波动不退出运行的能力。曾参与《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制定工作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王伟胜告诉记者:当初我们在起草的过程中是有低电压穿越能力这一要求的,但是在和风电开发商、设备商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却不得不删掉了这一项。王伟胜说:在吉林发生大面积风电机组切除事件之后,我们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认为低电压穿越能力必须纳入标准。按照相关规定,该项标准只有三年的有效期,现在三年已过,但是修订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低电压穿越能力依然是争论的焦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