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于菲 李宏伟 胥铭兴)
2013/11/21 15:26:56    新闻来源:东北水利水电

[摘要]文中以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论述了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评价在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决策引导作用。并通过科学性等原则推荐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为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域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X8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624201308-0045-03

1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立法

2002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评的领域拓展到"一地三域十专项"(即土地、流域、海域、区域及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农业、畜牧业等),确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发展规划,规划的范围和水平使规划环评能够更好地解决长期的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有助于分析项目的累计影响,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决策的过程中,使规划更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1.2 环境保护参与规划决策

2009 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的阶段。

《条例》要求将区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影响作为规划环评的着力点,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筹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有利于在机制体制层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3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参照国际上的经验做法,在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的基础上,探索性的开展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80 年代后期,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基本纳入环境管理轨道,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但随着流域开发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生态环境的连续、累积影响不断显现出来,在传统的水利项目环评中难以体现累积的环境效应,因此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逐步成为一种制度要求。[1]

2 基于流域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2.1 流域可持续发展

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以水为主体,以流域为研究空间,以流域中人和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把人和自然纳入流域这一载体中,从传统的以"人是自然主人"转向"人是自然成员"为价值导向的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在流域复合系统内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准则,这样便可以较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从更高层次上考虑人类生存和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我国多以行政区为单元划定规划范围,而流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和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景观、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文化,因此以江河为核心的流域规划是一种科学的规划划分方式,基于流域单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江河流域规划方案实施后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预测和评估。通过预估江河治理、开发对流域环境的影响,研究维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完善规划方案。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把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作为流域规划的重要目标,使治理开发的流域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4 可持续发展在流域规划环评中的重要性

在流域内兴建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使流域内的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使流域内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消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而在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甚至种植水稻之类,一方面改变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非灌区水资源更加紧缺,另一方面灌溉区域也因大量蒸发、下渗量少而导致土壤的盐碱化[3,4]

要引导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流域为单元,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综合减灾、环境、生态、资源开发等多种因素,充分发挥规划的科学决策作用[5]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影响作为规划环评的着力点,有利于在机制体制层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提出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以"贯彻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原则。可见可持续发展评价在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位十分重要。由于法律法规规定,流域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基本原则,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中包含可持续发展评价就是对规划目标的一个检验,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性。

5 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内容及推荐评价指标

5.1 评价内容

根据《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要求,规划对环境系统的宏观影响应预测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影响等。流域规划环境影响首先应把握全局,针对战略性、宏观性、综合性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应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预测分析。按照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规划方案环境比选的基础上,推荐既符合规划目标,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不利影响较小且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减免的规划方案。

在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确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通过调整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指标来实现最终目标,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5.2 推荐评价指标

5.2.1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指标应满足五方面的基本原则,科学性:首先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理论、环境生态理论、统计理论为依据,要求数据收集、范围界定、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权重选择等都必须有科学的依据。针对性:符合既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该目标对应的关键性问题,可持续发展指标一般包括规划目标的重点内容。动态性:要贯穿规划的全过程,包括制定、实施、调整阶段,并确保延续性。整体协调性要求能全面反映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可操作性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或者敏感的指标,指标易于获取和表述,并具有可比性[4]

5.2.2推荐指标

流域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对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协调与发展水平的满意度,指标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选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舒适三项目标层指标。针对目标层选择可以描述和衡量系统发展的质量指标,在空间和时间上反映变化趋势、结构特征和发展水平。中层质量指标选取了九项,在经济发展方面选取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社会进步方面选取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环境舒适度选取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每级中层下分选出单项指标,共计34 项,详见表1[2,3,6-8]

1 流域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表

6 流域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价展望

6.1 现存问题

在我国,流域规划范围往往跨越或者分割行政区,使得规划内容的协调和沟通存在不畅。在现有体制下,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修编的随意性较大,规划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难以有效落实,从源头防范布局性环境问题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开展规划环评,冲击了既有决策机制,而与规划编制、审批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影响了环评有效性。

在技术层面,由于现有规划环评技术方法体系还不健全,评价对生态系统整体性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长期性影响的基础性研究缺乏,规划环评必需的数据库平台尚未构建,影响了规划环评的科学性。

6.2 展望

随着流域综合规划的开展,基于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决策指导作用,这方面的评价也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指标是确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的建立是从理论转向应用的技术手段。流域目前国内外在流域规划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足够的案例调研和经验总结,系统性的研究还较少见,因此,将来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上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进行。

[参考文献]

1]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64~72.

2]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指标体系与研究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1~20.

3]王慧敏.流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与方法[M.南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20~24.

4]陈庆伟,刘昌明,郝芳华.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3848~11.

5]姜付仁.以流域为单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1.34~48.

6]赵珊,么相姝.基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288.111~112.

7]张后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持续发展性的研[D.兰州:兰州大学,2011.1~13.

8]查凤姝.水电开发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19~2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