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盘点2103:中国水电在争议与风险中前行
2014/2/17 7:36:08    新闻来源:《中国发电》杂志

 /张博庭

 

水电建设成绩斐然

2013年的中国水电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增水电装机高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年水电新增装机已经接近3000万千瓦,全国水电总装机超过2.8亿千瓦。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水电装机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特别引人瞩目的还有: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于715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后,半年内陆续投产机组已达12台,年投产装机容量达924万千瓦。再次刷新了由我国的三峡电站创造的单座水电站年投产装机超500万千瓦的世界纪录。此外,具有世界最高拱坝的锦屏一级水电站的蓄水发电及大坝封顶,首创了世界水坝高度超过300的新纪录。

然而,相对于我国水电建设和装机的巨大成绩,2013年我国的水电核准开工规模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按照国家的规划,为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十三五"末的2020年我国水电的装机至少要达到3.5亿千瓦(不含抽水蓄能)。因此,根据水电工程建设周期至少48年的特点,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开工规模,至少应达到1.2亿千瓦。但是截至目前,"十二五"已经过去了3年,而常规水电核准开工规模仅为2684万千瓦,还不足规划目标的1/4。特别是2013年的核准数量再创新低:截止到11月底核准的常规水电仅为422万千瓦,抽水蓄能60万千瓦。

要确保我国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的发展目标,其中8%以上要靠水电贡献。近年来,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始终跟不上社会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至于目前全球煤炭增量的70%来自中国。2012年底随着我国的煤炭消耗超过全球的50%,严重的雾霾污染也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

因而从2013年起,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意义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目标和动力主要来自国际社会减排的压力。而现在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首要目标,已经变成了国内的雾霾治理。积极发展水电,调整能源结构,已经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和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一种承诺,而且还已经上升为关系到每一个人以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健康的大问题。

 

新上网电价核定方式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的中国水电在收获"十五"期间水电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风险。20135月国家出台了"以电力消纳地平均上网电价"核定水电上网电价的新机制。当时,社会舆论普遍以为水电的电价偏低,因而此规定的出台是对水电的重大利好。但实际上,真正上网电价偏低的,主要是过去建设的老水电,而现实中由于移民、环保成本的快速上升,新建的水电站的电价,早已超过一般的火电。据有关部门测算,2013年我国新建电站的平均预算成本,已超过每千瓦1.5万元。对此,每一个具体的水电开发企业都不会误读这一政策。因此,由于企业的水电开发的积极性下降,2013年我国水电的核准开工量已经开创"十二五"来的新低,到11月底仅为482万千瓦。

能源专家预计,如果这种水电发展减速、刹车的局面不能尽快改变,不仅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将要落空,而且,我国的雾霾治理也很难收到实效。因此,如何调动起水电开发的积极性,将是2014年水电发展的最重要课题之一。笔者认为,虽然水电的上网电价被政策限定,但是,水电的低成本优势依然存在。众所周知,水电的成本主要来自建设投资的折旧。目前我们核算水电电价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超过30年。而在现实中,多数水电站的实际运行年限,大都要超过百年。正因为此,目前的水电开发企业,才会一方面不愿意去开发手中的项目,但同时却绝不肯把项目转给它人。因此,要解决新建水电定价过低的矛盾,最好是把水电的长期价值体现出来。例如,如果能把水电的折旧年限提高一倍,那么水电的上网电价也能下降近一倍。

总之,2013年我国水电的核准项目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水电上网电价封顶,水电开发的积极性受挫。在新的一年里,合理的变革水电的电价核定方式,是解决当前水电开发积极性不高的可行方式之一。

 

流域综合规划颁布,助力水电开发

某网总结的水电10大新闻的第一条就是"长江辽河流域规划获批 遏制水电无序开发"。该新闻评论说《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辽河流域综合规划》"两规划近期获国务院批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两大规划的实施,流域内无序开发水电的现象将得到遏制。"但是,如果是了解中国水电历史的人,则会对流域综合规划的获批,做出完全不同的解读。

近年来,中国的普遍现状就是,水电开发被严重妖魔化,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一再受阻。特别是一些由国外提供经费极端环保NGO组织,经常利用媒体公开地造谣污蔑中国水电,挑拨公众的反水电情绪。以至于我国的水电开发经常被莫须有的罪名搁置、叫停。因而导致我国的煤炭消耗量不断的上升,能源结构严重恶化,这不仅在国际上引来各方的批评,而且在国内也造成了严重的雾霾污染。

20121226,《东方早报》还发了篇"长江水电开发争论不休流域综合规划长期搁置"的离奇文章。文章利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尚未被批准"的噱头,编造说"新规划的缺失让一些水电企业和地方政府利用旧规划,匆忙上马有争议的水电工程。"。

新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后,人们终于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目前所有的在建的水电开发项目,没有一个是"利用旧规划,匆忙上马有争议的水电工程"。国务院在《东方早报》污蔑水电的文章发出20天之后,就批准并颁布了流域规划,无疑将会澄清某些污蔑我国水电发展的谣言。

对照规划人们发现,中国的水电不仅从来没有什么"无序开发"大跃进,而且还存在着落后于"有序开发"要求的尴尬。例如,由于正常的水电开发经常被妖魔化,我国的"十一五"水电开工规划就没能完成,目前看来,我国水电的"十二五"开工规划,能完成50%就很不错了。可见,我国水电发展的滞后和潜在风险,很多都是由于水电不能"有序开发"造成的。流域综合规划的获批和颁布,无疑将促使我国的水电名正言顺的有序开发。某些遭受极端环保病诟的水电项目,如长江上的小南海水电站,无论是按照老规划还是新规划,都必须要加快建设的。

 

水电开发与长江生态的争议再起

2013815,长鱼办主任赵依民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的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此言一出,立刻引发社会各界的巨大争议。

争议的首要原因是,赵依民此次考察的区域,并没有包括长江(宜宾到上海河段),但却发布了耸人听闻的"生态已经崩溃"结论。此外,大家都知道,长江中一度濒临灭绝的中华鲟,不仅已经被人工养殖成功,而且中华鲟自己还在长江的下游建立了新的天然产卵场。现在,三峡公司每年至少放流成千上万条中华鲟幼鱼。目前,长江中华鲟的种群数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这样的长江,怎么能说是"生态崩溃"了呢?

另一个争议在于,长江生态崩溃的原因是不是水电开发?截止到长鱼办考察时,金沙江上虽然规划了25级水电站,但绝大多数还尚未开工建设。当时只有金安桥、阿海和向家坝水电站投产发电了。龙开口、鲁迪拉和溪洛渡等三座2013年投产的水电站,那时都还没有开始发电。因此,考察报告中的所谓"本次科考发现,随着25级梯级水电工程的陆续建成,整个金沙江干流将变成一座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其水文特征、水沙输移过程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灭绝性的影响。"的情况,根本还不可能出现。人们质疑,在现实中尚未出现的,考察组是如何发现的呢?

此外,到考察的时候为止,金沙江不仅只有3座水电站完成蓄水发电,而且时间最长一座金安桥水电站蓄水发电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多。而一般鱼类的生命周期,至少应该有几年。因此,如果在电站蓄水后的这段时间内,并没有人看到,或者听说过水电站蓄水后鱼类大量死亡的情况。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目前的金沙江鱼类资源稀少的状况,应该是在第一座水电站建成并蓄水发电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所以,此次考察的结果,恰恰应该能够说明,金沙江的鱼类资源的濒危,不是水电开发造成的。

事实上,科学的水电开发完全可以有利于河流生态。例如,到20世纪中后期,欧洲的莱茵河已经是鱼虾绝迹,完全变成一条臭水河。起初确有不少人认为这是由于莱茵河上修建了一百多座梯级水坝,生态崩溃的原因是莱茵河的人工渠道化造成的。不过,由于利用河流是人类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上个世纪末欧洲开始的对莱茵河治理时,前提之一就是不能拆除航运和发电所必须的大坝和水电站。然而,截止到2012年,欧洲莱茵河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全面的成功。各项指标显示,莱茵河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水平,都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莱茵河的成功治理证明了:不仅破坏河流生态的常常不是水库和大坝,而且水库大坝对河流生态的不利影响,也完全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避免和修复。

尽管我们不否认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考察所得到的"濒临崩溃"的结论,基本上还是客观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另一个客观事实是,近年来,我国凡是有条件的大型水电站,几乎都要修建殖放流站。目前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的保护,正在得益于我国的水电开发。一些已经濒临绝迹的珍稀鱼类(如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娃娃鱼等等),由于人工养殖的成功,已经重现在长江水域中。

总之,目前的科学研究和各国的实践都已经证明:水电建设对河流生态确实会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洄游性鱼类的洄游。不过,这些影响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工程措施加以解决的。当然对于并非由水库大坝建设引发的问题,我们水电开发的工程措施确实是无能为力。目前造成我国长江水生生态濒临崩溃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和水污染,在这些根本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保护作用也很难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拯救长江生态的当务之急,就是减少过度捕捞和治理水污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