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国网:电能替代工作成效显著
2014/3/12 13:43:25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3月6日,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市场开拓人员张婧和智能用电管理人员袁泉来到重庆朝天门码头,向重庆港九集团负责人了解船舶靠岸负荷情况,根据码头用电现状,向用户推广港口船舶岸供电技术,实施"油改电"节能改造。据了解,按每艘大型游轮每年停泊期间需要用电81.6万千瓦时计算,全年靠港船舶岸供电可以增加电量31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257.3吨。

事实上,这仅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电能替代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延芳透露,2013年8月实施电能替代战略以来,此项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全年实现替代电量140亿千瓦时。"今年将继续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完成替代电量300亿千瓦时。"王延芳表示。

2015年拟完成替代电量1000亿度

据统计,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此外,受近年日益严重雾霾天气影响,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也成当务之急。基于此认识,2013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积极实施电能替代战略,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

自启动电能替代战略以来,国家电网通过加大跨区送电力度,积极推广电动汽车、电采暖、电蓄能、农业电力排灌等方式,减少燃煤燃油排放,截至2013年底实现替代电量140亿千瓦时。

王延芳告诉本报记者,为推广电动汽车,扩大其使用市场,国家电网"累计已建成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台"。

据悉,2014年,国家电网将继续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完成替代电量300亿千瓦时。其中,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67座,投资额将达40亿元左右。"力争到2015年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00亿千瓦时。"王延芳说。

各地电网积极落实电能替代战略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周密部署下,国网运营区域内各地电网公司积极开展电能替代工作。

重庆市电力公司今年将加强节能业务宣传推广,主动与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设备厂商等联系,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方式,为用户提供电能替代咨询、设计、施工、运维等全方位服务;结合环保题材,组织开展绿色电能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等主题活动,宣传电能优势,培育电能消费习惯。同时,根据地区产业特点,重点做好城市综合体、商业聚集区、工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和居民取暖厨炊等重点领域的电能替代工程,促进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上述有力举措,计划今年年底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97亿千瓦时。

山东省电力公司也不甘落后。在以电代煤方面,山东已完成500万平方米居民采暖"煤改电"改造,今年的采暖季节,全省可减少原煤消耗10万吨;在以电代油方面,2011年,国网山东电力在青岛率先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目前该省纯电动汽车已超过500辆,主要集中在青岛、临沂、淄博、日照等城市。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17个市共建成充换电站28座,交流充电桩651个,服务车辆行驶4748.38万公里,充换电量5002.48万千瓦时。

山西省电力公司也对推行电能替代战略进行了细致安排。据悉,2014年该公司将全面加快电能替代工程建设,完成年度21亿千瓦时替代电量目标。具体举措为,今年电力部门将重点在城市集中供热、商业、工农业生产、城市交通等领域大力推广热泵、电采暖、电锅炉、蓄冷(热)、电动汽车等各类电能替代技术。同时,积极推进以电代油,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营规范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省内累计已建成7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00个交流充电桩,省级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也建成投运。今年将再建6座充换电站和充电桩450个。

电能替代亟待上升为国家战略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推行电能替代战略,有助于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对控制能源总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解决雾霾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这一战略还仅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行为,对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化,将其提升为国家能源战略,并由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具体举措方面,江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秦红三认为,"电能替代"战略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后,将大大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出台'两端补贴'政策,一方面,在发电侧,继续对新能源发展和上网电量给予财政补贴。"秦红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另一方面,在用电侧,建议参照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对企业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给予相应补偿,对于电能替代配套和电网建设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提高全社会对实施电能替代的积极性。"

对此观点,辽宁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燕福龙表示认同,他同时指出,还应加大电能替代专项研究力度。"如开展工业电能替代、电锅炉替代,农村、城乡结合部电能替代,以及电动汽车、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电代油'项目、蓄冷蓄热技术等研究工作,并推动成果转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