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农业稳定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
2009/9/16 15:55:44    新闻来源:科学时报
农业稳定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
 
□本报记者 王莉萍
 
近期,对于北方大旱是否影响到中国粮食生产有诸多争议。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监测,8月中旬受旱高峰时,全国受旱面积达到了1.91亿亩。其中,受灾严重的粮食主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5省区的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25亿亩,其中重旱面积为3840万亩。
 
对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高季章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干旱和缺水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特别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约束。今后,应考虑增加国家投入,加快骨干渠、支渠等供水管网以及渠道防渗的建设,加快对已建灌区设施的更新改造,优先加强对重要产粮区的灌溉设施的建设,提高灌溉供水能力,确保农业产量。”
 
灌溉是水库的一大主题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受季风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中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从地域分布看,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但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
 
“中国气候和地理特点决定仅仅依靠河流的自然调蓄不可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建设具有多目标开发功能的水库大坝和跨流域的调水工程。”高季章说。
 
目前,全国已有的蓄、引、提等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744.1立方千米,其中,坝高超过30米的5191座水库总设计灌溉面积21.6×106公顷,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37.4%。
 
按照国际大坝委员会关于大坝分类的统计分析方法,中国已建和在建的坝高超过30米的5191座水库大坝中,有超过4100余座具有综合开发目标,主要以防洪、灌溉和发电为主。其中,3702座以灌溉为第一开发目标,4095座以灌溉、防洪和发电功能为主,500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
 
“以灌溉为第一开发目标的水库大坝占到总量的71.3%。”高季章分析,就资源利用情况看,我国河川引水自流灌溉占20%以上,但实际上也需要通过建闸坝引水和建平原水库进行调蓄。
 
水利工程惠及灌区
 
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俞澄生曾撰文指出:“经三峡水库调蓄后,下泄的枯水流量增加了2000~3000立方米/秒,这对于长江中下游两岸灌区及城镇供水条件都有改善。不过,这一巨大的效益好像被忽略了,也许因为三峡工程不是为灌溉而兴建,也没有向灌区集资和收取水费,所以在有关的文献中都未提及三峡工程的灌溉效益,这似乎不太确切。从一般定义和实际情况分析,如果称从长江干流引水的灌区为‘三峡水库灌区’,可能略显夸张,但至少可在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中增补一项‘改善灌溉面积’。”
 
三峡工程兴建前,长江中下游已建成很多这类引、提水灌区,面积也很大,仅湖北省境内从长江干流引水灌溉的面积就有33.3万公顷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枯水期流量大幅度增加,原有灌区的水源条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俞澄生建议,全面评价三峡工程的功能,注重强调其灌溉作用。
 
高季章则十分推崇黄河小浪底工程。他认为,这一工程在供水、灌溉方面发挥的作用堪为典范。
 
由于黄河来水丰枯不匀,又缺乏足够的水量调节能力,历史时期,其灌溉用水保证率仅为32%。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河工农业迅猛发展,城市供水需求急剧增长,山东利津至入海口河段几乎每年断流。黄河下游控制灌溉面积约2.66亿公顷,每年平均实灌面积1.17亿公顷。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以来,极大地改善了下游沿河两岸的用水环境。”高季章分析,目前,该水利工程平均每年可增加2×109立方米的调节水量,满足下游灌溉与城市用水。
 
另外,小浪底水库还多次承担了引黄济津和引黄入淀的调水任务,有效保障了天津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白洋淀的生态用水。2008年底到2009年初,在遭遇华北冬麦区连续100天无降雨的50年一遇的大旱情况下,小浪底水库作为中下游最重要的水库,累计下泄水量1.943×109立方米用于灌溉,与万家寨和东平湖水库协同调度,引黄灌溉冬麦6.8×106公顷。
 
大坝选址要科学评估
 
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是我国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大坝对农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水库必然要淹没一定的耕地、造成一定量的移民。
 
“这是水利工程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是以水面换陆地的做法,但淹没耕地多的站址还是要慎重考虑。”高季章说,在工程的论证选址、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要尽量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尽量减少大坝等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
 
高季章认为,对每一项负面影响,都应该进行科学的、定量的分析。他给出的建议是:在规划阶段,要按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对需要建设的工程进行优选,在保持社会和谐、生态环境友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下确定项目的取舍。
 
“在当前条件下,对淹没耕地多,移民数量大的工程要特别慎重。这里讲的‘淹没耕地多,移民数量大’不是指绝对量,而是指相对量,比如取得1亿立方米蓄水量的耕地淹没和移民数量;比如取得1亿度电的耕地淹没和移民数量等。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就保护耕地而言,可以修副坝减少淹没,可以对施工场地进行人工造地或耕地恢复。”高季章说。
 
他认为,对移民和淹没耕地过多、生态环境损失过大的河段采取避让政策,对一般的生态环境损失通过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对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对正面的生态环境影响也应该计算其效益和价值。总之,应该通过技术、经济、生态环境比较进行决策。
 
《科学时报》 (2009-9-16 A2 国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