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南欧江移民和"老挝通"的故事
2015/12/9 13:24:55    新闻来源:人民网

南欧江移民和"老挝通"的故事(记者手记)

傅玥雯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2月07日   第 11 版)

  初识沈辉,黝黑的皮肤、流利的老语以及和移民打成一片的热乎劲儿,让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是一位地道的老挝人。

  然而,这位大名鼎鼎的"移民官"却是地道的河南人,从2013年起,沈辉就开始负责南欧江项目的移民工作,天天泡在村子里,时间久了,早已和移民亲似一家。

  和国内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程相比,老挝的移民安置工作没有政府牵头协调,全靠企业自己同移民沟通交流,对于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的两个国度来说,移民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我的老语就是被'逼'出来的。和村民打交道的头半年时间里,还需要翻译帮助沟通,我不断边听边学边说,很快就能自己单独出马了。"沈辉掏出兜里的手机,"我学的是英语专业,对学习语言很有兴趣。这不,就是再忙,每晚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背老语单词。"沈辉给记者翻看手机里的老语字典,并十分熟练地介绍老语的一些基本语法和发音特点。

  沈辉笑称自己面相和善讨喜,深受老挝人民喜爱,"作为'移民官',我深深感到唯有真正站在移民的角度为他们考虑,推心置腹地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村民的信赖和支持。由此一来,移民工作也就越做越顺利。"

  据沈辉介绍,南欧江"一库七级"电站共涉及21个村、约3000余人的移民安置,其中有四个较大的村,涉及到136户人家。移民安置工程建成8个集中的移民新村及配套设施,搬迁或自主安置移民1100余户,捐赠家具近10余批次。在建站之前,村与村之间的通行只能靠水运,村民走村串寨动辄满脚泥泞。而建站修路将这些分散的村寨连在一起,并连接到老挝南北大动脉的13号公路,解决了村寨之间以及出行的交通难题。此外,中国电建还向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代表征求意见,在每个电站最方便村民使用的地方建了码头。南欧江一期项目自2011年筹建以来,为当地共新建、改扩建公路约250公里,修建大桥10余座,路涵10余座。

  从南欧江二级电站出发,我们的采访车沿着笔直平坦的公路来到移民村之一的帕景村。一路上,紧邻移民村边上的居民房,多用竹片、茅草、木板搭建而成,十分简陋,和移民村颜色明朗亮丽、坚固耐用的二层楼房形成鲜明对比。

  初到帕景村,立刻感觉到沈辉的魅力"不是盖的",村中遇见的男女老幼皆热情地同他打招呼,如同长期在一起生活的同村老熟人。

  村门口便是一家村民利用自家"别墅"一层开的小门脸儿,店主见沈辉来了,探出头来热情地对我们说"sabaidee(你好)",沈辉看见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围了上来,很自然地抱起其中一个小女孩,从小店里买了糖果招呼孩子们来吃。

  往里走,有几个妇女在房檐下边聊家常边用织布机织布,基础设施的升级突破了交通障碍,蓄水后的南欧江也为移民村带来了更多的游人。妇女们向记者介绍,"以前织布多为自给自足,现在来参观旅游的人多了,织出的布还能当作工艺品出售。"

  在沈辉和翻译的帮助下,帕景村的村长苏玛尼向记者表达了搬迁新居的喜悦。"中国企业修建水电站之后,村里的交通、住房、办公、学校、市场、卫生健康中心等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并为孩子们捐赠了课桌、椅凳、档案柜等教学用具,还专门修建了寺庙和焚化台。原来靠船运的村村互通,现在有了笔直平坦的公路;住进了移民安置房,告别了'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的尴尬。"

  苏玛尼还告诉记者,以往村里不通电,仅有一些家庭购置了小型发电机或太阳能发电板,但这些供电设备仅能维持简单的照明。"我们期盼建成水电站发电之后能送电过来,我们就能用上电视机、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电。将来有可能,我们还希望能利用当地的优势发展旅游业,进一步致富。"

  哈克村老村长的希望有所不同,因移民安置享受现代便捷生活的同时,老村长希望往后告别农活,从事饲养业。的确,一些从事养殖业的村民因交通便捷后,尝到了生意兴隆的甜头。这位曾经和沈辉有过争议的老村长,在相处中逐渐认可了沈辉和中国企业的作为,每每家中做了好吃的饭菜时,都要打电话邀请沈辉来做客。他还特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喝的水没有任何净化处理,不干净,中国企业帮助我们筑道引泉水进村,让我们喝上了放心水。

  稻田是村民的命根子。2012年7月,哈克村的潘通等几户人家就为了稻田的事愁眉不展。根据早期的设计,二级电站的下游右岸,有一片100多亩的稻田,因为位置和平整度都非常理想,计划征用建设营地。在现场考察后,发现这片稻田关系到多户村民的生计,中国电建海投决定完整保留这片稻田,将二级电站的营地选择到附近的半山腰上。

  这个消息让潘通他们足足高兴了好几天。让他们高兴的,还远远不止这些,项目部考虑到稻田灌溉困难,又专门修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引水渠,让这片稻田实现了旱涝保收。收成有了保障,减少了村民上山打猎伐木,使电站库区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哈克村,我们还看到了在南欧江项目上工作的老挝人——艾里克。艾里克曾是小学教师,现在在电站项目上工作。"这是个人人羡慕的工作。"艾里克告诉记者,"像我这样的老挝籍员工还有很多,约占流域公司的43%,在商务管理、财务管理、政府协调、移民外联、翻译、司机等岗位,我们可是一把好手。"

  离开哈克村的时候,记者看见一块刻有中老两国国旗和"中老人民友好象征"字样的石碑,立在了哈克村和哈庞村合并建设的移民新村村口。"老挝人民正是用他们的朴实乐观赢得了我们的尊重;同样中国企业的真诚尽责也打动了他们。"沈辉对记者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