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浙江省力促发展生态小水电
2016/2/24 8:49:06    新闻来源:浙江日报

水电,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直到今天,这种共识依然存在。瑞士、法国开发率达97%。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水电资源较为丰富。全省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862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单站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462万千瓦。

至2015年底,全省建成农村水电站3202座,总装机容量396万千瓦,资源开发率达85.7%,比全国开发率57.3%高28.4个百分点,占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的39.2%,年均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

农村水电曾经是浙江山区县市的支柱产业,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供电量的40%来自于水电。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崇山峻岭,成为我省山区水利的重要载体和山区农村惠农富民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小水电助力山区经济和民生发展。不少地方还将农村水电开发项目作为扶贫"造血"工程。据统计,全省个体和集体所有制电站分别为640座和1100座左右,分别占全省农村水电总装机容量的9.3%和17.9%,年发电销售收入达8.6亿元,可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4亿元。

上许村的生态堰坝,拦住了一湖珍贵的水面。邓国芳摄

然而,是不是过度开发,会不会破坏生态,能不能绿色发展?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小水电沉浮起落,争议不断。

小水电,绿色能源的回与归

1985年,俞嘉庆还在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念书。当时,浙江40%的供电量来自于水电。在那个小水电风起云涌的年代,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专业知识告诉他,每座水电站的设计方案不尽相同,但"保障河道生态流量",是永恒不变的要求。到了2015年,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身在临安市水利水电局工作的他和水利战线的同事们,于地处偏远的岛石镇新桥片,试点建设后溪流域农村水电生态示范区。他们的目标,是努力破解水电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力修复后溪流域的水生态。

在长达30年的时间跨度里,俞嘉庆目睹和经历过浙江小水电的辉煌,也被不断升温的争议所困扰。"多种因素之下,保障河道生态流量,往往被忽略掉了。"他说,现在,应该是绿色能源回归本源的时刻。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电网的保障,农村水电能源供应比重逐步下降,特别是广大群众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文明的需求不断提高,农村水电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在全省3202座农村水电站中,有1450多座是1995年前投产的,这些农村水电站运行时间较长,安全管理存在隐患。而受资源开发理念、技术、政策等因素制约,我省部分早期开发建成的一些引水式水电站,存在跨流域引水、过度截流等现象,对电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尽管这些年来我省在实施水电资源有偿使用、落实生态流量、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收到一定效果,但按照"两美浙江"建设和"五水共治"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当前农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对水环境、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水电发展生态转型的需求十分迫切。

2015年,为破解部分水电站跨流域引水、过度截留等不合理的开发现象,浙江省水利厅首次在安吉、临安、开化试点,开展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试点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浙江要在全省范围内,建起50个生态水电示范区,生态修复300座水电站,有序退出(报废)150座水电站。

无论是我省的探索,还是国家层面的态度,都意味着一个重要改变:农村水电,将在生态化改造后,逐渐回归绿色能源的本质。

经过治理,后溪又恢复了美丽

一条溪流的重生

2月16日,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宁静的浙西北山乡。

岛石镇,地处偏远。后溪流域,蜿蜒20余公里,串起沿途的村庄。驱车行至上许村,眼前的一幕令人动容:一位妇女,蹲在堰坝上浣洗。放眼望去,水面碧蓝宽阔,清澈如许。流水淙淙,翻过堰坝,奔向大山之外。

一处堰坝,一方水面,这对沿途的岛石人而言,尤为珍贵。

后溪,属山溪性河道,两岸崇山峻岭,河谷幽深,溪水潺潺,环境优美。上世纪末,小水电方兴未艾。1998年,石门潭水库枢纽开始建造。粗大的涵管,直接把水库里的水,引至下游的3座电站。后溪的命运,因此改变。

干涸的河床,裸露的卵石,淤积的泥沙,疯长的野草,加上山核桃林扩张、水源难以涵养,2000年水库和电站建成后,水库以下15.97公里的河段,因常年减水、脱水,曾经的美丽不复存在。缺水少水,渐渐地,沿途村庄的河埠头,也沦为摆设。

2013年,一场罕见的大旱,让岛石人至今恐慌。岛石镇,全镇13.7万亩的山林,种着11.6万亩的山核桃树,是名副其实的"山核桃小镇"。山核桃树,是岛石镇的农业命脉,更是山乡百姓的最大倚靠。

为保住核桃树,山民纷纷抬出水泵,从河道里向山上打水浇灌。然而,后溪本来就缺水少水,数天之后,河床便无水可找。"这场水危机,促使我们去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岛石镇党委书记方远洋坦言。

"小水电不吃水,关键是水量分配的问题。"临安市水利水电局局长陶彧说,当前和未来,无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还是生态优化、民生改善的新需求,都呼唤更加良好的水环境、水景观,"有必要对全市98座小水电进行重新评估,或生态改造,或逐渐报废。"

2015年,在后溪上游存续了39年的新桥电站,结束使命,退出历史。这座装机250千瓦的小水电站,如今已夷为平地。引水管道亦被拆除,只留下山谷间的水泥架,诉说着这段历史。"当经济效益远低于生态效益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俞嘉庆说。

新桥电站的报废,源于临安的生态水电示范区项目建设。

当年,临安以后溪、南苕溪两条流域为实验对象,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共生态修复水电站7座、报废水电站2座,新建及修建生态堰坝23座,治理减脱水河段28公里。临安两个镇区、10个行政村、1.2万人口因此受益。

如今的后溪,14座形态各异的生态堰坝,俨然成了一道靓丽风景。"这样可使河道形成梯级水潭,既为沿河村民生活提供便利,又能为水生生物提供避难和栖息之所。"岛石镇的一位水利员说,这样的水景观,让岛石人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可能。

来到石门潭水库的大坝前,但见一小股水流,持续从坝体涌出,汇入坝脚的深潭,继而翻过堰坝,流入后溪。"保证下泄水量,满足河道最小生态流量,这是治理的关键。"俞嘉庆坦言,水电站所有制不尽相同,在管理协调上,还需要凝聚更多共识。

 

去年拆违报废的新桥电站旧址,如今已在复垦。

美丽山乡的抉择

春节过后,杨绍征就去新单位履职了。

这种调动,对有着深厚水电情结的他,或许是种善意的安排。

年前,记者前去安吉县水利局小水电管理总站拜访他时,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几张《安吉县农村水电站报废方案申请表》。"2013年,安吉县率先在全省提出'三个一批',推动农村水电生态转型,至今已有10座农村水电站报废。"他说。

"三个一批",即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当时,整个安吉县约有105座水电站,总装机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2亿千瓦时,分布于11个乡镇、3个流域。1985年前后,占全县用电量的52%,如今下降到20%左右。

在一份题为《安吉小水电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2013年7月)的报告里,杨绍征详述了安吉实施"三个一批"的原因:小水电惠农惠民、改善民生的作用不明显;大多数农村水电站安全运行风险较高;部分小水电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休闲产业发展的障碍。

创造过辉煌,也留下过遗憾,杨绍征觉得,小水电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安吉县理当在绿色发展上有着更为明确的态度、超前的理念。

2015年,因为较好的工作基础,安吉县被省水利厅列入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并在原有基础上编制了"十三五"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多万元,对6条小流域、30余座水电站进行生态修复和改造。

就像陶彧说的,水量分配,应是治污水完成后,"五水共治"最核心的问题。

 

"十里递铺港,悠然迎君归",在安吉,穿城而过的递铺港,历经整治后焕然一新。但其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的凤凰水库,一旦凤凰水库不放水发电,数日后,因为没有水源补给,递铺港的生态就会出现逆转。

矛盾,源于用水之争。

凤凰水库,总库容2112万立方米,坝下有发电厂,坝上有水厂,去年仅是供水就达1000万立方米。发1度电,需要25吨水,即便按高峰电价0.568元/千瓦时计算,1吨水的价值只达0.023元,而作为饮用水,1吨原水的价格就有0.2元。若纯粹按市场导向,缺水干旱时,凤凰水库管理所会直接选择保供水。

"要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间找到平衡点。"杨绍征说,为有效缓解供水、发电和河道生态用水的冲突,经过优化管理,凤凰水库电站在坝下增设一台装机75千瓦、流量0.45立方米/秒的小机组,可保持24小时发电。而这股生态流量,也能让递铺港常年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在安吉,用水之争的焦点,更在于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呼唤更好的水生态、水景观。

报福镇,山湾悠长,景色宜人,民宿业方兴未艾。然而,来到景溪、深溪,越往山湾深处走越会发现,河床里巨石裸露,常年缺水。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两条河流,从上至下,存有16座水电站。渠道引水、梯级开发的模式,让曾经美丽的溪流不复往昔。

心思细腻的杨绍征还注意到,过度开发和截流,正悄然改变着山乡的生态。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大雨过后,数天之内,安吉的山区都会有小瀑布、小溪流等自然景观,但在水电过度开发的区域,这种现象已很难见到。

"点灯不用油,舂米不用臼",曾经,小水电点亮了山区百姓的生活。采访结束时,杨绍征反复对记者说,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水电要继续发展,但农村水电的转型,已势在必行,"要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综合效益转变。"

石门谭水库

 

【浙江新闻+】

农村水电如何生态转型

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龙

河湖水域是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浙江的主阵地。水电站是河湖水域的重要节点,是维护山区河流健康生命关键所在。必须坚持生态至上的理念,适应广大群众对良好水环境、水景观的合理需求和殷切期盼,按照不同区域、流域特征和水电站特点,围绕改善水电站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农村水电生态效益,着力从规划建设、生态修复、法制保障等方面,加快农村水电发展的生态转型。

完善流域水利水电规划并严格实施。要根据浙江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从系统治理的角度,统筹考虑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安排流域防洪、供水、发电、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充分考虑农村水电工程的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原来以发电为主的农村水电工程,要科学论证通过工程技术、经济等手段,适时调整其功能,协调发电、防洪、供水的关系,提升农村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

严格落实水电站生态流量制度。落实生态流量,调节河道径流,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对一些引水式、特别是跨流域引水的水电站,原来未明确生态流量的,要重新进行水资源论证,通过技术改造,增设生态流量下泄设施,按照下游河道生态流量的需求,保持一定的下泄流量。按不同流域、不同河流的特征,确定水电站的最小下泄流量及调控原则,并安装生态流量监控设施进行动态管理。

探索水电站退出机制。按照流域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对环境影响明显、安全隐患突出且无法通过改造等手段解决问题的水电站,应采取逐步关停拆除方式,使水电站有序退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政府回购制度,对关停拆除的水电站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积极开展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是根据浙江农村水电发展实际,围绕农村水电生态转型战略目标而探索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示范区要以维护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优化水能资源配置、科学利用水能资源为目标,开展以流域、区域为对象的水电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基本消除或缓解因水电站造成河道脱水、减水等流域性环境问题。

全面推进水电站标准化管理。农村水电站除了电站机房设备,还有水库大坝、压力管等设施,电站安全运行不仅关系操作人员安全和电站效益,而且关系下游广大群众的安全。水电站安全管理标准化是落实运行管理单位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基础、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农村水电生态转型的基本保障。今年以来,我省已有758座电站实施标准化管理,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要总结经验,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推行到各类水利工程管理之中。进一步明确业主责任,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执行水电站管理标准和制度;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对水电站标准化管理的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不严格按标管理的行为,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加快农村水电立法工作。按照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的要求,积极争取农村水电立法。水电立法内容要重点解决混合所有制下水电站综合效益发挥、水电生态约束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规范和明确农村水电在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水能资源有偿、有序、有限使用制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