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王亦楠:最关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16/4/8 10:27:35    新闻来源:中国水利报
近几年,我一直在为阻止内陆核电、大力发展水电而呼吁,所关注的问题核心不是如何保障电力需求,而恰恰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今后二三十年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从安全性、清洁性、经济性、资源潜力哪个角度来说,中国能源转型出路,毫无疑问是大力发展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

  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已得到充分开发,如法国水电开发程度为92%,英国为90%,美国为82%,可以说,发达国家是在优先开发、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后,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转向核电开发,进而又在当前全面转向大力开发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我国可开发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的资源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目前我国水能资源只利用了39%,风能只利用了3.4%,太阳能资源只利用了百万分之一。所以,结合发达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的最新态势和当代科技创新的发展大势来看,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最现实和最根本的出路。当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而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则非常需要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取得各界共识。

  我国水电开发不容耽搁,它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水电开发事关国家水安全,事关粮食安全,事关老少边穷地区的精准扶贫。同时,风能、太阳能大发展,更需要大力发展、优先发展水电做基础,需要水能解决风能、太阳能本身的间歇性问题。

  之所以呼吁水电应该大力发展,并不是单纯从电力需求出发,因为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是比能源短缺更大、更严重的危机,因为能源资源总可以找到替代办法,但水没有办法替代。结合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无论从保证水安全、能源安全、缓解减排压力、实现全面小康、促进西南欠发达地区发展哪个角度来说,大力发展水电水利工程都是刻不容缓的。

  国际实践证明,水电开发程度、水库蓄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生态文明程度成正比。在此方面,中国与欧美国家差距非常大。

  目前,我国水危机已经很严重。中国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正常年份我国缺水量为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全国地下水超采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因为缺水,每年粮食减产造成经济损失500亿元,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预计2030年,中国用水需求还将在2005年基础上再增加61%,并且超出供应量25%。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计,"气候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水安全难题,我们要及早筹划,未雨绸缪,赶紧做好准备,尽早建设一些必须建设的水电水利设施。

  当前水电发展有两大障碍:一个是体制障碍,水电发展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体制,急需理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生态环保主义问题,需要科学回答何为"生态文明"、何为"建设生态"。

  当前,生态环保主义已成为水电发展的重大障碍。生态系统是复杂系统,主体很多,在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一刀切地"为环保而环保",需要合理把握一个"度"。去年我参加了关于水库大坝对鱼类影响的一些实地调研,也参加了一些国际研讨会,了解到我们现在对鱼的保护投入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而且是发达国家都未曾有过的、也承受不起的"一刀切"的保护要求——目前我国所有新建水电工程,不管有没有洄游性鱼类,不管坝有多高,都必须修建鱼道。那么,这样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国情,需要深入反思。对于水电水利工程的环保问题,很多国际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应首先解决人的缺水问题。这也就是说,以保护人为目的的防洪抗旱是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特别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当有人指责以三峡为代表的水电水利工程"破坏了生态环境"时,是否想过:这些工程让多少人免受了洪旱灾害,让多少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因为水电工程摆脱了"靠天吃饭"、工作难、上学难、看病难、通讯难的困境?我们的粮食生产因为水利设施而有了保证?……所以,我们谈环保,谈生态保护,一定不能脱离"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宗旨。长江、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但是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水患灾害,历史上的洪灾不能忘记:解放前间隔几年就发生一次死伤十几万人的洪灾,最近的教训是1998年受灾严重的长江中下游五省,死亡1562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值得深思的反常现象是,同样是着眼于对河流保护的关注,对中国水电大坝建设,一些非政府环保组织强烈反对和干预,而对于污染后果最严重的长江流域核电建设却几乎听不到这些非政府环保组织发出任何反对声音;而与此鲜明对照的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因为核电潜在巨大风险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减核弃核态势,而承担着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大坝却没有一座被拆除。可是反水库大坝的舆论和力主大干内陆核电的舆论却在中国国内大行其道。这种种反常,值得深思。

  生态环保主义、极端环保主义认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就什么都不要做。我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缺少水利设施,缺少必要调控手段,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沿岸荒漠化已非常严重;怒江开发搁置了十几年,沿岸植被破坏非常严重,生态同样没有变好。实际上,即便人们什么都不做,生态环境也非如人们所愿越变越好,如果没有适当干预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最终将难以达到。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的是"建设生态"。保护生态不等于"人们什么都不要动、完全听命于自然",而是要"建设生态"。已有水电站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急需客观、全面地评价和宣传,要对这些水利水电设施兴利除害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宣传。不能因为尚未搞清楚的"哲学争论"阻碍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贻误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战略决胜机遇。(本报记者 高立洪整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4月8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