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贺恭:推动水电更快更好发展
2009/3/11 17:16:14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6-12-02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贺恭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水电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水电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切实转变水电开发观念,创新水电开发模式,提高水电开发质量,协调处理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移民利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西电东送”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水电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我国水电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一、水电开发正逢其时

1、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获国际社会认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其中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在经历了多年的争论后,水电开发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1996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首先确立了不需要建设大坝的小型水电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鼓励各国开发小型水电。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192个国家一致认为,发展水电与燃烧矿物资源获得电力能源相比较,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在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会议通过的《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呼吁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增加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继而在2004年10月,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与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共同召开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研讨会,会议达成广泛共识,一致认为,水电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水电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的国家,水电资源需进一步有效地开发利用。

2、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基本方针已经明确。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优先发展水电的政策。《中国21世纪议程》中把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并作为鼓励开发的能源形式列入了能源发展战略中,确定了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的能源工作思路。近几年来,随着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识的加深,开发西部水电,实施“西电东送”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三峡、广西龙滩、云南小湾、贵州构皮滩、四川瀑布沟、湖南(贵州)三板溪等在建大型水电站进展顺利,金沙江溪洛渡、四川锦屏一级、青海拉西瓦、重庆彭水等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2005年国家核准建设的大型水电站达14个,总装机容量2707万千瓦。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基本平息了数年来“生态论”与“水电论”之争,为中国水电发展明确了基本方针。

3、中国水能资源状况已经查明。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11月公布的全国水利资源复查成果,中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16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18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复查结果显示,中国水力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总体来看,西部多、东部少;大多数河流年内、年际径流分布不均,丰、枯季节流量相差较大;水力资源集中于大江大河,有利于集中开发和规模外送。这次水力资源复查,基本查清了我国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及其分布、经济可开发量和开发情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水电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国家制定好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对我国水力资源的科学和合理开发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水电开发技术日臻成熟。伴随着中国水电建设取得辉煌的发展成就,中国水电开发技术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进程,培养了一大批数量可观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功建设了类型各异、技术复杂的众多大型、特大型水电站,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二滩水电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为标志,中国水电设计和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高坝建设技术、泄洪消能技术、大型地下洞群建设技术、巨型金属结构制作和安装技术、高边坡及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水电技术创新的中心。以我国大型机电制造企业中标三峡右岸机组招标为标志,我国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制造水平从只能设计制造5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到一跃而能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水电机组,设备的国产化率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水电装备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成熟的水电开发技术、管理模式和装备制造技术,为加快水能资源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开发基础。

5、水电开发体制不断创新。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水电开发的实践和摸索,中国水电开发的机制逐步成熟,尤其是在乌江、清江、雅砻江等流域实施“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机制,依据各梯级电站的自身特点、地理位置、调节性能、装机规模、上下游关系及电力需求分析等因素,结合所在电网的发展规划,统一规划,有序建设,推动了流域的统一有序开发和流域梯级统一调度,实现了调节效益和流域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了水电的开发。随着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水电流域开发机制又得到创新发展。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牵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华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五家按股份组建,既有国有企业,又有民营企业;既有中央企业,又有地方企业,走出一条混合所有制股份企业开发水电的新路子,对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吸引各类投资主体,解决水电建设投资巨大的困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水电开发时不我待

1、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要求必须优先发展水电。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资源。按照使用100年计算,我国的常规能源探明总储量约8450亿吨标准煤(技术可开发),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为1590亿吨标准煤(经济可开发),分别约占世界总量的2.6%和11.5%。常规能源以煤炭和水力资源为主,人均化石能源资源较少,特别是探明的油气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高达2/3以上,特别在电力中,煤电占70%以上。煤炭剩余开采量有限,并且这种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大气中,约60%的TSP、87%的SO2、67%的NOX和71%的CO2均来自煤炭的燃烧,我国CO2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继欧洲、北美之后,我国己成为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片酸雨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污染环境,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平衡,每挖一吨煤,就要破坏1.7立方米的地下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所导致的环保生态问题,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隐患。而按水力资源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重复使用100年计算,水力资源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剩余可采储量的40%左右,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目前我国已经和正在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仅占技术可开发量的24%,水电开发程度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调整我国电力结构,优先发展水电势在必行。

2、水电开发程度低的客观现实要求必须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我国水电发展从小到大,装机容量从1949年的16.3万千瓦发展到2005年的1.17亿千瓦,水电已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国家开发状况相比,与我国丰富的水力资源相比,我国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解放以来国家重视水电发展,水电在电力中的比例从1949年的8.8%上升到1984年最高值为32%。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措施的调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缺电情况下,出现了争上“短、平、快”的火电的情况,使水电比例自1985年开始,一路下滑至1998年的23.4%。1997年提出3年内原则上不开发新的火电项目,优先发展水电,2000年水电比例恢复增长到24.8%。但是2000年后,由于全国性缺电,出现了新一轮的火电建设高峰,水电比重又进一步下降,截止2005年底已降到23%。与之相比,世界上有62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40%以上的能源,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程度已在60%以上。由于我国对于水电的战略地位以及建设、运营的特点、规律正在不断摸索和认识中,水电开发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3、水电开发周期长的客观规律要求必须加快水电开发的速度。水电特别是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期相对较长,流域梯级开发更为复杂。一般来说,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规划、勘测、设计的周期比较长,建设的水电站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比较复杂,一般大中型水电站开工后第2年截流,第5年第一台机组发电,以后每半年投产一台,工期要6-10年。根据规划,到2010年,中国水电装机将达到1.8亿千瓦,占发电装机容量的25%,开发程度为33%;到2020年,水电装机将达到3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30%,开发程度为55%。按现有装机水平,要实现规划目标,水电年均新增装机应达到1200多万千瓦。解决好实现规划目标的迫切要求和水电开发周期长的客观规律这一矛盾,必须进一步扩大水电开工规模,加快水电开发速度。

三、科学合理开发水电应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水电建设是一个涉及能源、国土、水利、环保、移民、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水电开发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水电开发与移民利益保护双赢、水电开发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水电开发与“西电东送”双赢四项原则,努力把水电工程建设成为生态工程和富民工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

水电开发要在努力做到充分利用与持续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兴利除弊,实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共赢。要遵循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方针,在水电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节约用地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高度重视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将水电站建设成绿色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要充分利用水电开发对航运、防洪、灌溉、供水、旅游开发、水土保持等产生的有利影响,有效综合利用水资源,积极主动地与生态环境保持一致。要重视生态恢复和建设,在库区流域开展“长治工程”、“长防林建设”等,加大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坡改梯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好一座电站,留下一个风景”。要加强水电和水电环保技术经济政策研究,改革水电价格和税收制度,减轻水电负担,逐步提高环境保护投入的水平。

2、坚持水电开发与移民利益保护双赢的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水电工程效益的逐步发挥同移民生活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努力做到建好一座电站,造福一方人民。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移民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因地制宜地编制科学合理的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和遗留问题处理规划,走开发型移民之路。要以发展移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以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目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移民补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库”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增强移民长期增收的能力,推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推进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移民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移民投资体系、移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水库移民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业主参与、分级管理、县为基础”的移民工作管理体制,为有效开展移民工作提供保障。

3、坚持水电开发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原则。

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水电开发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把水电开发效益统一于地区经济发展之中,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要以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水电经济”,变地区水能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扶贫优势、生态优势、招商引资优势、农村现代化建设优势和旅游优势,走“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强县(区)”的综合发展之路。要通过水电开发,大力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创造条件,从而有效地发展地区经济;要积极培育“电站+电网+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培育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实施“电矿结合”、“电矿联营”,将电能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电代燃料”等工程建设,从而有效的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自然保护的效益,防治水土流失及草原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开发水电资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坚持水电开发与“西电东送”双赢的原则。

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为契机,要抓紧建设一批各方面条件比较适宜的大型水电站,加大西部水电基地的开发力度,以水电为主力电源,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工程的全面实施,显著提高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配置效率。要针对目前我国电力需求将达到供需平衡,电力发展将从“投资驱动”逐步转为“市场驱动”的形势,掌握适度原则,保持水电建设的连续性,防止大起大落。要切实将常规水电的开发重点从中东部转到西部,集中资金和制订政策支持开发具有战略性的调节性能好、综合功能强的水电站,带动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并注意控制东部新上电厂的水火比例,为西部未来大型水电站投产预留市场空间。要重视电网与电源协调建设问题,水电开发做到电源和电网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以保证发电送出和供电的安全,同时要不断通过跨流域、跨区水电调度,加快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进程,促进水电的开发利用。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 2006-04-2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