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大坝公众认知存误区水电行业社会沟通需加强
2016/12/1 16:49:45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报

水库大坝公众认知存误区

  水电行业社会沟通亟待加强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冯义军

  "水电行业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让公众知道水库大坝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些组织在反对大坝,并且有雄厚的资金在支持这些组织,使得这些反对的声音更容易被公众听到。与此相反,大坝和水库的好处和作用,却没得到有效的宣传。"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暨国际水库大坝研讨会上,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迈克尔·罗杰斯(Michael Roger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库大坝建成发挥效益,人们在分享水库各种功效的同时,也以不同角度对水库大坝的建设提出质疑,甚至误读、误判,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库大坝建设的进程,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水库大坝效应巨大

  "随着混凝土发明和筑坝工程技术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人们受益于水库大坝的巨大贡献,获得了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分享了洁净的水库供水,保障了农业、工业的生产用水,也依托水库的绿水青山,发展了旅游业。"浙江省水利厅治水办主任兼副总工程师朱法君表示,水利是协调人与环境矛盾的伟大事业,除害兴利是水利永恒的主题。

  据介绍,浙江省经过建国后近70年的建设,建成了小(二)型以上水库4300余座,人均占有水库库容量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已基本形成了以水库大坝群为重要基础的防洪体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系统,拟建、待建的水库大坝已为数不多,或者说建设已近尾声,对全国的水利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给河流生态带来的影响也是与会代表十分关心的问题。三峡集团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枢纽运行部副主任王海结合实例介绍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

  2011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为有效应对中下游持续特大旱情,三峡水库启动了抗旱应急调度,从5月7日10时(库水位155.35m)开始加大下泄流量,至6月10日24时(库水位145.82m)结束,日均向下游增加出库流量1500m3/s,累计向下游补水54.7亿m3,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产、生活、生态和通航用水条件,为缓解中下游特大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03-2015年,三峡水库累计拦洪38次,累计拦蓄洪水总量1100多亿立方米,其中,55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达9次。而在此之前,长江流域曾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水库大坝是为公众服务而生,为公众福祉而来,也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汗水和心血,为水资源、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但同时关于水库大坝的作用及其讨论由来已久。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认知和沟通障碍。"相关专家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帮助公众走出认知误区

  如何帮助公众认识水库大坝的服务功能和本质,如何有效的与公众沟通,成为上述会议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三峡集团承办的"水库大坝与公共认知论坛",邀请到多位大坝工程代表、知名专家和媒体人围绕论坛主题与参会代表和媒体代表交流。

  "要做好宣传,让公众知道水库大坝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迈克尔·罗杰斯(Michael Rogers)表示。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安东·史莱思表示:"要帮助公众充分认识大坝和水电开发,并且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比如,如果单纯从技术上和公众进行交流,人们可能并不容易接受和理解。因为公众真正关心的可能和大坝技术问题并没有太多关系。他们更关心的是水库大坝对经济和生活造成的直接影响。比如渔业、休闲、工作等等。"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现代社会里调蓄水资源的水库大坝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作用。虽然建设水库所形成的人工湿地,确实可能会对某些生态环境(例如鱼类回游)产生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是,相对洪涝灾害和特大干旱来说,水库的生态环境保障作用,绝对是更大、更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走遍全世界始终都能看到"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的根本原因。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公众对水库大坝建设的一些质疑,对水库大坝的发展与创新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关专家表示,质疑大坝建设的声音能够帮助水库大坝的规划者、建设者、运营者,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建设、开发、长期运营当中的外部性问题,使得水库大坝能够在全寿命期更好的服务于公众、为公共利益持续贡献巨大的综合价值。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