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一坝锁东江 高峡出平湖
2016/12/22 22:12:17    新闻来源:红网


1980年11月14日东江大坝截流

东江水库泄洪

高峡出平湖

秀美东江湖

泛舟于资兴市东江湖面,阳光在水波上跳跃;漫步于小东江栈道,云雾在山峦间飘渺;采摘于湖畔果园,时令水果在枝头里喧闹……这些都源于三十年前建成的那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雄伟建筑——东江大坝(东江水电站)。

东江大坝属我国"七五"重点水利工程,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双曲薄壳拱坝,以发电为主,兼有调峰、防洪、航运、用水等效益的大型水电工程。站在大坝基层,仰望这个高157米,坝顶中心弧长438米的混凝土巨人,感慨万千。

几经波折兴伟业

湖南大地,桂东、汝城境内的河流蜿蜒而下,在资兴崇山峻岭间,汇集成东江,向湘江奔腾而去。在原"三泷十二浪"地段,峭壁林立,河床狭窄落差大,东江桀骜不驯;到汛期,东江更是雄浑咆哮,给沿途民众带来损失。

早在1941年8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湘桂水道工程处就来资兴勘查设计过,设想利用"三泷十二浪"的落差,在上游筑坝引水发电,但设想一直搁置。

1958年6月,东江纳入了耒水流域开发第一期工程。同年10月,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工程开始施工建设。两年间,热情高涨的建设者们完成了大板溪和楠木峡小水电站、大坝两岸20余公里的路基、镰刀湾吊索桥及部分土石方工程。1960年,苏联撕毁援助协议,苏联专家撒走,又根据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的精神,大坝停建。东江峡谷沉寂了十七年。

十七年间,东江水电站因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与建成后的将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时刻吸引着上级领导、水利建设者和专家们的关注。迫于湖南电网及华中地区急需要电源及日益尖锐的调峰问题,东江大坝建设重建提上了日程。

1976年,原三三○设计院兵分两路,基建勘测和设计同时进行,拿出了《东江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976年到1977年间,针对大坝蓄水位高度、建重力坝还是薄拱坝、移民安置方针与去向等问题,国家水利部、湖南省委、郴州和资兴的领导及专家在长沙、郴州召开了多次会议,进行了反复的讨论与论证。最终确定方石是全国最好的拱坝坝址,正常蓄水位285米,库容效益最佳,装机容量加大到50万千瓦。

1978年3月,国家建委、水电部八局、省水电工程局、省水电设计院等单位1.8万人浩浩荡荡入驻东江。随着镰刀湾的一声炮响,东江峡谷里人声鼎沸、机器轰鸣,东江水电站全面开工复建。

 

攻坚克难保质量

站在山头远眺大坝,大坝背面是蓄水量81.2亿立方米的东江湖,大坝双肩弧形插入山体,浑然一体。"双曲薄壳拱坝的设计利用了坝址处的花岗岩,坝体插入山体,山体分担了大部分的压力;拱坝设计让坝体受力均匀,既节省了工程用料、时间与人力,大坝安全系数又大幅提高。"时任水电八局一处党委书记廖开书说,"勘探设计人员了不起。"

让大坝插入山体,又不过度破坏山体,影响山体的稳固性,这对当时的爆破技术是一个高难度挑战。建设者们迎难而上,首创了大面积"花岗岩基三向预裂爆破"技术,实现了"不留保护层,一次开挖到建基面"的想法,极大的减少了开挖的工程量。在当年遗留的爆破点,壁面切口轮廓清晰整齐,时任开挖队长的张七斤说,"当年30万立方米的花岗岩,就像切豆腐块一样被一块块切削下来。"

1984年7月,初期浇筑的部分混凝土出现了136条头发丝般大小的裂缝,工程遇阻怎么办?时任八局总工程师的谭靖夷院士做出了暂停浇筑的决定,爆破清除了裂缝严重的坝体,对可救性裂缝采取了补救加固措施。同时,他带领技术人员,解剖分析裂缝坝块,反复研究试验,提出了"全年温控"的建设方案,还研制出"粒状泡沫塑料保湿被"大面积覆盖坝体,使大坝混凝土浇筑合格率达到了100%。

在勘探设计、修路架线、截流围堰、爆破开挖、坝体浇铸、关闸蓄水等过程中,大坝建设者们先后攻克了拱坝体型、坝体应力、坝肩稳定、混凝土温控、坝基开挖、滑雪道漏泄等一系列的难题,改进革新了二级洞偏心铰弧形闸门、"一条龙"浇筑全面机械化等100多项工艺。其中,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了湖南省、国家水利部的嘉奖,"预裂爆破"等成功经验在全国水电系统推广应用;双曲薄壳拱坝的工程设计更是荣获了1991年全国第五届优秀设计金奖。

2016年8月26日,从东江水电站传来喜讯,电站安全生产纪录迎来了7000天大关。

三十年间,东江大坝守护着一湖碧水,调控着耒水和湘江流域洪灾错峰、旱灾放水,历经台风"碧利斯"、冰灾等重大险情却依然零事故,正如谭靖夷院士在工程总结上所写,"东江大坝将是一座安全的大坝,东江水库也将是一座安全的、令人放心的、环境优美的大水库。"

艰苦奋斗献青春

翻开老照片,建设者们清理着大坝基场,有些人肩挑担子搬运着土方、碎石,有些人手拿钢钎撬动巨石,工地上人来人往,一派热火朝天。据统计,大坝工程单土石方开挖就有418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有171万立方米。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大坝是如何修建的?

初见向应宏老人,他身板挺直,声音爽朗,下巴那道十厘米长的疤让人印象深刻。"这是累极了,从推土机上摔下来造成的。"向应宏不愿多谈当年的事。笔者再三打听,才知详尽。

当年,参加大坝建设的有6辆火车,每辆12节车厢,天天在为建大坝而修的铁路专线上往返,所有的生产生活物资都由火车运送。向应宏是火车检修员,专线的安全压在他身上,肩上担子沉甸甸。他还兼职着火车铲煤、运煤、开推土机等工作,是"一个萝卜几个坑"。大坝建设看天气、抢进度,为了完成任务,他吃睡都在工地上,一年干了几年的活。

从推土机上摔下来后,向应宏昏迷了过去,送到医院,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推土机谁在开?"住院没几天,伤口还没拆线,他便按捺不住又上工地去了。

"老伴不理解,让我跟煤去搭伴过日子,女儿十几岁了,见了我都不叫爸爸。"谈及家庭,向应宏拘束中夹着伤感,"但到了年底,先进工作者的红本本一发,又觉得这一年没白过。"1995年,向应宏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进京接受嘉奖。

"积极性高,荣誉感强,是当年大坝建设者的共性。"廖开书说,"无论施工条件多艰苦,无论生活条件多艰苦,任务层层分解下来了,干部职工都是想尽办法自觉完成,不谈条件,不计个人得失。"

在不谈条件,不计得失的建设期间,有些人献出生命,有些人因工致残,有些人亲人去世没有回家,有些人推迟婚期,但更多的是挥洒汗水的无名英雄。他们艰苦奋斗浇铸大坝,他们把青春铭刻在巍峨的大坝上。

1986年8月2日13时43分,随着东江大坝重达240吨巨型铁闸的落下,奔腾的东江被拦腰锁住,随着水位的不断增高,高峡出平湖。

1989年4月23日,东江大坝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东江大坝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13.2亿度,缓解了华中电网电力紧缺的问题;免除了下游耒水两岸3万亩农田遭受洪水灾害;造就了"天上人间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湘南明珠东江湖,库区6万移民走上了农、林、果、牧、渔、工、商、运、旅游八大项的开放性移民之路,资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