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停不下的杨泽艳(记者手记)
2017/4/6 7:12:50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4月03日   第 11 版)

  两次敲定采访时间,记者终于在北京六铺炕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四楼办公室见到杨泽艳。之所以两次调整采访时间,均因为杨泽艳要出差。记者粗略一算,一年365天,杨泽艳大半时间在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在水电工程建设一线,闪耀着他的智慧。

  杨泽艳两鬓斑白,和蔼可亲,话中带着一点贵州味儿。专业用语听不清时,他总能放慢语速耐心地复述讲解。

  杨泽艳说,与《中国能源报》特别有缘,2013年《中国能源报》水电版开设"水电新科普"栏目时,他所在的单位发表了近30篇科普文章,经他组织的就有10多篇。内容涉及工程安全、建筑物特点、安全监测、震后研究等多个领域。杨泽艳把它们按照名称、作者、发表时间,分门别类做成表格,哪一类完成几篇一目了然。

  从打印给记者的背景资料可以看出,他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哪怕一个和本职工作没有密切关联的专访。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成就了大师称号。

  1979年,初中毕业的杨泽艳正在为上山下乡当知青做准备,有空就和父亲学扎针灸,希望在农村时能给老乡扎扎针。高考时对专业选择并没有概念的他,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三峡大学)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83年,大学毕业的杨泽艳被分配到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从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概算预算做起,在确定水工设计是自己的职业方向后,杨泽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专业组组长开始,一直到室主任、主任工程师、业务副处长,再到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直至贵阳院副总工程师。期间,他参与了十几个水电工程项目,特别是主持洪家渡水电站工程的设计时,倾注了杨泽艳全部心血。

  当时国内有人质疑洪家渡大坝不可能建这么高。面对质疑声,杨泽艳带领团队,每天思考,向有经验的专家学习,和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合作,最终让建成后的洪家渡大坝运行优良。也借此拿遍了当时国内建设领域的奖项: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度全国优质工程鲁班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1年度国际堆石坝里程碑工程奖和入选2011年"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奖。

  在同事眼里,杨泽艳从不停歇。施工现场,他经常挎着相机随手拍摄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不在现场,他会每天和同事沟通最新情况,关注工程进展;无论在什么会议场合,他都会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坚持做笔记……因为不停歇,杨泽艳的水电生涯精彩厚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