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洪灾来前拆大坝,请欺骗中国拆毁水利的伪专家闭嘴!
2017/7/27 8:49:29    新闻来源:《水利》黑扭

  这些天中国南方进入汛期,洪水肆虐,尤其是湖南,连橘子洲头都被洪水冲入,而市区和乡镇更是大范围受灾,情况十分危急。 

▌水灾的替罪羊竟是水利设施?

    然而每逢大灾,必有大妖。每逢大害,必有大谣。这里的妖是指:伪专家、欺诈者。这些年来,大量和美国以及西方有学术牵连的大批伪专家进入中国,到处散播伪科学学说。
    而最让人愤怒的更是那些政府体制包装出来的砖家们顶着头衔招摇撞骗,不知道是无知还是明知故犯,中国的读书人啊。
    目前,关于中国水利设施建设,整理几个比较大谎言给大家看看,简直荒唐至极。
    第一个谎言是:洪水出现,是由于修建水库大坝造成的。从历史数据来看,水库大坝的出现,可以说成百上千倍地减少了洪水,更减少了洪水带来的损失。
    第二个谎言是:治水,堵不如疏。水利大坝根本不是堵,相反其最大的功能反而是调节和疏浚工程。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坝是堵住河水不让流淌的,都是在修建完成后,具备极大的水利调节能力和疏浚能力。
    第三个谎言是:水利工程不利于生态修复,西方正在拆除水利工程。但实际上,西方水库大坝比中国多太多太多。欧洲现代化国家几乎90%,美国82%,中国才34%。
    每当城市水涝发生的时候,他们就把水灾的原因归咎于水利设施,并主张全部拆除人工水利设施,让河流自然流淌。并坚称:"自然流淌的河水,可以发挥毛细血管吸收排水功能,所以会减少洪水的发生。"

▌拆除水利设施,等于自毁生命

    但事实上,水灾的原因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彻底科学欺诈!——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在国际水库大坝研讨会的学术论坛上,各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和水利专家发出了共同愤怒声讨之声。
       仅以长江为例,我们先看一看历史上的水灾有无水利设施的变化情况。
    1911年,长江没有什么水泥大坝,到处都是自然河道,自然流淌。但是当年发生大洪水,淹死10万人,造成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1931长江没有什么水泥大坝,到处都是自然河道,自然流淌。但是当年发生大洪水,武汉也是重灾区。根据南京政府声明显示,全国16个省内8000万人受灾!仅汉口城区有八千人被淹死!!尸体满地漂浮,其他城区淹死人数不可考,粗略估算在40-400万人左右!其中14万5000多人死于泄洪!!
    1935年长江没有什么水泥大坝,到处都是自然河道,自然流淌。但是当年又发水患,政府统计死亡人数达到14.5万人之多,数百万人受伤,满大街满河道都是尸体!

(过去的触目惊心,让河流自然流淌的悲惨)

    到1954年时,也就朝藓战争后结束不久,我国的水利工程才刚刚开始起步。当年长江再发大洪水,死亡人数3.3万,受灾人数1880万人。
    1998年,我国流域的水利开发进度已经有15%左右的利用率了。当年长江大洪水,震惊全国。这一次尽管洪水规模更大,但是死亡缩减到了3004人,受灾人口近亿人。
    2016年,中国的水利建设利用率接近35%,去年长江流域再发大洪水,规模逼近1998年那次,但去年那次洪水受灾死亡人数仅几十人。可受灾面积依然很广,受影响群众高达数百万人。
    也就是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开发程度,目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洪水对我国人民造成的生命安全隐患依然没有消除。但是,正当全国科学家和工程人员准备大干一场,彻底驯服洪水猛兽的时候。
    从美国传来的所谓"先进生态理念"渗透到了中国,并以伪科学的方式大肆传播说水库大坝是错误的,应该大量拆除和停建,让河流恢复自然生态,这样才能减少灾害。受到这些伪科学观念影响,很多地方政府真的在这些外来专家的指导下,拆除了沿岸的防洪提,拆毁了部分水坝。其中拆得比较多的,就包括这次洪水爆发最集中的某些县市级单位!

海绵城市 请别拿城市看海说事

    去年下暴雨的时候,湖找不到了北,今年下暴雨,湖却找不到了南。从一个专业相关的角度分享我所理解的真相(资料来源于公共网络)。
    去年从6月30日到7月2日,武汉总共下了322毫米的降雨,24小时累积雨量峰值达168.5毫米,48小时累积雨量峰值达317.1毫米。需要解释的是累积雨量过程线、净雨量过程线和进入雨洪设施入口径流量过程线不完全相等。

    今年6月湖南平均下了20.5天雨,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还多54毫米!!为历史第一高值!湖南23县市6月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7月2日早晨6:30,湘江长沙站水位已到39.21米,超历史最高水位!

 

    一旦发生看海事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被打乱当然比较烦躁,而政府也有来自公众舆论和上级领导的压力。而某些砖家们就会借此利用这种烦躁和压力来游说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是在城市通过生态绿地系统模拟自然的水文过程,它对防治城市水灾的作用简直微乎其微。
    海绵城市中大部分的滞留系统蓄滞空间是小于200毫米,理想状态滞留系统/汇水面积=1/10,这里稍微展开一下,城市总的绿地率是30%左右,而在里面找出1/3的绿地作为"有效"生态蓄滞设施是非常难的,因为"有效"生态蓄滞设施主要通过重力流来收集,满足这样的条件是非常难得,我们通常用的1/10是地块内比例,这都非常难达到,如果综合到整个城市,我觉得城市"有效"生态蓄滞设施不会超过1/20.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城市大兴土木全面铺开做生态蓄滞设施,有效蓄滞能力也就是=200毫米*1/20=10毫米,相当于24小时净雨量峰值达151.65毫米的6.5%。我们的生态蓄滞设施主要是在公共区域,也就是街道、广场与绿地,水往低处流,这么多水冲到街道,建的那些生态蓄滞设施其实是在水面以下而不是以上,那可怜巴巴的蓄滞能力又有多少?
    当然有人会说海绵城市分为:1.分散式绿色基础设施系统;2.城市管渠调蓄池系统;3.河湖水系系统。我们只管中小雨,大暴雨还是归水利市政。城市的内涝问题最后还是归结与水利市政部门,那当初提的海绵城市意义何在?海绵城市又和城市内涝有一毛钱关系?现在又要来提海绵城市的建设,而真正应该关心的事,是如何提高、发挥河湖系统的蓄滞能力。
    城市内涝关键中的关键在哪?城市在建设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大的湖泊,关注水面率,水网密度经常被忽视,对于平原地区,水网密度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的市政管网最终要找出路,管道来不及排的时候道路就是出水通道,出路就是水系,水网密度不够,找不到出路,如果说湖泊是心脏,那么水网就是血管,血管堵塞了,心脏再好也白搭。
    怪只怪现在的土地财政导致了城市建设系统异常强势,而水利系统多少年一层不变,也提不出强势的对策,反而被几个大忽悠领着团团转。
    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来做海绵城市?其中提到的分散式的LID系统也挺重要,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澳大利亚整个国家跟一个大碗似,中间是个沙漠,没有大山大河,水资源短缺,城市密度低,海洋性气候,为此他们需要大提水敏感城市设计,中国是大山大河,季风气候,有些地区根本就不受用。
    就拿雨水收集这件事来说,人家是碧海蓝天,就整治一个农村,大气污染沉降小,别墅区,人均屋面率很高,所以搞雨水收集,性价比很高。你说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人口就有500多万,人均屋面率有多少?用来冲厕所,能够一泡尿吗,还要配置收集处理回用系统,摊到经济成本,我觉得宁愿买一桶农夫山泉冲。
    比如平原区域,水流不畅,可以这么说即使我们把所有点源都截干净了,水质还是会很差,LID系统在控制径流污染上能力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有些时候把LID纳入到TMDL计划中。
比如针对CSO问题也是有一定的效应,从源头削减水量,对于截留式合流污水溢流频率将会大幅下降。
   另外由于我们中小雨通过快排系统排干,城市水文循环被打断,下垫面水分缺失,城市变得干巴巴的,热岛效应,粉尘和固体颗粒物增多,一系列副效应。所以也需要做一些海绵城市设施,恢复城市的水文循环。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城市管理都是自上而下,就拿海绵城市建设来讲,为了整一个总雨量控制,一刀切。每个城市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一方面缺少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是没有自主权,项目审批,财政补助,干部升迁都在上级政府手上,只能跟风走。

▌城市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海绵城市建设是为使用者建设的,对于使用者来说,关注的是结果,内涝频率低一些,水费少一些,微气候舒适一些,景观水干净一些,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那么,今夏,洪灾当前,无数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无数应该上马的水利工程惨被阻止。还有许多河边疏浚水利工程和拦水坝被无端拆毁。谁来负责?谁来救救中国的水利?谁来为科学呼吁,谁来为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
     要知道2016年夏天,全国普降暴雨时,只有北京恰恰没有出现洪水。为什么呢?因为吸取了2014年的教训后,北京市政府动用了大量资源建设和修复了大段大段的河道拦洪堤以及疏浚水利工程。正是这些工程,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
    下水道不是一个国家的良心,水利工程的建设才是一个国家的良心。在洪水泛滥之际,我为同胞揪心,也为中国水利呐喊,更要痛斥搞学术欺诈的伪专家们。
     作为一个工程师,我们始终都要坚持的一点:我们需要站在风口上,但飘到空中总要落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