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能源高质量发展三问:怎么看 怎么办 怎么干
2018/3/8 7:00:00    新闻来源:中电新闻网

    中国电力报 记者 朱怡

  “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着眼发展大势,突出问题导向,对能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极具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让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一系列政策规划部署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 “施工图”。从两会传递的系列信息看,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愈发清晰。如何答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问卷”,能源工作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从梅地亚中心记者会到代表委员驻地,中国电力报记者 “挖一挖”解答的“干货”。

  主线明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的字眼充溢闪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次出现了8次。

  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到“继续破除无效供给,今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充分诠释了能源发展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提升。不管是“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市场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还是“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能源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不是能源电力领域解码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迎来在梅地亚中心的首场记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和副主任张勇、宁吉喆围绕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答记者问。

  “高质量发展,我理解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何立峰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新发展理念,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主要在供给侧,我们要通过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传统企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动能。”何立峰表示,将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破不立,没有去产能,就难有新动能,破是立的基础和前提。

  如何做好去产能工作?宁吉喆表示,今年将重点做好“破、调、改、安”4件事,继续破除无效供给,调整优化行业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规范化去产能,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宁吉喆指出,“法治化去产能就是要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持续地开展淘汰落后、治理违法违规和联合执法的专项行动,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使过去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得到扭转。”

  来自能源电力领域的代表委员们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该注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强化创新引领、夯实实体经济,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涵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新时代能源高质量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路径清晰———三大变革破解能源发展瓶颈

  2018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能源工作要将加快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能源发展效率变革、能源发展动力变革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安全、优质、经济、绿色、高效……能源电力领域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 “高质量”发展,从宽度广度上为其增添了新的注解。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实现电网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电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持续加大电网投入,努力提高电网整体效能,消除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更好地发挥电网在能源资源配置和转换利用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同时,要加强运营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认为,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更加注重“品质”。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我建议把海上风电开发列为国家重大战略,在珠江西岸打造世界级最大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大量清洁能源需求。”

  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更加突出“新”字。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表示,互联网是助推制造业转型的新工具。她同时建议,在开发新技术手段的同时,也要兼顾绿色、环保,不能自己享受,而让后代买单。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在新时代的春天里,“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加快建设,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能源发展新答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