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印度的难题:窃电几时休
2018/5/8 7:57:55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陈芝宇

  窃电导致的非技术损失电量一直是印度电力公司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据统计,2017年全印度窃电损失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20%以上,其中,拥有两亿居民的最大邦———北方邦在历经多年整治之后窃电行为仍然猖獗,损失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36%以上。根据世界银行评估,印度2012年的窃电行为令该年度GDP减少了1.5%,严重威胁到了宏观经济的安全。

  窃电,已成为印度社会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久病不愈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和社会乱象。

  政府的顾虑

  可靠调查显示,不恰当的政府干预已经成为了印度窃电屡禁不止的罪魁祸首。

  由于70%的印度人民均生活在农村地区,普遍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均较低,政府承诺的低廉电价及穷人补贴,容易因财政压力而难以落到实处,在部分民众中造成了较大的心里落差,从而使一部分人走上窃电的道路。

  在北方邦,部分政府人员利用自身影响力向当地电力公司施压,在违背了电力调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要求电力公司对自身所在地区实现“24小时不间断持续供电”。迫于压力,北方邦电力公司只能被迫改变运行方式,以牺牲全局为代价,保证“白名单”中的数百条馈线能够持续稳定供电。即便如此,该公司每天仍会接到来自于其他政府人员数倍于此的相同要求,使得电力调度工作彻底丧失了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由于涉事群体太大,为防止民间抵触情绪,当政人员在应对窃电问题时也抱有顾虑,惩罚机制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甚至智能电表的加装往往都一波三折,推进速度十分缓慢。而对电力企业不合理   的费用干涉,既没有使得电价降低,又增加了财务负担,最终致使企业连年亏损。贫困群体只能再次加入到窃电大军中,以获取没有拿到手中的“正当利益”。如此一来,不但加深了电力公司和民众之间的矛盾,也造成了电力公司亏损和用户窃电行为之间的恶性循环。

  非政府原因

  印度输配电网架薄弱,设备老化程度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差,配电侧存在比较严重的管理缺陷和服务缺失。限制窃电行为时,经常出现“东边拆了西边偷,西边拆了东边偷”的情况,使得管理人员疲于奔命。

  而老式电表及配电线路架设不规范,也给用户的搭接、跨接等窃电行为创造了条件。

  由于设备老旧,管理方式落后,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优势无法发挥,抄表、计费、监督等人员在收费环节中的重要性被放大,从而使权力寻租成为了可能,并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根据国际机构调查,印度的窃电行为并非仅发生在穷人群体之中,部分大型工业、商业用户为了降低成本,也会采用贿赂抄表工、就职人员或第三方机构等方式来规避电费开支。相比之下,普通的窃电人反而成为了弱势群体,腐   败延伸加剧了部分人群对公共事业部门的不信任,甚至有人认为政府部门在窃取自己的利益,而自身窃电行为只不过是拿回应得而实施的“正当防卫”。

  矛盾的激化不仅使得窃电行为愈演愈烈,也对打击窃电的行动造成了阻碍,专业人员和执法人员在打击窃电时,为避免引发暴力冲突只能进入人烟稀少的乡镇进行工作,人口密集地带的整治工作只能隔空喊话,流于形式。

  影响及后果

  窃电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给整个印度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因窃电造成的损失无法锁定来源,除政府的补贴之外,只能通过提升电价的方式转嫁给付费用户,使得守规矩的用户反而成为最终受害者,逼迫中间用户彻底倒向窃电群体,最终形成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赢利水平,使电力企业丧失了造血能力,新项目的投资建   设只能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架构薄弱的电网难以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此外,电力公司也难以进行成本核算,已建设项目的后续评价难以开展,待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不易做出,进一步延缓了本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进程。

  三、配售电过程中的损失无法分摊,部分电网公司为避免损失扩大化,采取了向发电企业施压的手段,通过降低上网电价的方式来减小损失,使得亏损从配电侧延伸至发电侧,形成了发电侧和售电侧双重的恶性投资环境。

  四、窃电导致的损失电量成为了管理上的灰色地带,使得管理不当造成的误记录、误登记也可以推诿至其中,影响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真实评价。

  由此可见,简单的窃电行为,由于利益相关方的干涉,最终成为了一个超越了电力工业本身的综合性社会问题。我国正在步入电力改革的深水区,也应当以此为鉴,防患于未然,警惕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

  (作者单位: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