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为科学辩护,为人文正名(二)
2018/7/16 8:42:03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四 人文就是人文饰自己的方式,这方式有好的,也有坏的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与人文对立的是“天文”:“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在这里,中国古人提出了两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认识对象:人文,天文。那么,什么是天文?什么是人文?

一般说来,天文就是指各种天象:日月运行,星辰佈列等等。然而和天文并存,还有一个地理。所以圣人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其实,天文、地理不过是修词问题。实际上,地理也是地文,天文也是天理。如今还在使用的“水文”一词,就是地理的内容之一。在和人文对举的时候,二者合一,就在“天文”这个概念之下,指称着全部非人为的自然现象。它包含着星辰佈列、日月运行,也包含着江河错落、鸟羽兽纹等等。而人文,则指人对自己的文饰,也就是一切人为的现象。人为现象,是人有意识的创造。

人有意识创造的东西,丰富多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丰富多彩的程度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虽然今日发展到电脑时代,人类处理各种数据的能力可以说是无数倍的增长了,但是要完全统计出人类创造的东西究竟有多少种,恐怕最有实力的统计机关也难以办到。

然而在这几乎是无限丰富多彩的创造中,我们可以知道,其中有善的,也有恶的;有美的,也有丑的。道德行为是人的创造,不道德的行为同样也是人的创造;美的现象是人的创造,丑的现象也是人的创造。今天被人们所深恶痛绝的环境污染、核军备竞赛等等,也是人的创造。它们都属于人文的范围。

面对着人类创造的这些丰富多彩的东西,一般地提什么“人文精神”,是错误的。道德的高尚行为是人文精神,不道德的卑鄙行为是什么精神呢?绝对不是科学精神,而只能归到人文之列。美的现象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丑的现象也不是天文,即不是自然现象,也是人自己创造出来以文饰自己的方式。

因此,一般地提人文精神,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就是一个错误使用的概念。在所谓人文精神这个概念中,包含一系列互相反对的精神,包含着提倡者所不愿提倡的东西。

五 不存在统一的人文精神

人类文饰自己的方式,既然丰富多彩,也就必然千差万别,形成了难以数计的对立。喜欢把眼圈涂黑是人文,不喜欢把眼圈涂黑也是人文;喜欢听音乐是人文,不喜欢听音乐也是人文;合法的言行是人文,不合法的言行也是人文;道德的言行是人文,不道德的言行也是人文。

至于“一切为了人”,还有个如何为人、为什么人的问题。不解决如何为人,为什么人,“一切为了人”仍然也是一句空话。而只要涉及如何为人,就至少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和方式。而由于人与人的利益对立,为这些人,就可能给另一些人造成损害。使一切人都受益的事,从来都是不存在的。

由此看来,所谓人文精神,除了和宗教对立的意义上运用之外,就只是一个毫无实际内容的概念。而把所谓人文精神归结为牺牲自己为了别人的高尚道德行为,则更是一种误解。因为毫无疑义,那种为了自己损害别人的卑鄙行为,同样也是人文精神。而用发扬人文精神来代替提高道德水平的说法,则是一句错误的口号。

六 人文学科是研究人文的科学,或者说,也是科学

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和仰观俯察之说看来,在古人的观念中,不论是自然的天文,还是人为的人文,都是圣人观、察的对象。观察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是研究的最初阶段或初级手段,但在古人的语汇中,观和察就是研究的代名词。

这样,在古人的观念中,一面是研究,一面是研究的对象。对象是两个:天文和人文;研究,则是一种。无论是观天文还是观人文,在古人看来,都是观,即都是研究。

我国近代学者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勃兴的几个学科称为“人文学科”,是正确地运用了古代的人文概念,也正确地理解了那几个学科的实质,即这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或者说是研究人为现象的学科。这些学科,当时主要是语言、修词、历史等学科。而就这个词的本义来讲,一切社会科学学科,应该都是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也是科学的学科,就是说,它们也是科学,是科学家族中的成员。把人文学科也说成是人文,是在使用人文这个概念时的又一错误,因为这样做混淆了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至于由此出发,把人文和科学对立起来,就更加错误。因为这是把科学的某一部分换了名称,使之与科学相对立。由此出发,再进一步,指责科学的罪过,表彰人文的优越,就是由于概念混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了。

七 人本主义本是科学的盟友,科学不是人本主义的对立面

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新兴的学科,不是由教会所控制的学校中本有的学科。从事这些学科的学者,大都提倡一种精神,即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作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和神主宰一切、人的行为一切为了神相对立,所以又称人本主义。人本主义与之对立的,是当时的宗教观念,即一切都要服从神的意志的神本主义。大约由于人本主义是那些研究人文学科的学者所提出的,所以又称为人文主义。因此,所谓人文主义,当仅仅是由于这个主义是那些从事人文学科的学者们所提倡的;而人本主义,才是对这个概念内涵的确切表述。

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可以通用。然而要以人文精神代替人文主义,进而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对立,那就是由于概念的原本不确切导致思想混乱了。

接着人文主义,就是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许多新的发现和宗教教条相对立,因而遭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在与宗教对立的意义上,科学和人文主义是一家,至少是亲密盟友。

然而曾几何时,如今人们谈论、盼望人文主义,却是因为要与科学相对立,宗教倒被有意无意地划到了人文这边。而由此造成的思想混乱显然不仅是概念的不确切造成的,然而概念的不确切也的确负有相应的责任。

八 科学也是为了人的,因而是人文之一种,而且是最重要的、对人最有益的一种人文

当前之所以提出人文精神,是为了和科学精神相对立。因为在提出者看来,科学精神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文精神是相对立的,至少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提出一个人文精神作为科学精神的补充。那么,科学又是为了什么呢?

毫无疑义,人类从事科学,不是为了神,虽然有些人说他从事科学是为了神。但是从总体而言,人类从事科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是人为了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因为人只有认识了这个世界,才能获得行动的自由。而在不认识或未认识的领域,人类几乎寸步难行。时至今日,科学由小到大,已经发展成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也是人类为了自己而创造的各种事物之中的最重要的事物。没有科学,人类就只能像动物一样,处在黑暗之中。科学,是人类的光明。

从人类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人类就开始意识到,借助工具,可以增加自身器官的功能。也就从这一天起,人类就感受到了科学的好处,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今天把科学当作能为自己带来幸福的最重要的手段。

即使把环境污染、道德滑坡全说成是科学的过错,科学仍然是人类的福音。中国古人追求多子多福,西方上帝与亚伯拉罕盟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让他的子孙充满世界。然而在科学充分发展之前,无论是中国的父母,还是基督教的上帝,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呢?然而今天世界有几十亿的人口,这种兴旺景象不正是古人梦寐以求的人文目标吗?现在世界人口不仅众多,而且生活富裕。虽然还有许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但就整个生活状况来说,不知要高出古人多少倍。有个电视剧说过,如果人猿当时能够看到今天人类的状况,它们决不愿意进化。然而问问今天面临许多环境、资源、道德问题、甚至核战争威胁的人们,有几人愿意回到人猿的生活中去,过茹毛饮血的生活?或者回到见官长要叫老爷并且向之磕头的时代?

可以说,人类正是为了自己,创造了科学这件事物。科学在它的进程中,也尽到了为人类的责任。科学为人类提供了知识,使人类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创造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

科学,不仅仅是人类文饰自己的方式之一,而且至今已经发展成最重要的方式。然而却有人在指责科学,甚至企图阻止科学的发展,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吗?

九 科学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挡不住的,因为它给人类带来了幸福

认识是人类的认识,认识世界是人类的基本要求。依赖于对世界的认识,人类才获得了比任何动物都多得多的行动自由。正是这种自由,使人类远远超出动物之上,成为世界的主宰。并且以自己为中心来安排这个世界的秩序。把人类等同于动物,认为人类不比动物优越,应该和动物平等相处的观点,是一种非常虚伪的观点。因为即使生物之间,也无所谓平等可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虎狼吃兔子,兔子吃草。没有平等可言。

由渴望获得行动自由而从事认识活动,认识活动获得的知识使人类获得了利益,从而更加激起进一步认识的愿望;就人类的认识来讲,是获得的知识越多越好,没有止境。所谓“难得糊涂”,只可作为饭后消遣语,而不是实际。人从小孩子开始,就喜欢问这问那,有时大人不耐烦了,他还是要问。这就是在求知,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求知的渴望。只是成为大人之后,他稳定在某个职业上,不愿或者不能再费更多心思,求知的热情才逐渐减弱下来。但是作为人类的总体,求知的热情则丝毫不会减弱,并且随着认识的发展,其求知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只要人类还要求知,就离不开科学;或者说,就必须从事科学活动。时至今日,科学更是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事业,其加速度发展的趋势谁也无法阻挡。其原因没有别的,就是人类从中获得了太大的利益,获得了幸福。

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知识的发展,智慧的发展。由人类智慧发展所带来的对人类前途的恐惧,可说是自古固存。从古以来,就有人把智慧看作是罪恶的源泉。在西方,基督教的《圣经》把人类的全部罪恶都归源于他们认为的人类的老祖母夏娃吃了智慧果,就是这种恐惧最典型、最集中的代表;在中国,则老子认为“慧智出,有大伪”(《老子》第十八章),所以他主张“绝圣弃智”(《老子》第十九章),主张结绳而治,不用舟船和什佰之器。到了庄子,不仅反对机械的使用,甚至主张回到动物状态,至少和动物杂处,而互不惊扰。因为在他看来,“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产生罪恶。

把知识和智慧的发展看做罪恶,也就是把科学看作罪恶,是人类自古以来所发生的最大的认识错误之一。它等于把奸淫罪的根源说成是成年男女知道男女之事!《圣经·创世记》正是这样一种思想:假如亚当、夏娃不知男女为何物,人类也就不会有原罪!然而连动物也知道饮食、男女,否则如何传种接代!人岂能不知!然而知是一回事,如何运用这个知,则决定于当事者。知道男女之事者未必见处子就搂,动物求偶也有一个规矩,人更是有复杂得多的规矩和对自己利益的衡量,然后决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知道饮食男女固然会造成恶,可这种知首先是一种善,而且是最大的善!试想一想,假如人类都不知男女为何物,其前途将会如何!

其他的知,也完全一样。知给了人作恶的本领,但首先是给了人行善的知识。无知虽然可以避免某些作恶手段,可也同样缺乏行善的本领。如果谈到善恶的比例,则无知状态决不比有知状况的善事更多,恶事更少。

说假如猴子们看到今天人类的状况,它们决不愿意进化。类似这样的话,作为谈资、牢骚,出一出心里闷气,都是可以的。放在电视剧里,是个精彩的幽默。如果要认起真来,形成理论,甚至要付诸实行,可就万万不可。或者说,它实际上也只能作为牢骚存在,而无法付诸实行的。只要看看从古以来,虽然不断有人主张抛弃智慧,但人类的智慧却一天天在发展,就可知道,这样一种主张只能作为牢骚存在。

再说,人们抛弃了自己的智慧,回到动物状态,真的就那么美妙吗?当动物中的弱小者被猛兽扑食的时候,它们能够觉得自己的命运是美妙的吗?即使那些扑食其它动物的猛兽,当它们面临饥饿、疾病、风雨寒热的折磨的时候,它们的生活就那么美妙吗?

有一付外国漫画,讲一个小学生正为解数学题犯难,偏又有一只苍蝇飞来捣乱。他想,还是作个苍蝇好,用不着为做题犯难。忽然“啪”的一声,苍蝇被打死了。小学生赶紧低下头来,做他的作业。

在整个人类中,一定会有人真的向往动物状态的生活,那就让他们去吧。至于整个人类,不仅不会抛弃科学,而且,还一定会大大地发展科学。发展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其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科学是为了人的。(未完待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原载于《我的人文观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作者于2018年7月8日改定并授权发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