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国电投:创新思维不负韶“光”
2018/9/7 7:14:48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国家电投光伏基地行②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莫非

  截至2018年6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成430余座光伏电站,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500万千瓦,容量位列全国第一,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投资商。

  在体量最大的同时,多种形式的创新模式为国家电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8月13~17日,记者实地探访国家电投浙江、江苏、安徽片区的光伏基地,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项目、渔光互补项目以及水上漂浮电站等特色项目进行了深入了解。

  浙江:屋顶“披”新装老厂展新颜

  正在加速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浙江,截至2017年末,光伏装机已达814万千瓦,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作为浙江能源行业的后来者,在资源有限、能源企业众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跻身并实现超越,是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以融入地方发展趋势为前提,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面向长远、立足当前,明确了将新能源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从光伏项目入手。

  对于经济繁荣、寸土寸金的浙江来说,发达的制造业所带来的厂房屋顶资源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在积极寻找大项目的同时,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瞄准了“短平快”的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从“小”做起,全力推进,成片开发,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

  位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安吉长虹制链0.7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是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的典型范例。该项目由国家电投杭州桑尼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17年4月21日并网发电。

  记者来到项目现场时,台风刚刚过境。大雨过后的阳光格外炽烈,照射在屋顶成片的光伏板上,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现代化的能源生产模式,为这座老厂披上了新装。

  “这个项目自去年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662.21万千瓦时,自发自用比例达76%。不仅节能环保、降低房屋成本,还能提升房屋价值,充分体现了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的设计理念。”国家电投杭州桑尼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安全总监王文清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翻阅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7月,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建成投产光伏发电项目容量42万千瓦,投产电站覆盖浙江省全部11个地级市。其中,这种光伏发电与建筑完美结合的屋顶光伏电站已投产122座,总容量35万千瓦。

  江苏:能源新思路奏响“渔光曲”

  一片片湛蓝的光伏板排列整齐,与蓝色的水面交相辉映;一两条大鱼偶尔跃出水面,溅起点点涟漪,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特有的美感。

  这个美丽的场景,就是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由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建成投运。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6万千瓦,安装太阳能组件约27万块,是全国第一座“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也被誉为最成功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作为光伏产业聚集地,江苏的光伏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这个新能源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区域,人口稠密、土地稀缺,用地紧张是发展光伏最大的问题。

  自然条件的限制倒逼出模式的创新。面对资源窘境,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开发出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渔光互补”光伏建设思路为沿海内陆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创出一条可供复制的光伏“江苏道路”。

  “建湖'渔光互补'项目一举三得,走出了一产养殖、二产光伏发电、三产旅游观光的叠加发展之路。”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毛希玮对记者说。据毛希玮介绍,该项目投产后,累计发电量4.3亿千瓦时。同时,解决了当地农村就业80人。现在养殖的平均亩产值可达8000~10000元,比以往的平均亩产值增加了1000~2000元。

  截至7月底,国家电投江苏公司光伏装机容量为16.92万千瓦。虽然体量不大,却创下多个行业第一。除了全国首座“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全国首个“风光互补”项目,全国首家新能源远程集控中心也颇具亮点。集控中心可对遍布江苏10个县市的光伏电站、风电场设备进行实时远程监视和控制,实现了现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程监控、定期巡检”,既可以减员增效,又改善了员工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在远程集控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这一模式和建设经验,已在国家电投系统内全面推广。国家电投系统在江苏区域的其他单位也在陆续接入生产运营中心。

  “创新发展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国家电投江苏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刚如是说。国家电投江苏公司的装机容量、资产规模、利润水平实现几何级增长,正是勇于创新、先行先试的有效验证。

  安徽:水天共一色 “黑金”变“白金”

  记者抵达安徽淮南潘阳漂浮式光伏项目基地现场时,刚刚雨过天晴。云朵与霞光交织下,经过雨水洗礼的连片光伏板随波轻动,映射出晚霞瑰丽的色彩。媒体团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无不惊讶赞叹。

  “我们小时候,水是清的,草是青的,现在环境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收益也从黑金变成了白金!”刚刚打鱼归来的当地农户李金超边跟记者聊着天,边向记者展示他丰盛的收获。

  李金超口中的“白金”是指淮南潘阳漂浮式光伏项目带来的收益,而“黑金”则是此地之前开采的煤炭。

  被称作“中国能源之都”的安徽省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煤炭开采的推移,一片片塌陷湖从陆地升起,表面互不相连,一度成为困扰当地发展的一大难题。有媒体报道,到2020年,淮南的塌陷湖面积将相当于100个西湖。

  在环境重压亟待解决之时,新能源为淮南带来重生。其中,光伏照亮了这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安徽淮南潘阳漂浮式光伏项目由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电股份”)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利用采煤沉陷区作为光伏用地,在治理沉陷区水域的同时,有效利用了该区域土地空间。

  “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减少水量蒸发、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同时水体对光伏组件及电缆的冷却也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吉电股份华东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王浩向记者介绍道。

  从昔日的“采煤沉降区”变成今天的“水上发电站”,生态得到修复,环境日益改善,曾经因污染严重不得不搬离此地的老百姓又搬了回来。不仅又能打鱼了,还有了新收入。“电站建成后,我成了电站的运维工,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呢!”李金超满足地对记者说。

  截至7月末,该漂浮式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5570.67万千瓦时。王浩透露,在其25年运营期内,可为当地提供123868万千瓦时绿色能源,与燃煤电厂相比,将节省标煤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能源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不仅使该项目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旅游景点,更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丰收,为发展与环保的握手言和提供了更多可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