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全球经济
2019/2/28 7:06:18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过去3年全球气候灾难损失达6500亿美元

■本报记者 王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2月25日   第 05 版)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日前发布报告指出,过去3年,全球范围内,气候灾难造成的损失高达6500亿美元,不管是短期的破坏程度,还是长期的气候结构变化,都在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容小觑的威胁和风险。

  气候损失日渐加剧

  报告指出:“6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5%以上。其中,北美地区'贡献'了4150亿美元,占比达2/3,相当于该地区GDP的0.66%;亚洲地区'贡献'了1800亿美元,相当于该地区GDP的0.24%。

  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师Mark Savino、Jessica Alsford和Victoria Irving指出,气候变化短期内可能会对农业、石油和天然气等十几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资本品、家居装修零售、住宿和建筑机械这4个行业不会出现较大影响。

  美国CNBC新闻网援引一个由世界顶级气候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的预测数据显示,未来情况可能更糟糕,到2040年气候变暖或将给全球带来高达54万亿美元的损失。

  英国基督教援助协会全球气候专家Kat Kramer表示:“仅2018年,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损失至少高达1000亿美元。”除了美国、加勒比和中美洲部分地区经历的飓风灾难,日本30年来最严重洪灾、欧洲旱灾等也是去年与气候有关的损失十分惨重的灾难。

  美经济冲击最明显

  美国显然是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重灾区”。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国墨西哥湾和东海岸是全球承受海平面上升以及恶劣天气事件的最大风险地区之一。过去3年,包括飓风、野火在内的与气候有关的灾害,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2月第二周发布全球年度分析报告称,2018年美国总计经历了14次天气和气候灾害,损失规模达到910亿美元,2018年成为自1980年以来美国遭遇的自然灾害成本“第四高”的一年。气候变化正给美国的农业、能源、土地、水资源和民众健康等多个方面带来损害。

  虽然特朗普政府始终对气候变化危机表示怀疑,但美国舆论普遍不避谈这一问题,美国国会更是要求每4年对《国家气候评估》报告进行一次评估。去年11月第四份《国家气候评估》出炉,报告中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将在本世纪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到本世纪末,某些产业部门的年损失预计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超过美国很多州当前的GDP。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众议员Alexandria Ocasio-Cortez日前提出的“绿色新政”决议,再次将美国必须直面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威胁提上日程。

  《华尔街日报》撰文称,“绿色新政”在描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方面毫不留情,称到2011年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摧毁多达5000亿美元的美国海滨房产。虽然这只是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而非立法,但如果成功仍然可以作为美国未来气候立法的蓝图。

  据了解,“绿色新政”决议的既定目标是以公正和公平的方式实现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保持清洁的空气和水,并解决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决议要求进行为期10年的动员,将电网从化石燃料转向太阳能和风能,同时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如转向电动汽车等。

  地球变暖已成“近忧”

  更让人担忧的是,地球变暖似乎即将变成“常态”。多家机构不约而同地指出,2018年是地球有观测记录以来第四个最热年份,尽管并未创下最热纪录,但这只是短期自然变化,整体上仍和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保持一致。

  美国独立研究机构伯克利地球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平均气温是14.96摄氏度,比1951年至198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0.77摄氏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16摄氏度。2018年全球平均气温虽然低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但高于2015年之前有观测记录的所有年份,最早的观测记录始于1850年。2016年仍然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美国航空航天局、NOAA、英国气象局等机构在2018年气温排名上与伯克利地球一致。越来越多的气候专家认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地球将经历更极端、更灾难性的天气。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份气候科学报告指出,随着南极和北极的冰盖继续融化,2019年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更多、更严重。《华盛顿邮报》2月13日援引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最新报告称,过去4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4年,接下来的5年也将“异常温暖”,甚至可能打破2016年的最热纪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