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煤也是清洁能源?
2019/5/24 6:51:55    新闻来源:经济日报

煤也是清洁能源?

  脑洞大开的新鲜观点从来不缺,但假如告诉您,煤其实也可以是清洁能源。您是不是会吃惊?在近日召开的2019清洁电力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上,诸多国际国内能源大咖对此发表精彩观点,请速速来围观。

  黑色的煤可以变绿?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表示,如果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水平超过了天然气发电,为什么就把天然气当成清洁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也应该算清洁能源。

  他表示,从碳排放来讲,天然气、煤炭和石油都是高碳能源。如果把天然气的碳排放比作1的话,石油的碳排放是1.3,煤炭则是1.5。

  “但实际上,通过超低排放技术,通过末端治理,煤炭发电中的颗粒物可以降到最低,”谢克昌说,煤炭造成的问题不言而喻,但这其实不是煤炭本身的问题,而是煤炭的开采利用不当使人认为煤炭不清洁。

  中国的运行数据已经表明,实现超低排放后颗粒物排放大大降低,而且一些污染物的排放低于天然气排放。现在中国燃煤发电污染物排放水平已领先于世界,超低排放效果十分明显(说超低排放,其实是在忽悠人。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个别污染物的超低排放。称其为超低排污,就已经言过其实了。所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认为煤炭发电可以是清洁的,只有中国例外。例外的原因就是利用超低排放的宣传欺骗公众。---转载者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大国,煤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在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达70%左右。经过多年努力,2018年,我国煤炭占比已下降到59%。

  燃煤发电为全球很多地方提供电力,非常重要。但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全球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煤电。

  谢克昌还说,不能据此认为煤不可以清洁化利用,只要技术得当,煤可以实现清洁化利用。

  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祥喜表示,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煤质油化工企业,已建成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的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实现了266.3克每千瓦时,发电效率达到了47.8%。目前,91%的燃煤机组都已经实现了超低排放,98%的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

  能源安全如何保证?

  国际能源署署长Fatih BIROL表示,在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和太阳能发展非常快,原因一是成本降低,二是获得了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但是,风能和太阳能都是靠天吃饭,需要把不确定性和电力需求的稳定性相结合。尤其是很多国家风能和太阳能占比越来越高,不稳定造成的问题会非常显著。

  他表示,如果风能和太阳能的占比相对较低,15%至20%左右,这种不稳定性还可以应付。但是如果风能和太阳能占比升到25%甚至更高,就必须做出恰当的投资来保证能源的安全。

  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发电量达到26.672万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发电占比64%,可再生能源占比26%,核能是10%。

  就中国而言,数据颇为亮眼:截止2018年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7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光伏装机达到3.5亿、1.8亿和1.7亿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达到4464千瓦,再建装机1218万千瓦,再建规模世界第一,总体上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约占40%,发电量占比接近30%。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我国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的问题,最终实现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5%和20%,到2050年清洁能源成为主体能源的目标。

  如何满足需求增长?

  国际能源署署长Fatih BIROL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能源孤岛。我们的能源系统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各国需要合作。

  他表示,2018年是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年份,在过去十年中从来没有能源需求增长这么多。新增的需求中有一半是天然气满足的,之后是可再生能源、石油、煤炭、核能。

  他表示,与此同时,去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历史新高,是历史上的最高排放。“我们的目标和现实间仍存在巨大的断层。”

  谢克昌表示,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已经达到了14.3%。因此,我国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达15%的目标可以实现。

  他表示,我国的能源强度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2018年我们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16.1%,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2.6%,是先进发达国家2倍左右,表明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