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砥砺70年 奋进新时代的中国水电
2019/9/25 6:39:22    新闻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张博庭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的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仅为36万千瓦和18亿千瓦时。然而70年后的今天,我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已分别超过3.52亿千瓦和1.2万亿千瓦时,均占到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欲了解如此巨大的飞跃是如何实现的,需回顾一下新中国水电发展的历史。

  砥砺前行新中国水电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百废待兴艰难起步

  新中国的水电事业应该说从1948年就开始起步了。东北解放之后我国首先对日伪时期建设的丰满水电站进行了维修、加固和改扩建工作。丰满水电的重建不仅为当时的东北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还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水电技术骨干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电工作者不仅开展了古田溪、永定河、以礼河等中小型河流的开发规划,而且还设计建设了狮子滩、黄坛口、上犹江、佛子岭、响洪甸等一批中小型水电站。这些中小型水电站以工期短、投资少的优势,满足了地方发展的需要。

  当时的中国水电和整个国家一样,不仅家底薄,还面临国内生产资料奇缺、国际经济封锁等重重困难。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水电工作者还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启了我国水电的艰难创业历程,尽管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新中国的首座大型水电站应该算是黄河上的第一座电站——三门峡水电站。经过反复的探索,我国的水电工作者总结出“蓄清排浑”等一系列适合高泥沙河流开发运行的经验,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大型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座百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坝。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不仅在各方面都达到了设计目标,而且还结合我国的国情,实现了不少重大技术创新。如宽缝重力坝、坝后式厂房溢流等,这些新技术为我国的水电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长江上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葛洲坝电站不仅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水电站,而且还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水电站,仅就其工程截流的难度,几乎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该电站270万千瓦的装机和140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约占当时全国水电总装机和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为我国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保障。

  此外,在我国水电开发起步的上世纪50年代,水电开发建设和管理体制也逐渐发展成熟。全国相继在北京、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和中南等多地建成了几座大型的水电专业设计院,国家在燃料工业部下面还专门成立了水电总局。同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水电,优先开发利用水电是当时的国际潮流。

  (二)改革开放加速发展

  1。文革结束、拨乱反正(1978~1983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开展恢复工作。一是水电设计和施工管理恢复为上划中央管理。各大水电研究院、设计院纷纷恢复重组。与此同时,各水电施工企业开始修复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开始探索由施工企业对水电项目实施承包。

  2。投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1984~1993年)

  这十年是水电行业开展大规模实质性体制改革的阶段。尤其是我国鲁布革水电站引入世界银行贷款并实施国际招标,直接带动了我国水电建设市场与国际接轨,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从1985年到90年代初,我国大型水电项目先后都实行了市场化改革。改革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项目监理制这“四制”上,其代表性工程是当时被誉为新、老“五朵金花”的十项大水电工程。由于实施了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十大水电项目纷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改以往水电建设工期、质量、造价难以控制的弊端。因此,我国水电体制改革的经验不仅在水电领域全面推广,而且还辐射到全国很多领域。同一时期,国家电力投资体制也经历了“拨改贷”“集资办电”等重大改革,水电受益于投资体制的改革,从而得到迅速发展。

  3。改革深化、开建三峡(1994~2003年)

  这一阶段既是水电改革的深化期,也是水电建设的调整期。当时水电建设体制改革已经在我国全面铺开,各地水电建设热火朝天,利用世界银行外资的小浪底、二滩等工程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尤其是争议多年的三峡工程,经由全国人大批准后,也于1994年正式开工。我国三峡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百万移民搬迁圆满顺利,而且多数移民都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摆脱了贫困。加之那个时期我国国内经济调控、降速,钢材、水泥大幅降价,三峡的动态投资也随之大幅度降低,总投资节约了200多亿元人民币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由发展中国家提议的承认大型水电可再生能源地位的倡议,获得了到会的192个国家首脑的一致通过。鉴于三峡工程建设在改变世界对大型水电误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会还建议联合国在三峡工程蓄水发电之后,实地召开一次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峰论坛,全面总结水电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2004年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峰会在我国如期召开,会后还发表了呼吁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从此,国际社会才纠正了对大型水电的误解和偏见。

  (三)登上巅峰引领世界(2004年至今)

  2003年,三峡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至此我国不仅刷新了水电站装机容量的世界纪录,而且也标志着我国水电建设水平走到了世界最前列。到2004年,随着公伯峡水电站的投产,我国水电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从我国改革开放加速水电开发建设时起,我国水电就已经开始了向世界水电制高点的攀登。

  例如,上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坝工界先后出现了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等新型的筑坝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发明在国外,但是由于我国在建水电工程项目众多,因此新坝型的大量实践几乎都在中国完成。随后不久,各种新、老坝型的世界纪录都是由我国创造的。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我国2003年建成投产的三峡水电站;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216米)是我国2007年投产的龙滩水电站;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33米)是我国2008年投产的水布垭水电站;最高的双曲拱坝(305米)是我国2013年建成投产的锦屏一级水电站。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双江口水电站的堆石坝,高度将达到312米,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第一高坝,刷新所有世界纪录。建设这些世界之最的水电站大坝,需要一系列尖端的工程技术支撑,如高坝工程技术、高边坡稳定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长隧洞施工技术、泄洪消能技术,以及高坝抗震技术等。可以说,在所有这些工程技术方面,我国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水电机组制造方面,目前,不仅世界上单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绝大部分都安装在中国,而且单机达到8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也只有中国才有。

  在技术绝对领先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水电企业还积极响应国家的倡导,把“走出去”深度融合到“一带一路”之中,积极促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经过多年的海外经营和发展,我国企业已经成功占领了水电项目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三大业务制高点,具备了先进的水电开发和运营管理能力,金融服务及资本运作能力以及包括设计、施工、重大装备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整合能力。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水电开发多形式的合作关系,承接了60多个国家的电力和河流规划,业务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海外权益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在建项目合同总额1500多亿美元,国际项目签约额名列我国“走出去”的行业前茅,累计带动数万亿美元国产装备和材料出口

  总之,今天的中国水电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无论从规模、效益,还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上看,都已经是绝对的世界领先水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