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别以伪正义的名义阻碍怒江水电开发
2009/3/14 9:14:53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9-01-01   供稿:转自:价值中国网站
 

作者:朱仁严 2008-12-15

关键字: 怒江 政治学 电站 民族文化 多数人的暴政

  

5年,对于有饭吃,有衣穿,有鞋穿,有书读,整天出行都有方便的交通工具的人们而言,说快也快,说慢也慢。但对于居住在怒江的几十万的贫困人口而言,他们是在煎熬中度过!

  5年,他们命悬一线,靠着溜索出行,读书,上街,做农活......

  5年,他们赤脚行走,每日除去农活,他们便是在家门口晒太阳......

  5年,他们看过很多有钱人来到怒江,但他们不知道外面世界有这多么的精彩......

  5年,他们靠着砍柴为生,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在破坏生态环境,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5年,他们在等待,在煎熬中等待,等着有机会走出这大山,到外面去看看世界如何精彩......

  上周里,央视10套的《绿色空间》栏目之怒江故事,再次将很多人带回到2003年。2003年7月18日,在怒江中下游接合部六库镇,“六库水电站”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怒江在云南境内第一个装机规模18万千瓦、坝高30米的中型水电工程即将立项开工。本来说一个工程开工就开工了,没什么大不了。但意外的事情却降临在怒江这篇土地上。“修水电站会破坏江河的原始生态”、“修水电站会会诱发地质灾害”、“修水电站会破坏动植物种群”、“修水电站会破坏世界自然遗产”、“修水电站会让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一场关乎是否要开发怒江水电资源的舆论之战由此开始,这场争论时间至今已5年。最终,一项由众多学科专家们多年科学研究规划和反复论证的怒江水电开发在“保留一条生态江”的呼吁声中戛然停工。

  以上所有的舆论似乎都有道理,无论是保护世遗还是保护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但当我们真都走进怒江地区看看后,我们还会高呼停止怒江水电资源开发吗?我不知道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人,有多少是去过怒江的,有多少是去过怒江见到当地的居民仍旧内心无所悸动的!对于反对者而言,怒江的穷困,正如网友所言,“怒江的贫困是怒江人民的贫困”,怒江人民的贫困关反对者何事!因为反对者有饭吃,有衣穿,有鞋穿,有书读,有班上......在反对者眼中,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觉得,正因为怒江人民的穷困才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等特质。如果以此来让怒江人民在贫困的煎熬中保留当地的民族文化,那反对者是可耻与没人性的!

  在很多外人看来,怒江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但他们是否真知道怒江人民能歌善舞的背后是什么呢?那些不能跳舞的人在干什么呢?留住纯洁,留住美丽,作为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人来说,用“坐着说话不腰疼”这句话来形容非常合适。于反对者而言,他们在担心怒江水电开发后,怒江人民富裕了,以后到怒江便看不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看不到怒江纯美的山水,看不到怒江的孩子们溜索时带给他们视觉与心理上的刺激与惊险!那“修水电站会破坏江河的原始生态”、“修水电站会破坏世界自然遗产”、“修水电站会让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这些理由都是非正义的,其心理甚至是变态与畸形的。

  诗人、作家、艺术家等需要质朴的东西,需要美的东西,但若是以别人的贫困、以别人的落后而构筑起来的艺术作品,那是毫无人性与人文气息的。试问一句,若是以怒江人民的穷困留着了怒江现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等,那让怒江人民搬出大山,你们是否愿意常住在怒江的大山深处呢?是一个贫困的群体能让一种民族文化留住,还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群体呢?正如央视《怒江故事》节目里所说的,“民族文化对于那些贫困的怒江人民是陌生的”,对于那些未曾走出过大山的老百姓来说,“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原生态”等这些概念,他们都是陌生的。因为,此时生存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第一要义!多几座桥可以更方便安全地到去读书,去街上买碗凉粉吃;可以不住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可以有鞋穿,想去哪就去哪,不用整日坐在家门口或者柴堆上晒太阳......

  在政治学里有个概念叫做“多数人的暴政”,回顾怒江水电开发最后被终止,让处于贫困境地的怒江老百姓煎熬了5年时间,实际上就是多数人以伪正义的名义和理由对怒江的水电开发,对渴望脱贫致富的怒江贫困人口实施了暴政。若是单纯地因为一个移民风波,而将怒江水电开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无限放大,那则是反对者,这个群体的对于怒江的无知所造成。

  经过央视《怒江故事》这一档节目以真实的画面和专家权威的诠释,希望更多的反对者知道保护“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其实都与怒江开发水电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并不矛盾。“一库四级”电站的分布,都离着距世界遗产地很远的距离。而我们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怒江人民继续煎熬不是正道,无休止的争论只会让没有生活来源的当地百姓继续加大河谷以上地区的生态破坏;只会让怒江水资源白白流淌到下游地区;只会让一小部分人依靠不成熟的旅游经济维持生存;只会让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步伐落后;只会让更多的火电厂依靠煤炭资源的消耗来发电和往空气里排放更多的大气污染......

2008.12.14日下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