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刘向晨:大坝,大坝(中国科协征文二等奖)
2020/1/10 23:20:45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大坝,大坝

 

朋友,你见过最雄伟的建筑是什么?是极尽奢华的皇家宫殿,还是气派恢弘的帝王陵寝,是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还是人声鼎沸的体育场馆?

有这样一种建筑,与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风骨,给我的灵魂以最为滂湃的震撼与感动。它不处街区闹市,偏居深山峡谷;它看似默默无闻,实则能量无限;它略显呆板单调,内涵却气象万;它造就了碧波千倾,释放着滚滚能源;灌溉着万千良田,阻挡着洪水滔天……

是的,它就是大坝,就是那巍峨屹立的大坝,那承载时代的大坝,那镂刻丰碑的大坝!

 

盛世工程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然而,从盘古开天至今,却是一部人类与水“相爱相杀”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到秦国修建的都江堰、郑国渠,从隋唐开辟的京杭大运河到元明开凿的通惠河,这些充满智慧的水利工程,抚慰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脉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大兴水利之时,往往是一个盛世的来临,疏导、灌溉和漕运是为古代水利设施最主要的三大功效。

当历史的车轮将人类载入工业时代,电力成为我们动力的来源,拦河筑坝,引水发电,让我们对江河倾注了新的功效和定义。

祖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这是1997年,我从初三地理课本里学到的一段描述。

也就是那一年的秋天,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开始大江截流。通过电视荧屏,中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第一次看了这一世纪工程的盛况和水电施工队伍的雄壮。

一时,巨轮撼地,铁臂锁江,氤氲升腾,两岸欢呼……

早在20世纪初,中国人就曾想在这里拦江筑坝,但国力衰退,技能不强,最终都归于沉寂。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二十年后,中国人的眼界开了,实力壮了,能力强了,未完成的百年梦想,终于融入这浩瀚工程。

9年后,已是一名电力建设者的我,再次通过电视荧屏,第一次见识到了这大坝的雄壮:大坝高185米,坝轴线全长2309.47米,32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使得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通过直升机上的俯视镜头,我们可以立大坝而小天下,拔壤摩天,壁立千仞,昂首云外。

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让三峡大坝更加“雄伟”。在长江中下游,至少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告别“水患”,发电量可照亮大半个中国,长江航道也将彻底改善,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黄金水道”让“黄金”不再滚滚空流。

从此,三峡天下壮,中国美名扬!

让中国美名扬的,不仅仅是三峡工程。80年代,广蓄、岩滩、漫湾、隔河岩、水口等“五朵金花”相继建成;90年代,五强溪、李家峡、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21世纪初的2004年,我们的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超成为世界第一;而仅仅6年后的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又翻了一番,突破2亿千瓦。现在的中国水电,不论是装机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现如今,以大坝为核心的三峡工程旅游景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蓝眼睛、黑眼睛的目光和脚步,让无数激动的、振奋的、骄傲的、惊叹的情感在这里汇聚。

作为中国的地标性建筑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式的工程项目,三峡大坝成为了中国人释放爱国激情的最佳地点。2008年,三峡大坝评选为“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有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一。

 

创新臻造

2016年926日,摩洛哥古城马拉喀什。

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简称菲迪克,FIDIC)年会上,再次刮起中国旋风,在这项被誉为建筑业“诺贝尔”的21项获奖中,中国独占11项,超过获奖项目总数一半。其中杰出奖前三名被中国包揽,一座大坝名列其中。

溪洛渡大坝,这座中国第二、世界第三的巨型水电站屹立于相当于尼亚加拉瀑布6倍高度的地方,让外媒大赞惊呼。

然而对于业内专家来说,溪洛渡最终能赢得菲迪克“芳心”,靠的并不是“肌肉”,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

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流急坎陡,江势惊险,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具有窄河谷、高拱坝、巨泄量、多机组、大洞室群、高抗震等特点,多项关键技术超出世界已有经验,综合技术难度居世界最高水平。

最大坝高285.5米,坝顶高程610米,浇筑拱坝大体积混凝土680万立方米,远远望去,溪洛渡水电站大坝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块头”。

然而,大块头却有着“大智慧”,溪洛渡大坝是装了芯片和大脑的大坝。

这是因为,溪洛渡大坝工程建设不仅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与工艺,而且还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精确温控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开创了我国300米级高拱坝建设“数字化”的先河。

从实体大坝到数字大坝,再到智能大坝,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和管理手段,大坝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 “生命体”。

中国,河流纵横,地质各异,地震高发,对于水电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百端待举,电力短缺,一系列大工程上马,为水电建设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坝技术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突飞猛进。

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水电技术全面加速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屡创世界纪录:世界最大装机规模的水电站、世界最高拱坝的水电站、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世界最大的地下厂房的水电站、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机组的水电站、世界最高海拔的大型水电站、世界最大水光互补水电站……

而此刻,白鹤舞动金沙江,又开创世界水电百万千瓦机组的新纪元…

当然,也有人提出过疑问和担忧,几亿方的“大水缸”,悬在头上,如何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千年大计、国运所系,大坝必须固若金汤。可以说,水电站大坝是世界上管理最严苛的建筑之一。

从现场从事混凝土浇灌的操作员、施工员,到负责技术方案的勘察设计大师、工程院院士,从单项工程的验收质检员到国家层面的专家检查组,每个人肩上都压着千钧重担。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成立了大坝安全监察中心,负责为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提供技术监督服务和管理保障,并通过自主研发先进的大坝安全管理平台,为全国580余座大坝保驾护航,目前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就设在中国电建华东院。

 

走出国门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夜色中的柬埔寨首都金边,流光溢彩,交相辉映,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照亮这座城市夜空的电能, 50%以上是来自距离金边150公里外的一座水电站。

甘再河水奔腾流淌,一座巍峨的大坝横卧碧波之上,这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建设集团——中国电建在海外第一个以BOT方式投资开发的甘再水电站,被洪森首相誉为柬埔寨的“三峡工程”。

其实,从上世纪的60年代起,中国水电便作为友谊使者,走出国门,频频 “援外”。

改革开放后,逐步成为水电强国,技术世界领先的中国水电,开始在海外“大展拳脚”。从拿着碗、背着锅,做人家分包商、承包商,然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成为优秀的EPC总承包商,再到我们自己出去投资开发项目,中国人以其特有的东方智慧,以让人赞叹的性价比,获得了信任,赢得了市场。

现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基础能源建设当仁不让,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中国水电企业首当其冲,凭借卓越的国际业务模式创新能力,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独特优势,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贫穷落后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心里清楚一座大坝,一座水电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一带一路”沿线备受电力短缺困扰的国家,很多都受益于中国水电“走出去”。

拥有世界最长大坝的苏丹麦洛维电站,电站装机1250兆瓦,除了灌溉尼罗河两岸方圆4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惠及400万苏丹人民;

用中国技术、中国资金建设的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曾经受过7.8级强震考验,震后第二天便恢复发电并增加发电量,被当地人民形容为厄瓜多尔的“擎天柱”;

佳蒂格德大坝是印尼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随着一期工程下闸蓄水,可保证下游750平方公里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9万公顷灌区获得稳定的用水,每年增产水稻45万吨,受益的居民达480万人;

当凯乐塔水电站建成投产,这座几内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发电量最多的综合性水利枢纽项目,成为几内亚新发行货币的背面图案……

改变往往就是这样翻天覆地,却又润物无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身靠电站大坝,幸福生活的路就在脚下,同大坝一起崛起的,往往还有新建的高颜值移民村,新修的高质量公路,新架设的高标准桥梁,这些往往成为通往山外的天路、天桥……

甘再河畔,旱季里的柬埔寨甘再河依旧一汪清水向南流。甘再水电站的调节水位功能,将电站下游的响水度假区,打造成为柬埔寨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让贡布省的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稻谷飘香,老挝南欧江畔哈克村的百亩“电建稻田”成熟了。七年前,南欧江梯级水电站开工建设,中国电建特意更改了设计方案,把项目营地被搬到附近半山坡上,一百亩稻田才被保留下来。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秉持水电可持续开发的科学理念,类似这样的中国故事,在世界不同的国家传唱着,这是中国水电“走出去”的最美写照。

 

大坝人生

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横断山脉的高耸山峰和狭隘崖壁,形成一千多公里长的雅砻江河谷。勘探人员用了近半个世纪时间,才发现建造这一大坝的理想地质——两河口。

如今,一万名水电建设者已在这里奋战了四年多,建设着一座比美国胡佛水坝还高出50米的大坝。

稀薄的空气,陡峭的山崖,磅礴的大雨,湍急的水流,孤岛般的场区,是这些建设者每天都要面对的。

建设者大多来自内地,初上高原都有严重反应,头晕、脸发黄、冒虚汗,轻微的感冒,内地两三天就好,这里十天都好不了。

平常人,在高原上走一趟,都很困难,建设者却要肩扛几十公斤的负重,在机器设备无用武之地、几乎垂直的岩壁上劳作,劳动强度之大,前所未有。

夜以继日,长年累月。如果要进行世界最艰苦工作的评选,水电建设者应该有一个靠前的席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雅砻江畔,再次响起“雄起……雄起”的号子声,足以撼天动地;600多米的大坝边坡上,一行“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大字,堪称最强誓言。

这是,中国水电的铁军雄风!这是,中国水电建设者的铮铮铁骨!

我认识这样一位同事。他的爷爷和父辈都是水电建设者,曾参建过三门峡、葛洲坝、三峡等一系列国字号水利工程。从小跟着父母“颠破流离”,在大山里长大,后考取了水利水电院校,终于走出了大山,但毕业后又沿着父辈们的足迹重返大山。

中国水电建设者,奉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奉子孙。

人生既大坝,大坝既人生。它是雄伟的、激昂的,甚至是苍凉的、悲壮的。巍巍大坝,淼淼江面,隆隆机组,告慰为之青丝变雪的中国水电建设者们。"

人生没有白活,做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做了一件值得自己和后来人骄傲的事。当大坝建成以后,万兆百姓受惠与此,人们走到这里,看见这么壮观的工程,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么宏伟的工程,当年我也曾参与过……这便是水电建设者坚守的理由,奋战的动力。

他们,不惧枯燥和漫长;他们,不畏崎岖和荆棘;他们,重燃现代工匠精神,极致追求,独具匠心,构筑传奇;他们,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而奇迹背后又包含着怎样的智慧、情感和梦想?

他们,是把梦想付诸现实的建设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实干家。

然而,当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每名建设者都笑脸灿烂,他们呼喊着孩子的名字,问候着父母的身体,惦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却唯独没有说起自己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和汗。

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他们比谁都更有发言权。

英雄不言,山河作证。筑坝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筑坝是他们爱这个世界的方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水电人不怕牺牲、勇于攻坚、吃苦奉献、志在四方的精神一直不变。它薪火传承的精神,经过岁月,历久弥新,似江河绵延不绝,像群山层峦叠嶂……

 

结束语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肇兴水利泛起浪花朵朵,融入民族血脉;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峥嵘岁月里,中国水电热血忠诚,彪史功勋,不负祖国重托,人民期盼;

在改革开放41年的风雨历程里,中国水电锐意进取,与时俱进,赢得市场喝彩,呈现世界惊叹;

在迈步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中国水电将以奋斗之姿,磅礴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千年来,万千河流朝着大海,永不停息地奔流,不仅为我们孕育了万里沃野,构建了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培养了共有的民族情感,而且赋予了我们惊人的能量。

水声里回荡着千古故事,大坝上传诵着新的篇章。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演绎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时代巨变。

巍巍大坝,高高矗立,让我们不仅仅感受它的雄伟和建设者的崇高,更标志着中国从石化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决心,正破解着未来世界的能源难题……

 

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刘向晨

--------------

作者信息:

姓名:刘向晨  出生年月:1982.0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