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田继雪:不忘初心,矢志报国(中国科协征文三等奖)
2020/1/11 14:57:15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不忘初心,矢志报国

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在这样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想再谈那个宏大的主题--信仰。冥冥之中,我觉得这股力量并不陌生,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小时候,我们在课本上学到,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词有英雄,理想,信念…我们会从文字中看到那些鲜活的定义,那是战火硝烟中,开出的闪耀着一个民族精神无比绚烂的花。那里面有28岁的夏明翰,相信共产党人生生不息。有36岁的方志敏,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有暗堡之下的董存瑞,高举炸药包为新中国而呼喊!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仰,那便是要为中华民族谋解放。长大后,我见证了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身边有很多看似普普通通的人,耗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撑起“信仰”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

2008年,这个年份大家都记得,那一年,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而那一年,我刚刚考入中国水科院,研究的正是水利工程的震害抢险方向。所以我入学后翻开的第一本书便是《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5》,而书的扉页上写着“在科学研究和学术问题上容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马虎”。我问师兄这话是谁写的,师兄说是我国著名水利和岩土工程专家汪闻韶院士。

汪闻韶.1919年出生于江南鱼米之乡——苏州。从4岁就开始进入东南大学幼稚园学习。汪闻韶院士曾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他在自述中写道:“对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1938年,汪闻韶如愿考入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工程学系(河海大学前身)。在许多人眼里,水利行业是艰苦行业,但汪闻韶说:“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治水专家和前辈。可到了近代,中国在水利事业方面的投入不够,以致出现了许多自然灾害,造成了不少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时希望学习水利,将来为国效力,并未考虑艰苦与否。”

有着报国情怀的汪闻韶,大学毕业后,大西北工作了四年,亲自体察到我国贫困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落后以及生活环境的恶劣,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了一种更加坚定的为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的责任感。正是这份责任感的驱使,新婚刚两年的汪闻韶,在1947年底离开了南京,转道上海赴美留学。乘曼格斯将军号轮船从上海经日本东京到美国西岸旧金山,于1948117曰轮船靠岸。前往依阿华大学研究生院,进修水利工程,19492月他获得依阿华大学力学和土力学硕士学位。

1949年南京解放。数月后,汪闻韶收到父亲和母校师长的信。这让当时的汪闻韶激动无比,为了一酬当初报效祖国的梦想,他积极地准备学成归国。然而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国内反华气氛升级,麦卡锡主义横行朝野,旅美留学生归国的途径受到阻碍。195011月,芝加哥移民局通知汪闻韶办理签证延期手续,却收走了他的入境许可证,并且明令他禁止离开美国。同年,汪闻韶迁居波士顿,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有一天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到实验室里找到他,对他进行了一通质询,并且许诺他如果需要给中国的家人寄钱,可以以每月一、二十美元的限额向联邦储备银行申请,汪闻韶拒绝了这个建议。尽管当时回国的道路困难重重,而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充满诱惑,但汪闻韶报效祖国的决心却坚定不移。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汪闻韶和其他旅美留学生一起,冲破层层阻挠,终于回到了祖国。

留学归来,见到新中国气象一新,汪闻韶感到特别兴奋。先后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北京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还是有水库大坝遭受震害。1961年新疆巴楚地震,西克尔水库土坝遭到破坏,这是我国新建土坝中遭受震害的第一个记录;1962年广东河源地震,新丰江水电站大头坝遭受破坏,这是我国新建混凝土坝中遭受震害的第一个记录。

这些现象引起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周恩来总理亲临灾区,对防震抗震工作作了“要总结地震经验和减少地震灾害”的重要指示,大大促进了汪闻韶从事的抗震工作的研究。他亲自参加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及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林格尔地震和唐山大地震中水利工程震灾的实地调查工作。为了尽快把历次地震后许多同志记录下来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历史资料保存下来,汪闻韶受水利部水利管理司委托,主编《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5》,详细记载了其间的水利工程震害情况,涉及到邢台地震等15次大地震,为我国以后酌实验研究、原因分析和抗震工作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当问及当年编书时的感觉时,汪院士说:“嗯,当时工作量是很大,任务也很艰巨,可想到这书对后人有好处,我也就感觉不到苦和累了。”

在上世纪70年代,对中国的知识份子来说,是一段特殊艰难时光。汪闻韶也并没有例外。1969年,他被下放到河南平舆县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派人到平舆县干校找到汪闻韶,要他去做小浪底工程的土工试验。见面时,来人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正在喂牛,胡子老长,头发也没理,身上披着麻袋,腰间系着草绳,脚上穿着破胶鞋的老农便是留美博士汪闻韶!

1972年底,汪闻韶被调回北京原单位。留美回国受阻和在“文革”中的一无所成,使汪日韶越来越感到时间的宝贵。于是他拼命地工作,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汪闻韶不久便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

汪闻韶院士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作出了长达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为祖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科教兴国贡献了毕生精力。除了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令人景仰,汪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建国初期,国家不富裕他便将苏州老家一片黄金地段的祖宅(30多间房屋和10亩桑园)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临终前,他平生积蓄50万余万,全部捐献国家,用作发展水利水电事业的基金。

云山泱泱,苍海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写到此处,我们便有了答案,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脊梁,它在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心中。它不是把佛像放在神龛上,不是把耶稣挂在胸口前,它把人民放在了最高处。它不是跪拜祈祷,不是把愿望寄托于泥像,它是踏踏实实为人民谋幸福。

一百年前的嘉兴南湖上,它们发愿初心,它们说要让中国人站起来;七十年前,天安门城楼前,它们不忘初心,它们说要让中国人富起来;今天,他们重走上海一大会址,它们说必须牢记使命 ,它们说要让中国人强起来!

朋友们,今天,当我们再谈信仰,就是要牢记那一份承诺;当我们再谈信仰,就是要让这江河永固;当我们再谈信仰,就是要站在这里,庄严地向世人宣告:前方的路,便是复兴伟大中华!

 

作者:田继雪

出生年月:1986.1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