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刘思含:遇见
2020/1/11 17:35:3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我,中南院青年员工中的一份子。今年二十七八三十不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呱呱坠地到如今已经经历过人生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专注于吃饭睡觉、努力成长;第二个阶段开始了寒窗苦读、努力成熟。还没拥有行万里路的经济实力,二十二岁之前的我只能和世界在书里遇见。我和辛巴达一起拜谒了所罗门的神殿,绕过巨蟒盘桓的山谷,穿过巨鲸出没的世界尽头;凡尔纳又把我装在潜水艇中,航行了两万里,带我去到神秘岛;我还在浩渺的宇宙中,看到了忧郁的小王子,他正拼命地追问着问题……此时,书籍是一扇门,推开门我便能穿越历史尘烟、沉醉奇幻探险、一览风光无限。

二十二岁这年,我大学毕业了。走出象牙塔,想要去丰富丰富我的人生阅历。四年师范专业的学习告诉我教书育人是一项光荣又神圣的使命,我加入了共青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支教的一年,我遇见了我可爱的学生们。他们之中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初一的孩子们明明稚气未脱,却因为缺少父母在身边照顾而在住校生活中表现出略显笨拙的独立。他们会在小本子上记下每周生活费的开支计划,会在去食堂吃饭后认真擦干净餐桌上的哪怕一丁点油渍,会跟我说起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平常都带着他们玩儿什么,也会追问我大学校园是什么样子……我告诉他们,世界那么大未来总能去看看的,而现在,就把心交给我,跟我去书本里一起领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丽;一起欣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的凄美;一起体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志趣;一起学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每当教室里响起朗朗书声,一个个孩子们向往的画面便从一词一句、一行一篇中呈现。

研究生毕业,我来到中南院,成为公司的一名宣传干事。本以为当上了轻松精致的小白领,却不料成为同事口中调侃的“战地女记者”。参加工作的这一年里大大小小的工地走过了好几个,曾站在龙滩大坝脚下瞻仰,用匮乏的语言慨叹工程之伟大;曾独自一人遇到因冰冻天气航班取消,乘坐大巴在川藏线上颠簸七八小时去到两河口;曾在东莞石马河项目部和大家一同体验“白加黑”超长待机的工作作息……在这个过程中,我遇见了太多奋战一线的优秀同事。两河口库区移民复建工程项目上有我们一名普通监理员——老丁,已经五十多岁了。在作业点平均海拔3000米的两河口,他每天比施工人员更早到达现场,工作一丝不苟,从无懈怠。在我采访完要离开他们作业点回营地时,他给了我两包饼干,说山里没啥吃的,而这两包饼干还是他难得休息颠簸了两个小时去县城理发时顺便买回来的。交通之不便利、生活之不便捷如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敢相信。而他们,在这里坚守!回头翻看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照片,他们的工作实景历历在目,照片上的时间水印常常指向一点、两点、三点、四点……这个团队大都很年轻,还有好几个去年与我一同进院的新员工,他们在石马河一待就是大半年,没有周末、没有节假、甚至过年也没能回家。单身青年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还会打趣地跟我说:“成大事者不谈恋爱。”……采访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同事,他们对工程的敬畏感、对工作的使命感让我深深敬佩。当我把他们的工作日常、生活点滴记录下来时,终于,我成为了创造遇见的那个人。落笔成文那一刻,我想我变成了你们之间的纽带,即使你不曾和他们并肩,也像正体会着他们的拼搏和辛苦。让你们在我的文字中遇见,就是我工作的意义。

以上是我并不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我一路走来一点深深浅浅的感悟。而今后,我将以一纸一笔一情怀,去书写更多中南院人的建功立业好故事,以我之使命,去遇见他们初心!

 

姓名:刘思含  出生年月:1992.04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业:新闻宣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