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观点碰撞:中国煤电真的“逆势而行”了吗?(附辩方原文)
2020/1/23 8:26:38    新闻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作者: 杨富强、康俊杰

近日,全球能源监测(GEM)发布了题为《 “逆势而行”中国只手推动煤电继续扩张》的报告(以下简称“GEM报告”),对中国煤电装机持续增加及其对《巴黎协定》产生的负面影响表示了担忧。基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多家单位开展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以下简称“煤控研究”),我们对中国煤电现状做一简析。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减煤减排的战略方向没有变,而目前的煤电装机增长是短期惯性增长,是历史原因导致的。电力行业提高煤电装机上限的建议并不等同于政府主观愿意推动煤电大发展。目前在建煤电项目主要是2014-2016年核准的。政府采取的停建、缓建措施刹住了煤电快速增长的步伐,目前的增长只是短期惯性增长,逐步消化和调整以前积压的煤电项目。 

我们也注意到,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淘汰落后煤电。2018年全国共淘汰了1200万千瓦的落后煤电,是2016年的2.1倍,为历年最高水平。多年持续推进的煤电“上大压小”的工作,用高效超超临界机组来等量或减量替代落后的小机组,使得煤电的发电效率逐步提高。以2018年为例,全国煤电平均供电煤耗低至每千瓦时308克标煤,比2015 年降低了7克,每年节约了约4000万吨原煤。此外,在全国推动的煤电供热改造工作,即用热电联产机组来替代管网辐射范围内的燃煤锅炉,也对减少煤炭使用起到了正面作用。2018年,政府要求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0公里、重点大气污染防治区域15公里以内不再保留燃煤锅炉,大量的供热、供气燃煤锅炉被拆除和淘汰,年节约原煤超千万吨。 

另一方面,中国多年来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行动仍然值得肯定。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以风电为例,201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占全球新增装机的48%,是同期美国新增装机的3.4倍、欧洲的2.2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国和出口国,中国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促使全球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 

然而,煤电给《巴黎协定》带来的挑战的确严峻。为了达到2度乃至1.5度的温控目标,煤电不仅不能再增加,还需要进一步压减。但是,煤电装机规模的增加不等于碳排放的增加,仅用装机规模这一指标来判断中国能否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是不够的。2013-2016期间,中国煤电在装机增加的同时,发电量是减少的,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减少的。2013年以来,随着风电、光伏的大规模发展,煤电的年利用小时数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预计今后仍将进一步降低。目前中国能源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煤电转型问题,煤电要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过程中进行角色的转变,逐步减少发电量,更多承担系统调峰、调频、调压和备用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全社会已形成基本共识,认可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和紧迫性,以及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最高领导层多次郑重表达过对巴黎协定的支持。包括发改委能源所、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家政府智库及科研单位研究了2度、1.5度温控情景下的发展路径。中电联、电规总院等电力行业研究单位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也都将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作为重要的约束变量。我们期待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能够基于多方研究成果,为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继续提出有雄心的目标和举措。

我们认为中国有望在“十四五”及更长远的未来继续积极推进减煤。为了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北京、天津除维持民生供暖的少量热电联产机组外,煤电已经实现清零。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煤电装机也开始下降。在保持规模不变或微增的同时,政府还在推动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各省关停30万以下不达标的煤电,各省也提出了具体的执行方案。以山东省为例,政府明确提出“除所在地区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热源燃煤机组”外,其他30万以下煤电机组全部关停。煤控研究项目预计,2020年以后,中国实施煤炭总量控制的区域和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实际运行的煤电装机将达峰并逐步下降。

在与相关政府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单位合作研究的基础上,煤控研究项目提出了中国煤电的装机上限控制在11亿千瓦、发电煤耗上限不超过13.3亿吨标煤的双控目标。因为增加装机不等于同比例的增加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在双控目标中,煤耗指标相对于装机指标更直接、更有实质性意义。期待“十四五”期间中国会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耗的上限,推动煤电由发电向提供负荷转型。

原文参考:《逆势而行:中国之手推动全球煤电继续扩张

全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