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特大干旱呼唤水资源的科学发展观
2009/2/10 9:37:0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9-02-10   供稿:张博庭
 

文/水博

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小麦受旱面积之大为历史罕见。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九成以上。截至到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55亿亩,比常年同期增加5448万亩,增幅达35%,已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日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历史上第一次启动了I级抗旱应急响应,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抗旱资金,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场旱灾没有像地震那样的山崩地裂,没有像洪灾那样的惊涛骇浪,但它却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和去年春天南方的冻灾相比,今年北方的灾情延续的时间可能更长,范围可能更广,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突出。根据测算,人们生活现代化以后,人均消耗的生活用水将增加25到30倍,按照这个标准估算,加上人口膨胀因素,全世界仅仅生活用水资源一项,就比工业化以前大大增加。如果再加上工农业用水,这个水资源需求增长的数字更是大得惊人。目前,淡水水资源不足,已经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说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还没有进入现代化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社会从温饱向小康的迈进,水资源的需求量必定会急剧的上涨,淡水资源不足将是未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的特大干旱,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无雨愁谋”的应对特大旱灾的同时,我们不尽要问自己何时才能 “未雨绸缪”的彻底解决好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呢?

一般来说,高楼大厦的建设使得抵御洪水的能力明显增强,是现代化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加之任何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是需要大幅度的增加水资源来支撑的。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洪水的威胁一定有所下降,但是,对干旱的恐惧却一定会与日俱增。原来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洪作用和发电作用的重要地位,恐怕都会逐渐地让位于“创造水资源”这一任何其它工程都无法替代的任务。以前,防洪减灾一直是我国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此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能源需求,以及水电开发所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作为大型水利枢纽的伴随产品的水电开发,也一直我国江河开发、水坝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资金来源。然而,尽管我国的大型水电建设,除了防洪和发电之外的防洪、供水、灌溉、水产、航运、旅游等一系列水坝的综合生态效益和公益作用已经十分明显。但是,由目前于水利和水电隶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我国大型水电工程的水资源调蓄作用,一直没能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和肯定。

解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投资不足的严重制约。在短缺经济时代,为了缓解电力紧缺,我国江河开发的目的大多以防洪和发电为主,很少专门强调如何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这一因素。加之我国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因此以往大多数江河开发项目,为了减少占用耕地,水库库容较小,的调节性能较差。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能力迅速提高,江河开发摆脱了投资不足的制约,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几大电力集团曾经纷纷加速水电开发,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跑马圈水”争相开发江河水资源的大好局面。但是,这些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必然出现的进步,却被经常国内外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的谣言所阻碍。一些重要的水电工程也被莫名其妙的无限期搁置。严重的影响了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例如,由于云南怒江的水电开发受阻,使得怒江远远大于我国黄河总量的水资源,至今我们连一滴水都用不上。

水利水电工程存储水资源的生态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美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大坝数量与我国相近,但是,水库的蓄水能力却是我国的几倍。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两国通过人为工程可控制的水资源供应能力,却差距十几倍。事实说明,正是大规模的大型水坝、水电站建设,保证了美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水资源和清洁能源供应,才造就了美国今天的绿水青山。而我国正是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建设资金,大坝、水电建设严重滞后,虽然名义上同样也是8万多座水坝,但是其规模、功能和作用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正是由于缺乏大型水坝对水资源的人为控制能力,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

当然,水坝、水库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的同时,肯定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用来储存水资源,这必然会改变当地原有的某些生态,甚至会危及某种当地特有物种。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水利水电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根据环保、生态部门的要求,大量的资金被用于水库建设的生态保护工作,减少工程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考虑河流的生态问题,一定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定不能仅仅局限在水库建设当地和某个濒临灭绝的物种(事实上,一些物种的改变和灭绝,是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规律)。要知道江河开发的生态效果是全流域的,从局部来看也许是生态影响大于生态效益,但是,如果从全流域看,由于化石能源的过量燃烧,水资源短缺所造成很多地区的严重缺水,水污染严重以及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完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灾难,导致更多的物种灭绝。目前,这种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应不足,所引发的灾难,已经开始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出现了。

假设目前我国长江上游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比较高,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假设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经能够全部建成并发挥作用,那么今年我们应对特大干旱的能力一定会与现在有极大的不同。实际上,通过工程措施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早就是全世界的发展经验和共识。联合国的2006年《世界水资源报告》明确指出:“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充足。”很显然,报告早就明确地提出了目前世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所谓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就是指发展中国家还缺乏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我国黄河上最重要的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后,一系列的梯级水库才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水利部统一调度就杜绝了黄河断流的现象。我国的长江等最重要河流目前的开发程度还很低,根本就不具备调蓄洪水和统一调度的条件。所以,我们必然会对全国较大的旱情感到力不从心、“无雨愁谋”。

造成我国这种水资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上看,由于我国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不高,我们对过去人定胜天、战胜自然的反思,出现了严重的矫枉过正。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出现了盲目提倡敬畏自然,否定以人为本的改造自然的错误倾向。例如,一些政协委员的提案,居然担心我国的长江上的水库蓄水量达到61%之后,会改变天然河流的自然状态。从国家管理体制上看,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无权对水资源调蓄工程进行切实有效的全盘规划管理。例如,水利部不负责大型水电站和南水北调的工程建设,因此,对解决水资源矛盾最重要的蓄水调水手段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社会上看,由于国外颜色革命势力的干扰和社会舆论宣传的偏差,社会各界对现代人类社会解决水资源问题最重要的工程措施,缺乏认同感。例如,社会上常有一大批由国外绿色资金支持的极端环保组织和活动,不断公开的编造谣言,污蔑、破坏中国的江河开发利用。这种现状如果不能彻底改变,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恐怕就永远难以摆脱“无雨愁谋”的尴尬局面。

总之,只有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改造自然,加速我国长江上游、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一系列大型水资源工程开发,具有一定的水库蓄水调节能力,实施南水北调,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水利部对全国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克服我国水资源天然分布时空不均的尖锐矛盾,彻底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显然,科学发展观才是“未雨绸缪”的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