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欧盟碳价创14年新高
2020/7/22 6:18:10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受“绿色复苏”政策刺激——

■本报记者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05 版)


  7月13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12月交付的二氧化碳价格达到每吨30.8欧元,创下近14年来的新高。自欧盟从新冠肺炎疫情“封锁”中恢复以来,欧盟推动“绿色复苏”的力度日增,碳价呈现持续攀升趋势。

  碳交易复苏

  与7月10日收盘的29.02欧元/吨相比,7月13日开盘后,12月交付的碳排放许可价格达到30.8欧元/吨,上涨幅度达到5%,创下自2006年以来新高。

  据了解,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于2005年,多年来在控制欧盟碳排放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电力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体排放量的65%左右,这也是欧盟此前收紧碳排放许可供应主要针对的领域。

  今年3月,在欧盟各国因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封锁”期间,工业、能源等领域大面积停工,能源需求大幅下降,大量企业抛售碳排放许可,碳价一时下探至15欧元/吨的水平。截至7月13日,碳价始终保持上涨,目前较低谷时期已翻倍有余。

  对此,《金融时报》撰文称,近几个月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欧盟碳交易市场较其他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了更为可持续的复苏趋势。

  “碳价的稳健程度令人惊讶。”《金融时报》援引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全球主管Mark Lewis的话称,“部分碳密集型企业在碳价因疫情开始下跌时就开始买入碳排放许可,随着碳价逐步回升,更多投资者会参与到这一市场中来。”

  分析认为,欧盟近日力推的“绿色复苏”政策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碳排放许可供应量可能将持续缩减。标普全球普氏援引一位伦敦碳交易分析师的话称,在过去的两年里,欧洲加大力度淘汰煤炭、大量使用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在这一减碳的大趋势下,欧盟未来预计将收紧非电力领域的碳排放许可供应。

  需求恢复仍然缓慢

  自今年5月以来,欧盟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表示将大力推动“绿色复苏”。这一因素被视作近几个月来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碳价创下历史新高的原因可能较为复杂,并不是因为单一的政策刺激。能源咨询机构Energy Aspects在一份备忘录中指出,市场仍在激烈讨论碳价上涨的原因,此轮上涨很可能是金融手段所致。

  标普全球普氏援引交易机构Vertis Environmental Finance碳交易分析师Bernadett Papp的话称,此次碳价上涨很难界定有哪些贡献因素。她表示:“2021年1月,欧盟碳交易市场将迎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碳排放许可供应预计将有所减少,但欧盟公布改革措施已有些时日,可能并不是主要刺激因素。总体上看,实体企业对碳排放许可需求的回升并不是促使此次碳价上涨的原因所在。”

  有分析师认为,当前欧盟工业生产以及经济活跃程度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今年全年内碳排放量都可能保持下滑,基本面的实际需求尚未完全恢复。

  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也曾在今年5月表示,由于今年全球碳排放量预计下滑,欧盟碳交易市场仍存在供应过剩的问题,这也将增加碳价下行压力。同时,该机构指出,尽管当前存在短期的政策利好,但现在的经济环境并不利于提升碳价。

  短期内碳价可能持续震荡

  据了解,2021年1月开始的碳排放交易第四阶段,欧盟方面预计将采取更多措施以收紧其他领域碳排放量,包括降低全年碳排放许可供应限额、降低工业领域自由交易量,也可能在碳排放体系中增加海运等新的行业,进一步缩减各行业碳排放限额。分析认为,随着碳排放许可供应收紧,欧盟范围内碳排放量较高的非电力领域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

  有行业内人士指出,供应减少的趋势使欧盟碳交易参与者开始更多考虑碳减排,随着工业领域去碳化成本逐步超过电力领域,这也将进一步抬高欧盟碳价。

  Bernadett Papp则表示:“现在许多金融机构或投机者都在寻找投资机会,欧盟碳交易市场就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这些因素可能会给碳价带来下跌风险。”分析认为,此次欧盟碳价快速增长的局面与2019年8月的情形类似,当时,在举行新一轮碳排放交易拍卖活动的前两个月,受金融市场推动,碳价一度上涨超过30欧元/吨,但10月碳价就明显回落,跌至23欧元/吨的水平。

  Mark Lewis表示,如果疫情出现反弹导致另一波“封锁”,或受限于全球经济环境压力,大型工业企业可能会抛售手中的碳排放许可,这会令碳价下跌。然而,他强调称:“对于高碳排放的企业来说,碳交易并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理应是为未来预留一定配额。”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欧盟长期政策框架来看,当前30欧元/吨的碳价仍过于便宜,但短期来看,碳价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