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工程建设:“后三峡”时代效益凸显
2010/5/13 8:53:05    新闻来源:中国财经报
  2009年,三峡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全面竣工,开始转入“后三峡”时期,全面发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 

  作为集防洪、发电、航运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举世瞩目。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揭开了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序幕。 

  17年来,为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中央财政累计筹集拨付资金1000多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的及时筹集和拨付,为解决三峡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移民搬迁和环境整治等难题提供了重要保障。 

  既要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环境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为加强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央财政在国债专项资金中对三峡库区水质和生态保护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国债投资中专门列入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项目。从200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峡库区国债专项资金87亿元,专项用于三峡库区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同时,为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促进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实现市场化运营,2006年,中央财政经过实地调研,提出建立三峡库区污水处理“以补促提”的“退坡”补助机制,并印发《关于建立三峡库区污水处理运行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湖北、重庆两省市逐年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中央财政对库区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分年给予适当补贴,从而使三峡库区污水处理最终实现市场化运营。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补助资金4.3亿元。 

  财政部企业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峡库区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提高,地质灾害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趋增加。因此,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为保证三峡水库按期蓄水,保障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三峡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2002年起,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进行分期治理,其中,二期治理工程总投资40亿元,实行“资金、任务双包干”,三期治理总投资73亿元,采取“项目、资金、任务、责任四到省”原则。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三期地质灾害治理资金112亿元。 

  由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优于Ⅲ类,三峡水生和陆生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环境未见异常。三峡库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截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已累计搬迁移民128万人,是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创造了“百万移民”的壮举。 

  “‘搬得出’只是三峡‘百万移民’工程的第一步,如何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移民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系关三峡工程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企业司相关负责人说。 

  为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困难,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从三峡电站上网售电收入中按照每度电4.5厘的标准,提取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重点用于扶持库区农村移民发展生产,库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困户生活救济和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以及解决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后的遗留问题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目前,57万三峡库区农村移民享受统一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标准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从2006年7月1日起连续扶持20年。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拨付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5亿元。 

  2003年蓄水后,三峡工程建设和蓄水、发电同步运行。然而,大量移民尚未搬迁,三峡库区周围环境十分复杂,一旦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移民的生产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因突发性灾害引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从三峡电站上网售电收入中按每度电0.5厘的标准提取三峡库区移民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因突发性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生产生活困难以及部分移民生活特殊困难。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三峡库区移民专项资金6996万元。 

  此外,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从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按每度电8厘钱的标准提取三峡库区基金,用于三峡库区维护和管理、支持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及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等。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三峡水库库区基金13亿元。 

  “稳得住”的同时,为了有效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中央财政充分运用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库区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设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库区经济发展,从2004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设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共计50亿元,用于支持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安排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40亿元。另一方面从三峡输变电收入和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定额提取电力扶持资金,进一步扶持库区企业发展,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三峡电力扶持资金1.5亿元。 

  为加快三峡库区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财政对三峡库区搬迁企业关闭破产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一是对三峡库区搬迁企业关闭破产的职工安置费给予补助3.96亿元,同时,中央财政一次性全额解决关闭破产企业累计欠发的养老金537万元。二是对三峡库区搬迁企业关闭破产影响地方财力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贴。截至2008年底,中央财政已累计转移支付湖北、重庆两省市5.63亿元。 
  效益凸显,“后三峡”时代来临 

  “三峡工程建成后,在防洪、发电、旅游、航运等方面凸显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惠民效益不断显现。”企业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一一道来:在防洪方面,三峡大坝建成后连续几年均充分发挥了拦洪调峰和枯水期给下游补水的功能,下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已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体系初步形成。在发电方面,截至2009年9月底,三峡电站26台机组累计发电3538亿千瓦时,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三峡电力消纳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旅游方面,2008年,位于三峡坝区的宜昌市夷陵区接待中外游客突破2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在带动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在航运方面,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主城港区,长江干线实现全线夜航。截至2009年6月底,三峡船闸累计运行近5万闸次,通过船舶36万艘次,超过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600068)船闸运行22年的总和,长江成了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 

  依托三峡工程建设期的投资拉动效应以及三峡工程发挥的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从1992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至今,三峡库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目前,三峡库区产业结构已由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化初级阶段转变。2008年,三峡库区20个区县总人口206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528.6亿元,库区各行业生产持续增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9.92:48.53:41.55,二、三产业的发展快于一产业。从总体上看,三峡库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后三峡”时代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百万移民安稳致富问题。目前库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相当部分移民稳定就业缺乏保障,移民安稳致富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二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三峡库区是生态脆弱区,同时,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等,都将影响到三峡工程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三是库区地质灾害问题。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水库蓄水及周期性涨落,将在较长时期内改变库岸以及地质条件和自然平衡,影响库岸边坡稳定和人居安全。 

  “面对挑战,中央财政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对三峡后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积极筹措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资金,建立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投入保障机制,促进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和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司相关负责人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