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0/12/1 7:10:11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莫非

  在9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做出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中国能源产业而言,这无异于历史性时刻。碳中和目标将倒逼我国能源转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低碳减排将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间电力系统应如何实现低碳转型?近日,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特别联合发起、国网能源研究院协办、华夏能源网特别支持的“聚焦电力辅助服务和容量市场的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沙龙”在京举办,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此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电力规划应考虑碳约束 “十四五”期间慎建煤电

  “'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煤电装机不应进一步增长。”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表示,绿色和平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项目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进一步增加煤电装机预计将造成2000亿元的投资浪费,并造成电力系统的僵化、不利于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实现中国的新气候目标。

  多位与会专家持相同观点。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夏清指出,从近期来看,火电作为辅助能源的必要性依旧不容忽视,能在中国能源转型阶段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同时他强调:“十四五期间不建议再继续增加火电,而是好好利用现有的存量。我国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唤醒沉睡的资源,很多用户具有强大的响应能力。”夏清还表示,要注重新能源、氢能和储能等正处于技术加快成熟、成本加速下降的“新生力量”,它们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直言:“煤电在'十四五'期间就不要再继续建了,应该要守住这条线。”究其原因,袁家海说:“以往的能源行业的五年规划都是把保障能源供应放在首位,而能源'十四五'规划则要我们必须把碳约束加到电力规划里面,所以我国的电力深度脱碳倒序路线图应为:远期负排放、中期快速下降、近期尽快达峰。”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认为:“对中国来讲,现在承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非常具有挑战性。”他表示,其中电力行业要在2030年前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更多强调跟十四五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更多地考虑去增加绿色供给、投资、就业,特别是更好地推动低排放电力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非化石电力、绿氢、CCUS/CDR等大型基础设施和示范工程建设,以数字和绿色“双轮”驱动,通过电力市场和碳市场耦合作用更好的推动电力行业早日实现净零排放。

  完善辅助服务市场 助推实现碳中和目标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之后,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应如何权衡?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认为,接下来的电力体系规划应该兼顾成本、安全和效率,实现平衡,需要多措并举。许多原先已经制定的规划,包括电网、电源的规划,都需要调整更新。“能源的供应、输送、消费这三大环节需要同时发力。”

  “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过程中,新能源的发展的确会带来增加就业、吸引投资等裨益,但随着电网中新能源占比的上升,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收益减少,煤电资产的减值速度加快,使得企业的负债水平和资产负债率被进一步推高。”华能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韩文轩说。他指出,“无论是煤电功能转型、增加电网弹性或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我们需要将成本明晰化,将价格传达到终端用户。”

  目标已定,时间紧迫,改革转型势在必行,市场设置亟需优化。如何完善辅助服务调控机制、如何建立健康的容量市场,当下尤为关键。

  夏清认为,调峰是我国电改的一个过渡产物,当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后,市场会解决调峰的问题。我国建立现货市场的本质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如果现货市场峰谷价差拉不开,反而不利于消纳新能源,调峰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

  “现货市场是要给用户价格信号,与用户互动配合来解决峰谷问题,提高资产利用率。容量市场也应该根据用户对容量价格的反映,以价格反映用户真实的容量需求。”夏清强调。袁家海也表示,在建立容量市场时,要确保市场上容量确实紧缺,把资源充裕度分解到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不能单纯依靠预测。

  “不管是辅助服务市场,还是容量市场,它本质是一个市场。市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定价问题,但目前市场价格存在扭曲,这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带来很多问题。”柴麒敏强调:“失灵的问题一般都需要通过政策来进行调整和弥补。要实现碳中和尽早达峰的目标,一个更完善的辅助服务市场至关重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