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拼将热血注春红 誓为三峡披新绿——记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
2021/3/10 14:38:05    新闻来源:宜昌文明网

  【人物简介】

  黄桂云,一位性格坚毅的“女汉子”,20多年坚守三峡濒危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迁地保护了三峡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保护植物1000余种2.4万余株,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被誉为三峡珍稀植物的“保护神”。

  【详细事迹】

拼将热血注春红 誓为三峡披新绿

——记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

  2020年4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两周年之际,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完成了1000余种、2.4万余株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的引种工作,受三峡工程建设影响的560余种植物全部得到有效的保护,提前实现了“十三五”目标和对习总书记的庄严承诺。

  作为植物研究所副所长,这一刻,黄桂云如释重负。20多年来,她始终奋战在三峡地区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用自己的满腔热爱和执着坚守,践行着长江大保护的诤诤誓言。

  自强不息

  从山沟沟走出的植物专家

  出生恰逢“八月桂花香”的时节,父母为她的名字加了一个“桂”字,似乎她与植物的缘分已早早写定。15岁那年,为了参与葛洲坝工程建设,父母带着黄桂云从安徽大山里举家搬迁宜昌,爱摆弄花花草草的她,看惯了大坝雄壮与威仪,在心中种下了少女柔情的种子——要为大坝披新绿。

  职高毕业后,学习园林花卉专业的黄桂云,1992年应聘到三峡坝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虽然只是临时工的身份,每天工作也只有锄草,可黄桂云干得不亦乐乎。“就算是锄草,我也要锄得最好。”黄桂云用心做事的风格,被领导看在眼里,她逐渐有了更多参与园林养护、坝区绿化的工作机会。几年下来,黄桂云已经成了坝区绿化独当一面的能工巧匠。

  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物种基因库”,这里生长着大量特有珍稀植物,关于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是三峡工程论证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0年,当得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伟烈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常年在三峡库区进行野外调查时,黄桂云主动联系,要求加入野外科考工作。她壮着胆子入队,一有机会就凑到教授跟前请教学习。渐渐地,大家发现这名问个不停的“门外汉”,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异功能”。用黄桂云的话说就是:“我对植物特别敏感,只要教授讲过一遍的植物特性、位置,我总能分毫不差地记忆下来。”黄桂云超强的学习能力,让专家们不禁对她另眼相看。此后十多年间,黄桂云利用工作闲暇之余,志愿跟随科考队的脚步走遍了三峡库区,基本摸清了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的“家底”。

  有时她的朋友不理解,就问她说“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面对此问黄桂云只是笑笑。因为她知道,保护这些珍稀植物,让更多的物种延续,是她们这代人的责任。”作为一名三峡人,黄桂云不仅热爱眼前巍峨的大坝,更爱长江的一草一木。

  为挽救三峡库区濒危及特有物种,三峡集团于2007年成立了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植物所前身),专门负责三峡地区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植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黄桂云被任命为苗圃中心业务负责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个工作非黄桂云莫属”。她虽然是“自学成才”的植物专家,但也是三峡坝区珍稀植物的“活词典”、“活地图”,论起对三峡库区植被的认知与了解,无人能与她一较高下。

  凭借着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黄桂云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植物所已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种质资源库和保育基地。2018年,由于在三峡珍稀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黄桂云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不畏艰险

  打造长江“种质资源库”

  三峡坝区,一江绿水,两岸青山,散落着大自然馈赠的丰富物种。要行保护,首先得在崇山峻岭中找到它们。黄桂云凭着自己的“脚底板”,踏遍了库区山山水水、溪沟田壑,把这些珍稀植物带回了“家”。

  野外考察,短则十来天,长则数月,在荆棘丛生的深山峡谷中穿梭,睡的是帐篷、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还要忍受着野外工作蚊虫叮咬的痛楚、毒蛇出没的恐惧,风吹日晒,皮肤裂了、脸晒黑了,黄桂云从来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腿脚手臂被荆棘划伤了,她用布条一缠接着干活;被马蜂蜇伤,她扯把草药,嘴巴一嚼,敷住伤口就继续赶路。在野外,她忘记了性别,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多地迁移保护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植物。

  一次野外考察中,黄桂云发现在海拔1000多米的易滑坡山体上,生长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她又惊又喜,怎么把这批植物运回来?黄桂云专程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请教专家。三峡坝区地表都是花岗岩风化砂,栽种一般的树木都很难成活,想在那里引种移栽珙桐,专家直言比“爬天梯”还难。

  专家的话没有让黄桂云退缩。“一旦发生滑坡,这些植物就会付诸东流,一想到这里,我的心直疼。”无论如何,她都要试一把。为了深入了解珙桐的生长习性,引种之前,她在峭壁边扎起了帐篷,每天观察记录它们生长的光、热、水、气以及土壤条件指标数据,一住就是一个月。有了第一手数据,黄桂云心里有了底。为了确保迁移方案万无一失,黄桂云为它们量身定制了“分级移植”方案:从海拔1500米到1000米,再到500米,最终抵达植物所,每一站留给植物两年适应期,四季跟踪不间断。“从那么高的地方,千辛万苦把你们抢救下来,你们可一定要争口气啊。”黄桂云蹲在新移植的珙桐边小声嘀咕。同事们都笑她:您说的它能听懂吗?

  万物皆有灵,在黄桂云看来,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一样能感知到来自人类的精心呵护。看着引种珙桐终于绽放出白鸽般的花朵,黄桂云直言人生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在黄桂云的悉心照料下,植物所的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生态学专家沈国舫赴植物所参观,亲眼看到长江珍稀物种茁壮生长,他感慨道:“谢谢你们,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确保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的永续利用。”

  还有一次野外考察中,黄桂云不幸从高处滑落,造成右腿脚踝处粉碎性骨折。医生警告她,今后必须和野外活动一刀两断。“这不可能,那还不如判我死刑。”三个月不到,她背着医生偷偷溜出医院,不顾同事劝说,带着嵌在腿上的钢针,再次踏上了引种之路。

  在黄桂云的努力付出下,三峡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从无到有、从小变大,被誉为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博物馆”,成为长江生态修复的“绿色名片”。

  攻坚克难

  突破珍稀植物技术难题

  炎热的夏日午后,一场关于如何克服木本植物增殖难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正在植物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我觉得增殖难应该在植物激素比例上下功夫。”“不对,激素比例上已经试验过上百次,我们应该尝试新的方法突破难关。”在一阵争论声之后,一个念头突然闪过黄桂云的头脑,她脱口而出:“我们可以采用器官发生型途径,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克服增殖难题……”有了新思路,她立即组织人员,查阅资料,重新撰写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实验做完,天空已经泛亮,整个科研楼寂静无声,一整夜的实验,让她兴奋的同时也让她忘记了疲惫不堪的身体。

  为更好地做好珍稀植物保护,三峡集团提出要向珍稀植物研究保护领域的最前沿进军的工作要求。2014年,三峡集团湖北地区工委在植物所挂牌成立了以科研带头人黄桂云冠名的“创新工作室”,专门进行珍稀植物组培科研攻关,通过对植物“克隆”,实现植物批量繁殖。

  “一群建大坝的'土专家',能玩出什么花样?”面对冷言冷语,黄桂云拍掉身上的泥土,穿上白大褂,钻进了实验室。搞组培实验既无经验,也无人才,她咬咬牙自己带头上。啃书本、查资料、做实验,忍着头闷、恶心等不良反应,在高度密闭的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大半天。她无数次往返北京、武汉,虚心向教授、专家请教,不断向实践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逐渐掌握了组培核心技术,成为了实验室的“排头兵”。

  作为三峡特有濒危植物,在组培实验过程中,荷叶铁线蕨先后遇到了孢子体不增殖、原叶体不分化等技术难题。“无论我怎么努力,摆在我前面的,永远都是黑乎乎、软绵绵的试验品,毫无生机。”成千上万次的试验让她几乎绝望。是不是方向搞错了?她冥思苦想,借鉴育儿教学抓早期的思路,选取生长旺盛期的孢子进行诱导,终于在试管中获得了孢子体。面对来之不易的孢子体,她丝毫不敢懈怠,坚持每两个小时观察一次,不分白天黑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多的努力,荷叶铁线蕨成功诱导出组培苗,相关科研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如今,通过实验室组培,植物所已成功培育出了香果树、枫香、蓝莓、石斛等一大批经济、科研价值都很高的苗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10余项。

  她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打动了千里之外的陈伟烈教授,80高龄的老人将自己毕生心血凝结的科研笔记、专业论文,各类文献资料悉数赠送与她,足足装满十多个箱子。“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黄桂云常常自豪地说。

  心怀使命

  守护长江一抹绿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岸边,把脉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一天,黄桂云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让她永生难忘。

  视察完三峡大坝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185平台珍稀植物示范园内,亲手栽种了一棵楠木,并培土、浇水。这棵楠木,自2008年从库区抢救回来,就一直由黄桂云亲自照料,如今已从一棵胸径不足8cm的小树苗长得伟岸挺拔、冠如华盖了。当总书记听说负责长江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黄桂云就在旁边时,高兴地走过去,握住了她的手,赞扬地说“三峡地区风景如画,你们还把珍稀植物保护工作做得这么好,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总书记话音刚落,黄桂云已激动哽咽。多年的坚守和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为欣慰与自豪的泪水,夺眶而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总书记关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谆谆告诫,让黄桂云备受鼓舞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两年多来,黄桂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对总书记所做的承诺:到“十三五”末,长江流域珍稀植物保护物种要扩大到1000种。

  珍稀植物引种受季节限制,对于黄桂云来说,这意味着要和时间赛跑。伴随三峡库区水位的变化,沿江两岸形成了垂直高差近30米的消落带区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当夏季水位消落,裸露在外的黄褐色山体,缺少植被保护,影响江岸整体生态。植物保护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物种回归自然,实现自然繁殖。近年来,黄桂云带头进行的“消落带生态恢复研究”,正是为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要让消落带复绿,必须保证这里的植物既要耐水淹,又要抗干旱,黄桂云通过多年研究,分层设计修复方案,选取多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试验,最终把深水区修复植被的选择锁定为“疏花水柏枝”。

  疏花水柏枝是三峡特有濒危植物,春夏休眠应对江水上淹、秋冬枯水季节生长繁殖,非常适宜于长江流域滩涂边坡栽植,是长江大保护重要植物资源。在黄桂云和科研人员的不断攻关下,疏花水柏枝取得了无性繁殖的技术突破,为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可能。

  然而,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消落周期正好与它的生长习性相反,为了驯化诱导,她带领团队着手疏花水柏枝抗逆性试验。植物所研究员邱利文还记得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寒冬的清晨,天气严寒,看着大家犯难的情绪,黄桂云脱下外套,卷起裤脚,跳到水中,不一会,手和脚就冻得发紫。工作中的黄桂云,丝毫不为所动,在水中硬是坚持2小时完成了当天疏花水柏枝试验数据记录。她这种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团队科研人员,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疏花

  水柏枝抗逆性试验取得阶段性研究进展。

  凭着这股韧劲,通过持续的野外考察,2019年初,黄桂云在一处陡峭山壁上,意外发现了鄂西鼠李。该植物全球现仅存两株,即将宣布灭绝,黄桂云的重大发现,为长江物种资源保护又立一功。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黄桂云和爱人第一时间同时递上“请战书”,奔赴一线。她克服重重困难,一边抗疫,一边保科研生产。她不顾右脚踝粉碎性骨折旧伤疼痛难忍,每天除开展发放抗疫物资、测量体温、环境消杀等工作外,还要对珍稀植物进行巡查,一天下来要走两万多步。疫情好转,她又带领科研人员露宿山野,勇毅笃行在三峡珍稀植物保护的征程。在原有迁地保护三峡特有珍稀植物560种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又抢救保护珍稀植物446种,提前完成了迁地保护1000种珍稀植物的目标。黄桂云先后获评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女职工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宜昌楷模等多项荣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止不住黄桂云前进的步伐。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长江,三峡集团拟在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现有基础上,扩建珍稀种质资源库和标本馆,同时启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座水电站库区珍稀植物保护工作。黄桂云将带领团队,沿江而上,深入金沙江腹地,去抢救更多需要被保护的珍稀植物。

  二十载热血春秋,只为三峡披新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