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储能依旧叫好不叫座
2021/11/15 7:07:18    新闻来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工信部等近20个部门联合发布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下称《方案》)指出,大力支持新型储能、储热、热泵、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技术应用。

多位受访者提出,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十四五”规划均提出大力发展储能,但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受到储能产业技术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相关管理部门和能源系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具体的规划发展细则尚未推出;同时,不论是电源侧、电网侧还是用户侧,也都还没有形成实现储能价值的市场机制。

规划都说大力发展,

保障性政策却一直未推出

“政策已经明确了储能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也对储能容量价值予以肯定,但是储能的市场价值形成机制并不完善。”一位湖南的储能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储能的主要收益集中在峰谷电价差,'谁受益、谁买单'大多时候像是一句空话。”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储能技术中心主任楚攀认为,当前的储能发展,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并没有看到切实相关的政策。“尤其是保障性政策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缺失。”

对此,一位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专家表达了相同意见。他表示,今年储能的政策看似不少,但是保障性政策设计是个问题,“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新型储能的成本实在过高等问题,导致政策仍处于反复修改之中。”

补贴资金不足、业态过多,

政策制定难度很大

“储能发展到现在,政府从来没有提出过补贴,现在新能源都已经平价了,看样子储能的补贴更不可能有了。”上述湖南储能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所以现在储能建设更多的是依托原有的能源企业做捆绑式发展,从而将储能的成本内部消化。”

楚攀认为,之所以没有补贴,可能是因为主管部门想通过市场来解决相关问题。“因为很多新能源场站都没有拿到补贴,被拖欠的也不少,所以储能很难像过去的光伏一样拿到补贴。”

不仅如此,上述专家还表示,储能存在很多不同业态和应用场景,所提供的灵活性价值以及给各类主体带来的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给具体政策设计制造了不小挑战。“例如,当大规模储能进入电力系统以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均能从储能的应用中受益。在这类的收益划分中,政策设计需要考虑到充分激发市场各类主体投资储能的积极性、体现储能价值的电力市场,以及公平的收益分配机制等,因此,政策制定的难度相当大。”

打铁还得自身硬,

降低成本才是未来发展关键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现在针对储能的政策正在不断完善,并网主体管理规定也在酝酿新的辅助服务品种,一些地方也在设计容量市场。“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储能自己的竞争力,如果与火电相比不具备调峰调频的优势,政策再多也是徒劳。所以,当前储能行业还应该继续加大研发力度,降低成本。政府能做的,首先是在电力市场建设上做更多工作,把相关政策门槛降低,让储能先聚焦在功率型应用场景,后期再根据技术进步情况,逐步设计转型成为能量型市场。”

楚攀也认为,现在我国让新能源场站强行配置储能容量,但新能源企业并不愿意增加成本。“所以,在没有保障性政策的情况下,储能行业发展只能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这就需要储能不断降低成本,让更多的新能源项目具备收益模式,从而激发新能源项目发展储能的热情,这才是储能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