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能源:乘“双碳”之风 谱蓝筹新篇
2022/12/8 22:42:34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本网讯(王璐 陈慧敏)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2021年11月被纳入沪深300、上证180指数,今年6月被纳入上证50指数,已成为A股市场上新能源板块的蓝筹股。上市以来,三峡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站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历史新方位上,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以创新为墨、用实干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混改上市,乘势“双碳”谱蓝筹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2020年,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时代呼唤新电力,而后者又将催生能源技术与模式的广泛变革。

  坚定不移践行“双碳”国家战略,携手资本市场探索新型电力系统产业与技术发展方向,让发展红利更好回报社会,这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电力深层关系的判断,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与发展力的必由之路。

  这条路上,三峡能源在三峡集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稳步前行——

  
2018年12月29日,中国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青海格尔木“光伏领跑者”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三峡能源供图)

  2017年底,增资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

  2018年3月,通过竞争性谈判成功引入8家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拉开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

  2019年6月,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完成股份制改造;

  2021年6月,三峡能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千亿元,创下“中国电力行业史上最大规模IPO”等纪录,收获公司市值提升、股权结构优化“双赢”。

  
2021年6月10日,三峡能源在沪市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电力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IPO(三峡能源供图)

  “三峡能源紧跟国家战略,延续品牌价值,我们有信心为中国资本市场再造一支蓝筹。”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道。

  秉持“风光并举、海陆并进”开发思路,三峡能源业务已遍布我国30个省份,已投产光伏发电、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跻身国内前列。

  规模发展——实现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457万千瓦,约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的17%;

  先行探索——推动青海海南、海西基地光伏光热项目、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等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建设;

  创新“破冰”——开启“新能源+储能”赛道,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等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加速研发。

  以改治企,激活发展“内生力”

  企业上市后,市场化特征更加突出。如何促进相应的治理架构更加完善、监管更加有效、激励更加到位?这既是国务院国资委优化监管方式、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企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涉及企业治理的必答之题。

  三峡能源以上市为契机,不打折扣、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规定动作”。

  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根据《公司法》《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试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规定,构建起以股东大会为权力机构、董事会为经营决策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经理层为日常执行机构的法人治理架构。董事会建设方面,充分根据公司特点,聘请来自财务、法律、工程等领域的专家作为独立董事,发挥专长与经验参与公司战略决策,优化公司经营发展。

  明确治理职责边界——以表单化、清单化方式明确各决策层级职责边界,健全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我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搭载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组成“三峡引领号”,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三峡能源供图)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的根本保障。在清晰界定党组织和其他各治理主体权责、梳理前置事项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全面梳理制定党委决定事项清单和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推动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公司战略目标和工作举措;

  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通过“搭架构+建体系+强职权+抓支撑”等多项措施,不断规范董事会建设;

  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推动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再上台阶。

  提升现代治企能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新能源企业,加快实施“以省为主体”“大建管模式”改革;有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成为三峡集团所属上市公司首批实施股权激励的试点企业之一,为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创造良好条件。

  合规信息披露工作——按照证券监管要求完成信息披露;严控内幕信息管理;利用现代新媒体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与投资者对话交流,让公司信息透明化。

  维护投资良好形象——适时发布分红派息预案,显示公司未来发展良好预期;加强市场互动交流,做好价值宣传,传递企业信息,做资本市场的“压舱石”。

  上市以来,三峡能源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品牌形象稳步提升,先后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当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单位,并荣获“2021年度中国品牌500强”“2021年度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等荣誉。

  优化布局,把舵产业“新方向”

  探寻“独好风光”,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青海锡铁山矿区三期风电项目先后并网;留住“只此青绿”,安徽阜阳南部风光电项目、甘肃武威光伏治沙项目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借由与资本市场的“牵手”,三峡能源为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矢志创新,实现海上风电引领。南海之畔,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绿”动粤港澳大湾区;黄海之滨,江苏响水、大丰、如东等地一批清洁能源项目为长三角绿色发展强劲赋能。

  截至2021年底,三峡能源海上风电装机约为全国17%,先后创下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最大、单体项目最大、基础形式最多、离岸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等国内外之“最”,为中国风电向海而兴发挥着“头雁效应”。

  
2021年12月6日,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三峡能源供图)

  合作共赢,争当现代产业“链长”。低碳能源工业产业链长、新兴技术占比大、产业附加值高,三峡能源参股金风科技、晶澳科技等多家上游知名设备制造商,全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推动技术与项目高效“衔接”。

  福建省福清兴化湾,三峡能源福清样机试验风场被誉为海上风机的“奥林匹克”赛场;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江苏、广东等地,三峡能源利用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鼓励国内海上风电企业自主创新,形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于一体的集成平台,带动我国海上风电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16兆瓦风电机组  摄影:卢忠灿

  生态优先,擦亮绿色发展名片。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新能源“美丽工程”,一座座景色别致的风光场站已成为“网红景点”。

  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蝶变”为绿色能源基地;内蒙古达拉特旗,通过“光伏+治沙+农林+旅游”,沙漠生态治理、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沙漠农林产业、沙漠特色旅游等多产业整合发展成为可能。被称为“煤铁之乡”的山西阳泉县,采煤沉陷区遗留的荒坡已被光伏板与耐旱植被覆盖,一片片太行“蓝”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清洁“动能”。

  做厚价值,根脉枝叶总关情

  公司上市,既是自身加快做强做优做大的实践,也承载着社会责任的温暖担当。三峡能源在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在服务乡村振兴、聚力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中主动担当作为。

  惠泽民生写担当。三峡能源精心组织实施教育、医疗、基础设施、产业等民生项目,创新“新能源+”帮扶方式,推动新能源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风光储一体协同发展......三峡能源已投产光伏项目遍及青海、山西、陕西等省份,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陕西铜川光伏项目通过在温室中建立数字化设施农业系统,初步实现“光伏+物联网”的现代农业雏形,入选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 摄影:徐强

  借力科技提速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三峡能源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难题。

  其中,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合力攻克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漂浮式基础和柔性直流输电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开发深远海海上风电、推动海上风电开发空间实现倍数级增长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聚焦“双碳”谋发展。三峡能源不断探索更多绿色能源开发路径,在青山绿水中寻找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河北张家口,三峡能源尚义风电场为北京冬奥场馆提供绿电5100万千瓦时,赞助碳减排量20万吨,荣获“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碳中和特殊贡献证明”。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三峡能源乘“双碳”东风,以混改上市为契机,对内推进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对外因势而谋拓宽产业布局,以美生态、保民生与谋创新的坚实行动,绘出一副“无边风光一时新”的生机画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