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移民成新库区建设生力军
2010/9/20 8:57:13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重庆9月19日电(记者张国圣特约记者李宏)应聘进入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5年后,34岁的许科顶成了一分厂的副厂长,他和妻子工资加起来每月有几千元,小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和这家企业,让他们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

    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后,库区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新的发展黄金机遇期,提升了库区的产业聚集能力,也增强了库区对移民的吸引力。2006年,山东如意集团设在重庆市万州区投资建设的三峡技纺,一次在库区招收了2000余名员工。29岁的许科顶和妻子一道,成为这家新企业的新员工。

    像许多库区移民一样,那时的许科顶夫妇对纺织技术一无所知。三峡技纺将他们送到山东如意集团,请来纺织行业的一流专家和一线能手,对他们进行全面培训。给许科顶上课的专家中,就有4名院士,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许科顶如饥似渴地学习,不厌其烦地实习,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设备维护的本领。一般的故障,他只要听听声音就能找出原因,并且“手到病除”。

    像许科顶夫妇一样,越来越多的库区移民在为三峡工程“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后,又凭借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日益成为新库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据三峡技纺总经办主任袁和鲁说,这家企业是劳动和技术“双密集”企业,拥有年产25万锭纺纱的能力。4000余名员工中,95%来自三峡库区。受益于科学的市场定位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产品仍供不应求,并且成功进入了欧美高端市场。由于扩张速度较快,企业往往是边招工边培养使用。正是库区移民的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支撑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确实是作出了一些奉献,但国家也对我们进行了周到的安排。”做了30年基层党务工作的万州区百安坝街道百安坝社区党委书记程克俭,也是一位库区移民。他形容搬迁前后的变化是“天翻地覆”:原来是3间土坯房,现在是100平方米的楼房;原来全家几分地,年纯收入几百元,现在老伴的养老金和自己的工资加起来有四五千元。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更是极大地增强了这座库区中心城市的人气。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和医疗保障,消除了移民的后顾之忧。每天早晚的“坝坝舞”,已经成了过去不愿“抛头露面”的中老年妇女们的必修课。

    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将越来越多无一技之长的移民,转化为适应新库区发展需要的建设大军。万州现有22所中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3.2万人,其中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移民参加就业培训,也是对三峡工程的支持和贡献。他们是我们精神上的老师,培训他们是我们的荣幸。”重庆市万州三峡服装艺术学校校长廖友义说,学校已累计培养了3万余名服装技术人才,其中70%来自于三峡库区。为最大限度地维护移民的利益,学校承诺毕业生最低工资不低于2000元,毕业安置后5年内非本人原因造成下岗的,学校无条件再次安置。目前已有500多名毕业生创办了自己的服装企业,每年为库区创造4亿元的劳务收入。  记者张国圣 特约记者李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