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探访:盐碱地何以“风吹草低见牛羊”
2023/4/18 17:20:08    新闻来源:三峡集团

  本网讯(韩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印象中只有内蒙古大草原才有的景象,也出现在了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

  走在服先村以北4公里的盐碱地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棚内栽培种植食用菌,棚间水池中养殖林蛙、锦鲤等水产品,棚外一头头体形肥壮的牛、驴在铺满青草的盐碱地上,或低头觅食、或追逐嬉戏、或静卧养神——绘就出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打造出“牧光互补”项目的新样板。

  
本文摄影:徐柏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再次阐明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乡村已成为“节能减排”的中坚力量,在广阔乡村区域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有作为。三峡集团始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与农村地区资源有机结合,把履行社会责任贯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蹚出一条“光伏+”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借光”到“用光”

  “以前这里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产出效益低下,许久没有人在这里耕种,导致土地撂荒十分严重,附近村民大多数选择了外出打工。”服先村村民姜明说。

  现如今,走在去往服先村的路上,只见满眼青绿、道路平整,村民们在“家门前”搞起养殖,呈现出一派祥和的生态景象。

  

  据介绍,2018年5月,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投资建设的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正式落地在服先村,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营。项目总装机19万千瓦,占地面积521公顷,为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为此,项目引进了当地畜牧产业双辽庆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畜牧、水产等养殖业。除项目本身发电收益“红利”外,还让当地农牧民享受到了“阳光红利”,形成了“牧光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

  “光伏板需定期清洗,使盐碱地上的牧草拔节生长;电站需除草防火,村民养殖的牛驴又成了'割草机',形成了立体循环。”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负责人龙越介绍说。

  

  项目建设期间,光伏板安装采用高转换效率的组件、四角防松固定、高桩抱箍支架及大棚组件铺设等多种创新技术,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保持了土壤中涵养的水分。棚内畜牧养殖,棚顶发电,畜类粪便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改良盐碱地。棚外和光伏阵列间种植苜蓿牧草,为畜牧养殖提供绿色饲料,有效节约了畜牧养殖成本。在清洗光伏板时,下渗的水对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优化配置、一地多用,实现项目用地集约化、效益最大化,形成集“光伏发电、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为一体的环保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从“输血”到“造血”

  走进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养殖大棚可以看到,一头头体形健硕的西门塔尔牛正在宽敞整齐的光伏板间咀嚼着牧草,“哞哞”的声音此起彼伏,很是热闹。

  2016年,村民李焕臣来到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搞起了养殖。

  李焕臣思想活跃、能吃苦肯奋斗,在当地政府鼓励和支持下,带头搞起了养殖,成了村民们羡慕的养牛“大户”。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三峡能源的帮助下,李焕臣家的养殖牛达到了30头。李焕臣鼓励左邻右舍也搞养殖,为他们传授养殖经验,带动大家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我在这里养牛7年了,现在每年出栏的牛就有15只,经济条件改善了,生活也有了盼头!”李焕臣说道。

  

  据了解,在项目带动下,服先村已有多户村民加入到光伏养殖中,每年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近百万元。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分为三期,其中三期中的5万千瓦项目为帮扶光伏电站,每年向当地政府投入帮扶资金约360万元,帮扶期限20年,用于精准帮扶当地1201户村民增收致富。自投运以来,项目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土地租金、进棚务工等方式,进一步吸引村民加入养殖产业,不断提高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加村民收入,为当地发展养殖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离家”到“回家”

  35岁的左加坤是服先村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一趟,与家人聚少离多。自电站建设投运以来,左加坤成为电站的“常客”,也谋得了一份比较理想的收入,包括他在内的数十名村民到光伏大棚从事光伏清洗、除草等工作。“来电站工作后,离家近了,收入也提高了。常年漂泊的我有了这么好的就业平台,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左加坤一边清洗光伏板一边说道。

  

  吉林双辽服先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与农牧业有机结合,发展全产业链及深加工产业,通过多种渠道合理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电站每年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60个,实现了当地村民赚钱顾家两不误,以产业兴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让乡村留得住乡愁,让村民看得见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三峡能源将继续发挥“光伏+”带来的综合效能和生态效益,坚持光伏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的多种结合、互补的开发模式,探索新能源与不同产业的最大公约数,为清洁能源最优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