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不能扒 善用它是当下惟一的选择
2011/5/24 7:39:02    新闻来源:国际金融报
   该把三峡大坝给扒了吗?也许问题提得极端一点,我们对三峡工程的综合功能就能认识得深一点,也对“后三峡”时代的挑战想得更严重一些。

  国务院日前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被外媒解读为“首次承认”工程的负面影响,但这也并不是为扒开三峡大坝做背书。类似建了拆、拆了建的事我们也没少干,但对一个静态投资超过3000亿元“国民工程”,谁也不敢负这个责。有人将下游大旱归罪于三峡水库,且不说其中的科学依据,如果下次不是大旱,而是再来一次“98洪水”呢? 

   很明显,三峡不能扒倒了事,所以如何善用它就成了当下惟一的选择。所谓善用,就是对三峡工程功能的重新审视。这一点,在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有所体现。国务院对三峡水库功能有了两个新的取向:一是三峡水库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二是三峡水库是百万移民的安置中心。前者是对三峡工程正当性的再次肯定,后者则是想让三峡工程负担其该负的责任。

  这两个功能看似不相关,其实是一对矛盾。要想充分发挥三峡水电枢纽的功效,拿出更多的钱来弥补对移民、对环境的欠账,蓄水到175米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一要求并不容易满足。这一次所谓“50年一遇”的旱灾,让下游的官民恨得咬牙切齿。这两天三峡水库就已经加大了对下游的补水。175米的目标在兼顾各方利益之下,总是差之毫厘,遥不可及。三峡水库没有充分的经济利益,又如何安置百万移民呢?

  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这并不是一句推脱的话。三峡工程到底是用来干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也不好回答。其实,淡水储备库、移民安置中心只是根据新的现实问题设定的新功能。在建设之初,三峡工程还承担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功能。从孙中山设想开始,到1994年正式开工,三峡已成为一个“人定胜天”的民族渴望。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的证实:“那时年轻,血气方刚,觉得中国需要这么一个大工程来扬我国威。”

  “血气方刚”能办很多了不起的事,比如三峡工程,还比如改革开放。中国高速发展30多年,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精神内核与建设三峡大坝并没有区别。我们的政略长期笼罩着一层“人定胜天”的冲动和悲亢。这样的情绪,到今天依然有痕迹。比如强拆、农民“上楼”、小城镇移民、超出自身需要的城市化改造等等,做这些的不都是贪官,通常还是我们眼中的好官、能吏。

  人定胜天,又能胜多久呢?过去我们不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的牺牲与奉献。要想胜天,不流血流汗行吗?可日子长了就变味了:谁该牺牲,谁又该享受呢?如今的政策环境已经不是当初的一穷二白了,各方利益分化,诉求多样,简单粗暴的“零和”决策留下太多的烂摊子。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类似三峡工程这样的奇迹,是时候考虑奇迹背后的牺牲了。 作者:陈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