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后三峡”首要任务移民安稳
2011/5/30 8:48:32    新闻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卢雁   

  12天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讨论通过。   三峡工程后续建设成败关键:移民“稳得住能致富”

  国务院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详解《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六大任务和目标 

  “移民  安稳致富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居首



  5月27日,湖北宜昌,三峡水库水位降至151.60米,库岸消落带形成了一个小岛。CFP 图

  究竟是一份怎样的规划把一场久违的争论又拖回人们的视线?

  12天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讨论通过。12天来,围绕三峡工程的争议就持续不断。

  争议的并不是规划本身,舆论直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所涉及的移民、生态、地质以及航运、灌溉、供水的规划,或许正是当前三峡工程迫切遇到的问题。而这些争议无论是三峡工程上马前还是上马后,就从未停止。

  新华社昨天播发了逾5000字的专访文章,国务院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详细解读了这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这位负责人承认,开展三峡后续工作是当前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迫切要求。

  国务院适时出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是为了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

  据介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总共有六个任务和目标,其中,以“移民安稳致富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首。

  其他任务还包括: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库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对长江中下游河势重点影响区的处理;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和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拓展。

  参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三峡后续工作最需要关注的是移民致富问题、水质问题、地质灾害问题。

  据报道,从2007年开始,重庆市和湖北省同时向国务院连续打报告,要求在三峡工程建设期满后,延续、调整、新定优惠政策,以适应管理运行期的实际需要。

  2008年,三峡还处于175米实验性蓄水的收尾阶段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开始提上日程。当年9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确定由国务院三峡办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审批。次月,三峡办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后续工作规划大纲。2009年3月,规划大纲送审稿出炉,并全面启动具体规划编制工作。当年10月,各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接受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10月17日,牵头编制规划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向三峡办提交了总体规划报告及7个分项规划报告和39个专题报告等主要规划成果。据透露,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范围,按地域分为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影响区。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移民]

  记者:三峡工程如期完成百万大移民的安置任务,取得了搬得出的阶段性成果,《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对移民的就业增收、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是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确定的目标,是新时期三峡工程惠民效益的必然要求,是衡量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标志。

  后续规划据此制定了“两调、一保、三完善”的移民安稳致富综合措施,即调整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实施移民安置社会保障,完善库区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促进库区产业结构调整。

  支持库区建设移民生态产业园,发挥其产业集群和集中控污功能,产业方向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库区发展新型环保能源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加工业等八大特色工业产业。发展以特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实现移民和库区可持续发展。

  二是促进库区就业结构调整。

  以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国家加大普适性政策基础上,重点支持移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移民就业扶持体系,扶持基础能力建设,实现移民稳定就业与增收,促进生态屏障区农村移民群众主动向城镇转移。

  三是移民安置社会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完善库区基础设施。

  结合城乡统筹要求,实施农村居民点对外交通、渡改桥等工程,完善交通网络,改善交通设施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田灌溉和节水灌溉,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生产力和节水效益;进一步完善迁建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其防山洪能力。

  五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整合资源,完善生态屏障区及移民安置社区内的就业帮扶中心、卫生室、文化室以及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市政公用等设施。

  六是完善对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项目进行文化深度挖掘、环境整治;发掘保护消落区内的文物;对生态屏障区地面文物进行原地加固维修保护;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开展大遗址保护;采取多种模式对各区域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保护。

  [生态]

  实施“控污、提载、抓重点”的综合措施

  记者: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在保护水库水质、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等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围绕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目标,根据建立库区生态文明新模式,以及保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持续发挥、移民安稳致富的要求,按照“控污、提载、抓重点”的思路,开展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其主要目标:到2020年,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三峡水库入库断面和库区干流控制断面主要水质指标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水库支流“水华”得到全面控制;库区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库区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55%以上。

  主要措施: 一是以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为核心,着力抓好农村和城镇截污。大力建设沼气池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以及城集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和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二是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建设水库周边100米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带。三是以人群健康为重点,着力抓好消落区保护治理。四是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出发点,着力抓好水库支流“水华”治理。五是以珍稀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为载体,着力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六是以提升监测能力和服务功能为着眼点,着力抓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与运行。七是以进一步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为目标,着力抓好重大课题研究。

  [防灾]

  “预防为主、监测为要、避险搬迁为先、工程治理突出重点”

  记者:三峡库区地形地貌与岸坡地质结构复杂,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确保三峡工程持续发挥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将如何构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峡工程从论证到建设,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国家给予了专项支持,现已共计实施工程治理崩滑体420处、进行人员搬迁避让的崩滑体147处、开展监测预警的崩滑体3000多处,并对310段库岸、2874处高切坡进行了工程防护,满足了三峡工程分期蓄水要求,有力保证了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库岸的总体稳定。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着眼于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建设,提出了“预防为主、监测为要、避险搬迁为先、工程治理突出重点”的综合措施,即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影响的农村散居人口,优先采取避险搬迁方式;工程治理突出迁建城镇和人口密集区以及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对已经实施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体,强化管理,严格控制开发利用,严禁加载。

  主要内容包括:经论证和方案比选,对影响较大的滑坡崩塌和危岩体、不稳定库岸(塌岸)、高切坡实施工程治理;对其他滑坡、崩塌、危岩体、塌岸的影响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并综合考虑避险搬迁群众就业能力、环境容量、产业吸纳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尊重避险搬迁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地实施转移安置。进一步完善三峡库区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受各类地质灾害影响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