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三峡大移民:一首党和人民共同谱写的壮歌
2011/6/8 9:11:09    新闻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记者 范炬炜


    移民村的过去与未来 3岁的李欣燕对她87岁的祖奶奶说:“祖奶奶是移民,我是本地人。”记者  范炬炜摄 


    故土难离深情回眸 一名外迁移民,怀抱熟睡的孩子,站在码头上深情回望自己的家乡。陆 纲摄 


    因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上涨淹没大量土地,需要迁出上百万移民,一位外国首相感叹,“相当于搬迁了一个国家!”面对这样一道“世界级难题”,中国共产党人交出非同凡响的答卷——

    没想到,这就是传说中的移民村——排列整齐而又各具特色的楼房,宽敞干净的街道,每户人家门前还都盛开着月季、玫瑰、三角梅。当记者驾车来到位于重庆万州区的谭绍村,村民李大嫂笑眯眯凑上来当起了义务导游:“这些花是村长给每家送来的,他说日子富了,要让大家过得更美些……”

    早就听说三峡水库工程难就难在移民大搬迁。1993年至今,库区总体移民近130万人,一位外国首相感叹:“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国家有20多个,百万移民,相当于搬迁了一个国家!”

    面对这样一道“世界级难题”,中国共产党人交出了非同凡响的答卷。

    “移民就是移爹移娘”

    这里是秭归县。1992年,71岁的谭德川带着子孙,亲手拆掉自家十几间大瓦房,成为因三峡工程搬迁的第一户移民。搬家的车队绕着秭归城转啊转,转了多少圈,才缓缓离去。在巫山县,400多名外迁移民乘船离乡。当“长航4号”轮为大家拉响告别的汽笛时,移民们齐刷刷跪在甲板,面对故土磕头不止……

    揣着老家的门牌号,抱着祖传的泡菜坛子,拎着家乡的蔬菜种子,抬着三峡木做的寿材……移民们一步一回头走向他乡。他们脸上,却没有解放前穷人“走西口”“闯关东”的悲怆表情,而是写满了理解、希冀和自信。

    移民们知道,18年来,先后有两位党的总书记和3位国务院总理亲临库区,深切关注他们的休养生息。得知政府要给每人发放整整20年的生活补贴,他们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移民们更亲身体会到,党的移民干部是怎样将心比心,以诚心换真心。重庆市移民局局长王显刚告诉记者:“移民就是移爹移娘,这是我们每个移民干部的工作原则。因为,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我们的亲爹亲娘啊!”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排百家难。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宁可苦自己,决不误移民”的庄严承诺,不知有多少人为做好移民搬迁工作而忙碌奔波甚至累倒、病倒。

    2008年8月,继往年一、二、三期移民搬迁任务按时完成之后,四期水位175米线下移民搬迁任务提前完成。百万大移民宣告成功。

    正如当年淮海战场,无数老乡推着小车支援大军打老蒋。当老百姓认清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他们怎能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峡移民为支持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背井离乡的同时又面临维持生计、再谋发展的困难。能否解决好移民就业问题,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检验。”重庆市移民局官员如是说。

    走进万州、长寿和晏家工业园区,各项工程项目的兴建使人振奋;在开县、云阳、巫山、忠县,以柑橘、榨菜、花椒、生猪、奶牛、中药材等为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以自然景观、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令人满目生辉。库区移民就业培训基地开办得红红火火,走出来的都是意气风发的产业工人、种植养殖专业户、运输专业户、家电维修员、个体经营户……近4年来,重庆三峡库区共培训移民21万人,新增移民就业24万人,超计划完成了任务。

    2008年,三峡重庆库区农村全面实施以示范村建设和建沼气池、改畜圈、改厕所、改厨房、改引水、改院坝为主体内容的“生态富民工程”项目。重庆三峡库区19个移民生态文明示范村整体推进,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容美化、生态绿化、环境净化和总体亮化,并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产品”的产业格局。

    记者从重庆市移民局了解到,国家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移民权益,三峡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特困移民渡过了生活难关,困难学生得到了学习资助,部分移民通过生产项目的扶持已走上致富之路。

    “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

    “眼下,移民及库区工作重心,正在实现从大规模移民迁建为主向移民安稳致富、库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的战略性转移。”漫步在移民聚居的万州区新田镇,镇长张凤政告诉记者。

    国家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把尊重移民的意愿和选择放在了首位。通过扩大扶持范围和对象、延长后期扶持期限、提高扶持标准和采取更加灵活的扶持方式,使广大移民特别是农村移民得到了更多实惠。

    行走在三峡库区,可见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延绵伸展,一座座桥梁飞跨南北,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同时,农村污染治理、城镇垃圾污水治理、船舶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屏障区建设等工程也在系统推进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承担对口支援重庆库区任务的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多年来累计引入资金300多亿元,先后组织了3000多批团队,深入库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由扶贫型向开发型、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由资源开发型向可持续发展型的重大转变。社会主义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两会的重庆代表团时强调:努力使库区移民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库区的移民群众对记者说:看看我们身边的变化吧,党中央的目标要求一定能达到!

    三峡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早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在扬子江三峡“以水闸堰其水”的构思。1919年9月18日,上海《申报》第一次以“中国宜利用水力说”为题,对建设三峡水库的设想作出报道。然而,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场人类水利史上最伟大的迁徙才得以完成,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才得实现。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