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科普:为什么会一年发生几次"百年一遇"?
2011/6/26 7:24:52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科普:为什么会一年发生几次"百年一遇"

/水博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名为《一年几次"百年一遇"幸运还是不幸》的无聊文章。本来,我们根本就不值得关注它,但是,由于我国著名的新华网在主页上居然转载了这篇文章,说明这种糊涂观念在社会上还很有市场。为此,笔者在转载该文的同时,特地加以必要的说明。以便普及相关的科技常识。

"百年一遇"的概率原则上确实应该每百年才能遇上一次,但是,那是仅仅对某一个地方的某一种同类事件而言的。由于我们的世界之大,何止有成千上万个不同地方、区域,我们每天所遭遇的事件也是各种各样、种类繁多。所以,对于一万个不同的地方、区域的同类特殊事件来说,每年就是应该大约发生100"百年不遇"。如果再加上不同类的事件,"百年不遇"的事件天天发生,也是非常正常的。有了这些基本的概率知识,我们就不会对各种"百年不遇"事件的频繁发生,感觉大惊小怪了。

 

参考文章《一年几次"百年一遇"幸运还是不幸》
来源: 红网 [参考文章作者:于静]



    6月23日下午,北京,白昼如夜,一声炸雷劈开昏暗的天空,暴雨瓢泼而至。骤降的大雨,让这个城市措手不及:多处路段被淹,不少汽车困在水里,数条地铁线停运,百余趟进出港航班被取消……
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王毅说,这场降雨为近十年来北京最大的降水,局部地区甚至达到百年一遇的水平。(624日《新京报》)

    
十年最大,百年一遇,官方声音甫出,诸如"百年一遇暴雨袭北京""北京遭百年一遇降水""北京超强暴雨造百年一遇奇观"等等,以百年一遇为卖点的新闻标题迎面扑来。


    
又是百年一遇!也不知从何时起,百年一遇这个词穿越时光隧道,一次次直射我们的眼球。印象中,第一次听说百年一遇好像是在1998年,洪水滔天,坝溃堤决,让人们第一次见识到了百年一遇的肆虐与凶猛。十年之后,2009年,一场大雪席卷北方数省,引发交通瘫痪,电力供应紧张,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即,各地全力应付百年一遇暴雪灾害的新闻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就在今年春天,百年一遇又追日而来。因为连续几个月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山东遭遇严重干旱。于是,"百年一遇大旱"比干旱蔓延速度的还快,影响更广,迅速传遍神州。有媒体更是说这次干旱乃200年一遇,部分地区将达到500年一遇;如果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干旱等级或将达到千年一遇!


    
没过多久,这百年一遇大旱又转移到了南方,鄱阳湖干涸,洪湖成了牧场,连向来被视为国家骄傲的三峡大坝也因此陷入了争论的漩涡。就在全国人民盯着电视屏幕,关注南方"百年一遇大旱",为那些失去生活来源的渔民发愁的时候,"百年一遇降水"又涉水而来,大雨持续不停,城市一片沼泽,"到武大游泳,到西湖看海",网友的这些冷幽默其实是对弱不经风雨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讽刺。

    
不可否认,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气候越来越反常,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作出反思。但是,动不动就抬出百年一遇来说事,则让人怀疑有点动机不纯。什么标准是百年一遇,得出百年一遇的依据又在哪里?


    
一年中遭遇好几个百年一遇,真不知道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还是不幸。天无情,人不能冷漠,地里的麦子都干成灰了,谁不焦心,刚盖好的新房被水冲,正伤心。这时候还大卖特卖百年一遇噱头,不是在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吗?


    
就像去年的"千年极寒",全世界人民被折腾的还轻吗?要我说啊,都消停点吧。深刻反思一下灾害频发的原因,把预警工作做得更准确、更及时一些;好好检讨一下城市建设"种地表,轻地下"的老毛病,把我们的下水道建成百年工程,这些,远比天天吆喝着"百年一遇"真实得多,温暖得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