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科学的看待三峡蓄水的问题
2009/3/11 20:32:13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www.hydropower.org.cn   日期:2007-04-24   供稿:张博庭
 

文/水博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说“《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主编之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表示,目前在三峡水库的建设中,‘有的省份巴不得蓄水越快越好’。有的只看到发电的效益‘三峡蓄水应该更加重视环保、灾害、移民等问题,否则,发电效益再好,都没有用。’”

不言而喻,长江三峡的蓄水时间当然不是越快越好。否则国家也不会制定分期蓄水方案。去年5月,三峡大坝就已经全线达到预定高度185米,按说已经完全具备了蓄水到正常水位175米的条件。然而,我们直到现在三峡的水位还是保持去年的156米,根据工程计划三峡将于2008年蓄水到175米的正常蓄水位。三峡工程的这个分期的蓄水计划,是考虑到移民、环保、地质灾害处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需要,而确定下来的方案。因此,我们不但要说三峡水库并非蓄水越早越好,而且我们绝对不能盲目的提前蓄水。

然而,另一方面三峡水库的蓄水时间也不能认为是越迟越好。必须承认,水电界对于三峡蓄水到175米的所产生的泥沙问题始终有一些担心,因此,曾经也有个别专家建议三峡大坝最好不要蓄水到正常水位,以避免出现类似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翁立达教授的发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些反对三峡蓄水的意见,是不是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这恐怕也是翁教授的发言,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的三门峡水电站蓄水后,立即发现泥沙淤积严重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因此,社会各界对三峡泥沙问题的担心也是非常正常的。我和很多水电工作者一样,对三峡工程的泥沙淤积也曾经是抱有“疑虑”的。三峡上马前就引发了一场三峡大坝建成175米高坝还是150米低坝的争论。一开始大多数水电专家都倾向建设150米的低坝,这样即使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严重,也不会影响到重庆,而且,低坝方案的移民数量要比高坝少很多。但是,最后的方案还是采用了175米的高坝。据著名的三峡反对派李锐讲,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四川省的库区的百姓坚决要求提高水位,把自己划入搬迁红线。此外,当时的各种泥沙观测数据和试验也都说明,三峡的泥沙淤积情况与黄河三峡完全不同。

然而,由于人类对泥沙认识的局限性,我们毕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三峡的泥沙淤积不会出问题。因此,我们对付泥沙问题的备用方案就是“高坝建设,低坝运行”。就是先按照泥沙淤积不严重的假设,建设高坝。一旦发现泥沙淤积严重,就按照低坝实际运行。三峡实行分期蓄水,主要就是要通过实际观测,再决定是否提高水位。

实际当中,经过2003年三峡一期蓄水的以后的观测结果表明,泥沙淤积的情况比原来预想的要好得多。加上去年5月三峡大坝施工提前9个月完工,所以,国家才会决定在去年提前蓄水到二期水位156米。现在三峡二期蓄水以后的事实,已经再次对泥沙问题做出了证明,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计划在二期蓄水的两年以后,蓄水到正常水位。最终实现三峡的全面效益。

特别说明的是,按计划蓄水到正常水位这绝不仅仅是一点点发电效益的问题,而是对三峡工程最根本作用防洪、供水、发电效益的全面实现。翁立达教授原来是长委会水资源保护局的局长,是水生物保护的专家,可能不太理解三峡提高蓄水位的全面意义。提高水位除了增加发电以外,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和水资源的存储能力都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事求是的说,如果不能蓄水到正常水位,那么我们三峡的防洪和水资源效益将要减少多一半。

目前,我们只把三峡水库的水蓄到156米高程,经过两年的再观察,如果还是没有问题,就可以蓄水到最高水位175米高程了。这才是在泥沙问题上科学的态度。而一些对三峡抱有成见的人士,他们至今根本不管现实观测得到了什么结果,他们还都要重复过去三峡预测中最不利情况,并以此来批评三峡不能蓄水到最高水位。当然,这也并不奇怪,其实,至今有人还说三峡工程根本就不该修建。然而,毕竟是使是事实胜于雄辩。应该说,前些年因为没有实际观测的结果,人们对泥沙问题的预测保守一些或者激进一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天面对大量观测到的事实,如果有人仍然还要重复那些老掉牙的“危言耸听”,其目的到底何在,就真的值得我们深思了。

所谓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问题,也不能成为阻止三峡蓄水到正常水位的正当理由。长江三峡地区本来就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整个县城毁于滑坡的惨案。仅从1982年到三峡建设开始的前12年内,长江三峡库区两岸发生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如1985年新滩的一次滑坡造成高达70米的过江涌浪,其上、下游各10公里的江段内96条船只沉没。因此,我们在三峡工程施工前已查明在库区共有各类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数千处,在三峡库区五千多公里岸线中,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数百公里,需实施工程防护。

施工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受到蓄水影响的数百处滑坡、塌岸、高边坡等进行了防治和处理。由于采取了这些工程措施,使得整个三峡工程开始建设12年来,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工程建设前的12年的地质灾害纪录相比较,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多。

然而,尽管目前我们对三峡库区的地质滑坡体已经进行了必要的监测和处理。三峡水位提高后,由于水位变动幅度加大,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增加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总不能因为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就放弃对三峡水库的使用吧?说句不好听的话,再丑的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吧?只要我们把该处理的地质问题都处理过了,早蓄水和晚蓄水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我们必须认识到,就目前人类的认识水平而言,我们还不能根本消除各种地质灾害。我们建设三峡的所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我们的工程措施,让长江建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得到一定的控制和减轻。而且三峡建设的12年也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

在地质灾害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注意科学的评价水电工程。很多反坝宣传都是一方面把地质灾害的高发,作为不能建设水坝的理由。而另一方面当我们采取了必要的工程措施,成功建立起来了水坝之后,反坝人士又会把该地区原来的地质灾害高发的历史忘得一干二净。只要该地区再有任何一点地质灾害发生,就都变成了水坝建设罪过。因此,无论是对于反对三峡的宣传、还是某些反对三峡蓄水的建议,我们都应该避免被这种冠冕堂皇悖论所迷惑。现在的事实是,无论是三峡大坝的建设还是水库的蓄水能否杜绝地质灾害,我们都已经通过工程措施,成功的减少了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

三峡蓄水和移民问题的关系更是明确。保证按工程计划移民搬迁、按计划蓄水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方面,提前蓄水淹死人当然是不行的。不过,只要移民搬迁出之后,尽快蓄水到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国的龙羊峡水库,由于建成后上游来水常年不足,一直没有能蓄水到正常水位,导致很多移民自己又悄悄搬回库区。去年黄河水量丰富,很多移民又不得不进行二次搬迁,不仅引发很多社会矛盾,而且给国家和移民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

总之,大量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三峡水库的蓄水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可能是越迟越好。在三峡蓄水的问题上,任何片面的观点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不能否认,三峡的蓄水和环保、灾害、移民等问题绝没有什么必然的矛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