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缅甸骤变警示中国企业变革
2011/12/30 8:28:57    新闻来源:和讯网
2011年12月29日09:23  来源:《大经贸》  作者:尹鸿伟
 
  
    缅甸政府在今年9月末的一个决定将中国投资企业推向了尴尬境地。继颁布新宪法,选举出新总统,并释放长期监禁的昂山素季后,总统吴登盛更在9月30日表示:鉴于人民关心大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本届政府任期内搁置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大坝项目。

  计划耗资36亿美元的该项目主要由国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负责,去年已在缅北克钦邦开工,为中缅两国政府计划沿伊洛瓦底江兴建七座梯次电站的首座。

 

  虽然此事件不会对中缅整体关系造成长期的损害,但有学者紧急建议中国不能再以传统的方式与缅甸交往了。面对缅甸政局不可预见的未来走势,中国的投资会不会流产,在缅甸的资产会不会变成“盾牌”,需要中国政府未雨绸缪。

  中国投资利益受损

  利益的驱动很难令现实平静。2011年6月9日,缅甸政府军以保护缅中边境伊洛瓦底江支流太平江中国投资的水电站为名,进攻当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辖区,由于后者的顽强抵抗而未能完全成功,但是该电站的运行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事实上,投资太平江电站的中国企业大唐电力集团已经屡屡吃亏,本来是得到缅甸政府的批准到克钦邦建设电站,但克钦独立军不断持武器来威胁施工人员,最后大唐被迫支付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资源税”,而平时各种各样的小敲诈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谴责了密松电站项目的搁置,并呼吁缅甸政府保护受牵连中国公司的权利,同期缅甸总统特使、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也突然到访中国,分别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外交部长杨洁篪举行了会谈,缅方甚至作出了愿意赔偿中国投资损失的表态,但乾坤已经无法逆转。

  这个耗资36亿美元的项目是2006年由当时的缅甸军政府提议,电站所发的电90%将出口到中国,剩余的电力将用于缅甸军队和军事企业,每年仅密松电站出售的电力可为缅甸政府赚得5亿美元。

  有学者分析,由于缅甸民主党派领袖昂山素季也公开反对密松项目,进一步唤起了缅甸民众对中国投资项目中一些不当做法的义愤,顷刻之间掀起了一场风暴。显然,如果缅甸发生严重的政治变革,极有可能危及中国的投资利益,甚至使中国失去一位传统的盟友。这些损失不仅仅是近期的水电站,还可能包括已经动工的中缅油气管道,甚至使计划中的中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无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少数民族控制地区进行投资时,已经很难避开缅甸政府与地方民族武装的利益矛盾。缅甸共有1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30%,而且其聚居区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自1948年独立以来,缅甸的民族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国内10多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别组建武装占据地盘与中央政府对抗。以密松电站为例,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密松电站的主要投资方,缅甸政府的亚洲世界公司是合作方,而反对缅甸军政府的克钦地方组织则没有被纳入合作范围,因此后者的对立和反抗也就逐步暴露出来了。

  密松电站的事件非常具有典型性,已经成为中缅关系史的又一里程碑,且很可能引发中国在缅甸所有重大投资项目都会被重新评估的风险。在中国为此事件焦头烂额之时,缅甸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则一致叫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大团结,尤其是吴登盛的政治声誉达到了顶峰,成为傲对强邻、不畏强暴的民族英雄,同时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也获益不少。

  一名经常深入缅甸境内的民间学者透露,3月份其在缅北密支那就碰见许多大型工程车和机械都被缅甸政府军阻挡不能前往施工地区,情况早已经有了预兆,即缅甸政府的决定不是突然发生。

  而作为投资方中国企业却陷入了尴尬的泥塘进退不得。有学者指出,部分中国企业为了获得利益长期欺上瞒下,对于在缅甸投资中发生的各种情况秘而不宣,甚至千方百计压制国内的报道和评论,致使中国高层对缅甸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甚至误判。

  由于中国对缅甸问题没有统一决策的指挥中枢,各部门都盲人摸象自以为是,甚至存在金钱绑架政治决策,企业绑架政府走向的恶劣情况,因此对密松电站搁置的变故措手不及,成为一次重大的外交挫折。

  需要改变对外思路

  目前,密松电站事件致使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成了“冤大头”,目前外界推算中方在该项目至少已投入20亿美元,就此中国政府应该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的情况,主动对其方式方法进行一些深入的评判,发现需要纠正或制止的情况必须痛下决心,否则损失还会进一步加大。

  以往主要投资方的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国政府总以为缅甸军政府是缅甸主权的代表,只要与政府及下属国有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就代表了两个主权国家国有公司合作的法律地位,是谁也不能反对、推翻或阻挠的。但事实上缅甸军政府在其国内为大多数民众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看来是不合法的,因此中国政府与其合作肯定要被地方民族利益者反对。

  有学者表示,如果不了解目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民族矛盾是缅甸联邦的主要矛盾,中国企业单独与缅甸政府在管理争议未获解决的民族地区签订投资项目,就会陷入民族矛盾的冲突中,直至造成财产和人员的重大损失。

  中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仅仅是缅甸依赖中国。目前中国对缅甸的影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替代的,同时缅甸可以成为中国进入孟加拉湾的门户,正在修建经缅甸进入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保障和经济安全。

  显然,中国方面对缅甸的问题其实并不熟悉,中国人始终在用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对待缅甸,因此产生各种矛盾在所难免。

  2004年缅甸军政府前总理钦钮下台后,军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一度出现了严重倒退。此后,中国应缅方的要求,严格限制边境地区的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引起中缅边境地区民族自治政府的不满,认为中国有意配合在经济上扼杀民族自治及民族武装,在搞大国沙文主义。这些情况也使中国的各种投资计划难见成效,例如由中国投资,从云南腾冲至缅甸北部密支那的新建公路已经通车数年,中国曾经希望将该公路延伸进印度东北地区,但该公路目前收效甚微,甚至无法开通正常的运营班车。最大的原因是缅甸政府军与沿途地方武装由于政治、经济利益一直冲突不断,而且政府军也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完全胜利,这些情况将长期影响到这条公路的安全和效益的体现。

  如果中国企业还想顺利地建密松水电站,必须回到引起争议的问题核心,即处理好缅甸政府和克钦邦民族对立的问题。

  有学者建议,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主动与克钦独立军及宗教团体、民间组织沟通联系,听取、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重点做好移民的生活和生产安排,减少对抗和摩擦;同时邀请后者参观考察中国国内在大河流域建设的水电站工程,了解建设水电站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如何解决移民安置、环保和文物保护等问题,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

  显然,中国在该项目上不能再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制定好整体发展计划,要有将其作为中缅合作在缅北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示范项目的长远规划;其他诸如环保评估、工程管理都应该邀请克钦方面参加,在努力维护当地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可以在教育、文化、卫生、宗教及商业和生产方面进行长期援助。

  事实已经证明,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缅甸国内的复杂矛盾,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以前,协助缅甸国内各派力量维持现状应该成为中国的首选外交政策,如果做好了这些工作,数年后密松水电站项目重新开始是有可能的,同时这样的思路也适用于中国在缅甸的其他投资项目。

  具体地说,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在追求合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当地的传统利益,并积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形象堪忧

  中国企业在缅甸的遭遇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其实也体现出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一些共性,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有中国政府的政策原因。现在,由于受中国政府的工作思路影响,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及投资者都不容易走出去,或者说很难得到政府的实际帮助。

  长期与东南亚有经济往来的一名云南商人表示,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普遍贫穷,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与中国相比都比较弱,不能形成互相促进的状况,它们能够用来与中国交流的东西更多是矿产、森林等资源性物品,因此很可能越来越穷。

  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国家多数采取直接出口的国际经营方式,10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和商品以低价倾销的方式攻入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国际市场并获得巨大成功已经是一种公认的事实,这样的成功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全球的贸易,并对不少国家的产业体系造成明显的冲击。这样的情况已经引起了许多当地人的不满,对中国企业和商人的评价都比较负面。

  印尼的一名华商表示,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把工厂建到东南亚国家生产产品则情况不一样,不但解决了当地的就业也能够为当地培养专业人才,例如“长虹印尼公司”的情况就很好。遗憾的是,类似已经获得成功,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国公司在东南亚寥寥无几。

  东南亚国家的许多人都清楚,到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几乎都有中国政府的背景,而且中国商人的习惯很不好,比如他们去到东南亚国家做生意,首先都是千方百计地和政府高级官员来往,私下给后者好处来换得自己的方便。

  柬埔寨金边的一名华商表示,开始他也很奇怪,为什么中国商人们不愿意与柬埔寨商人合作?后来经过长时间了解,包括看到新闻媒体的许多报道,才知道中国人在中国国内就是这样做生意的,而且柬埔寨报纸上也经常说中国国内有很严重的“官商勾结”。

  现在,一些中国商人的做法已经引起了柬埔寨商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国商人和柬埔寨当地人合作当然能够给中国人带来许多方便,但是合作的对象应该是柬埔寨的商人,而不是柬埔寨的官员,这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情。他们表示,中国商人总是想把柬埔寨商人甩开自己赚钱,时间久了彼此肯定会产生矛盾,甚至冲突。

  另外,中国在自己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制造了巨大的污染和其他问题而臭名昭著,中国企业的环保意识、环保水平及用工问题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需要尽快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商人以国内腐败“潜规则”拉拢东南亚国家地方官员的情况也日趋严重。例如在越南,目前当局的高层人士比较亲华,对于中国企业的一些做法相对宽容,如果哪天出现相反势力上台,中国企业不守规矩的做法必然遭到清算,结果肯定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

  越南的一名华裔学者表示,中国对东盟有着许多未来规划自然是好事情,但是中国的对外政策,或说边境政策并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计划,这始终让许多东南亚国家看不明白,或者将信将疑。

  这样的评价思考自然可以引申到中国对东南亚开放、合作的工作中。这名越南华裔学者还认为,东盟和中国在各方面合作发展是需要的,但中国还是要慎重,要是做得不好,除了带去“大国威胁”,还会连累到东南亚的华人,历史上的教训已经非常深刻。

  例如中国协助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建设工程,一般外国去建设是投资,或者派出的是技术人员,但现在中国的公司连普通劳工人员也一并带去,当地人就说,“中国人来抢我们的饭碗了”。

  显然,要想长期维持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商业投资和自由贸易,必须要让双方都有利,即哪一方利益过大也不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彼此都必须遵守这样的公平规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