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新华网评:农村水电如何服务“三农”
2012/3/9 10:21:33    新闻来源:新华网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八

  姜和源

  农村水电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成农村水电站45000座,装机容量62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水电的三分之一。

  农村水电在增加能源供应、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我国农村水电该如何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惠及民生,以笔者之见,重点在四个方面:

  首先,要以惠农工程建设为龙头,打造“民生水电”。2011年,我国农村水电工作进展顺利,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成功启动,全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近300万千瓦。然而,当前我国一些贫困山区用电水平低、无电缺电问题依然存在。今后要在水能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继续加大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此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同时,通过下达项目投资计划,解决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有效保护森林面积。

  其次,要以落实安全生产“双主体”为核心,打造“平安水电”。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全国农村水电安全监管全覆盖大检查,全面落实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实现安全监管责任“全覆盖、无死角、制度化”。

  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011年我国新发布的农村水电技术标准9项,其中国标1项,目前在编标准19项。为使我国小水电标准成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推介标准,应进一步组织开展小水电技术标准翻译工作。

  再次,要以农村水电立法为切入点,打造“绿色水电”。要积极推动地方立法,推动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工作。目前湖南、吉林等多个省已出台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完善全国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办法,开展绿色水电认证研究工作。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调研工作,在吸收地方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调整相关框架结构,不断征求意见,完善内容。

  最后,要以加强行业管理为重点,打造“和谐水电”。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围绕水能资源开发和农村水电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监管和农民受益等问题,重点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进一步对全国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情况和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改造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最终推动我国农村水电健康发展。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七

  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有效应恶劣气候的挑战,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近年来,旱涝等极端天气频繁交替发生,已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蚀,给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六

  目前,我国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管护主体和责任不明确、缺乏管护经费等突出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滞后的局面。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五

  要加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在中央投资切块下达到各省(区、市)后,各地省级政府还要安排地方投资,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使用效益。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四

  多数革命老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加大投入难度很大,迫切需要通过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统一规划、中央补助、地方实施的原则,加大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三

  近年来,我国的基层水利事业发展滞后,许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在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面前无力抵抗,严重威胁到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疏通农田的“毛细血管”,保障基层水利的“肌体健康”,是迫切而重大的任务。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二

  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还要解决约2.4亿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此外,现有的灌排措施工程坏损率高,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田间工程配套率仅约50%,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亟需加快推进。

  “中国水之利”系列评论之一

  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这无疑是令人黯然的现实,不少地方出现癌症村,显然与农村环境不佳大有干系。来源新华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