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写在2012年世界气象日和世界水日到来之际
2012/3/23 8:55:54    新闻来源:中国石油报

  清洁的地球 蔚蓝的天空  

  写在2012年世界气象日和世界水日到来之际   
  
   
  每年都有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但我们是否都会想到去关心头顶的天空与家园?去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迎着3月的春风,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再度来到我们身边。身为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减少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的消耗,提倡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为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大庆湿地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大变化,气象灾害明显增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基于以上原因,保护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我国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也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但是应对水资源短缺和异常气候的挑战,依然任重而道远。

  水与气象成全球关注热点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世界水日”。1993年1月,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设立“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国情,在这一天自行开展水资源保护的活动。

  3月23日则是比“世界水日”历史更悠久的“世界气象日”。早在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第20届会议就决定设置这一世界性的节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当天举行庆祝活动,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进一步开发,人类越来越意识到水资源和气象变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并不断更新每年世界水日、气象日的主题来扩大这两项活动的影响。

  以世界水日为例,2006年的主题是“水与文化”,2007年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2008年的主题是“涉水卫生”,2009年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2010年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2011年的主题是“城市水资源管理” ,2012年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从2006年开始,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依次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人与气候”、“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从这些主题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对于水资源、气象越来越关注,也越来越注重于水、气象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不断从各个角度呼吁人类保护水资源,关注气候变化。而在今年,国际社会更是第一次把气候与水一起提到最显著位置,提议人类将这两者作为未来发展的动力。

  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危机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许多国家已上升为国家策略,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迫任务。近年来,世界各国采取各项措施,为保护环境不遗余力。一方面,各国通过全球综合观测,获得有关天气、气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以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各国通过召开气象会议,共同商议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早在1997年,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在日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在应对气象变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经过商讨签署了《哥本哈根协议》。2011年11月,德班气候大会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议”,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德国和丹麦分别注资4000万和1500万欧元作为其运营经费和首笔资助资金。

  这些气象会议的召开和众多重大决议的通过,表明人类社会在气候异常、水资源短缺的全球性危机面前,正在努力达成共识,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

  我国积极应对资源挑战

  我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12个生态脆弱地区之一。我国的长江、黄河等地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受到气温升高的威胁,冰川退化将给中国的河流退缩及水资源紧缺问题雪上加霜,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国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7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里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此后5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以来,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4.29%,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 

  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继续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的节能减排目标,并首次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意图。 

  温总理进一步指出,2012年应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要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应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应尽快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严格控制煤炭和火电新增产能,引导各方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上。要创新财政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从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财政资金中,尽快安排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认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开展气候变化科普知识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早让受教育者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全球瞩目。专家认为,全球平均气温一旦上升2摄氏度,可能引发不可逆转的气候灾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需要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改善能源结构,阻止气候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每个人从身边做起,坚持低碳生活,减少能源消耗,这样才能给子孙后代保留一个清洁的地球,一片蔚蓝的天空。


世界气象日


  北京市:南郊气象台向公众开放  
 
  活动当天,中国气象局大院开放的单位包括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华风集团电视天气预报模拟演播室等。北京市南郊观象台是气象综合性的观测基地,当天将在观象台举行纪念世界气象日暨北京市第十届“走进科普的春天”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参观者可直观地看到观测天气的探测仪器和气象应急车,并有气象人员现场讲解。

  中国气象局和北京市南郊观象台两个活动现场都设有专家志愿者咨询服务。气象专家将结合201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解答参观者提问。现场还将循环播放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专题片,展出灾害天气防御、气候变化、气象科普知识展板,同时开展科普资料、宣传品发送等互动活动。

  湖南省:气象科技创新人物评出  
 
  湖南省气象学会秘书长曾予农表示,湖南将围绕201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需求,促进长株潭气象防灾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宣传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信息传播先进人物,推动湖南省气象硬件软件能力的全面提升。

  除开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发放气象科普资料以外,湖南省还将开展长沙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共建启动仪式;表彰“湖南省十佳气象科技创新人物”及“湖南省十佳气象信息员”获奖人员等活动。与此同时,湖南气象网同步推出纪念世界气象日专题,积极做好世界气象日宣传。 
                          

 世界水日



  安徽省:宣传水法全方位  
 
  安徽省水利厅将组织开展以下宣传活动。一是举行法制专题讲座。邀请省人大或省政府法制办领导讲课,水利厅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二是组织开展广场宣传活动。放置宣传气球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三是印制、发放、张贴纪念“世界水日”主题宣传画。四是组织播放水法宣传电视系列片《人·水·法》(第五部)。五是创办2012年水法宣传专题网站,报道各地宣传动态,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六是结合《水土保持法》(新修订)实施一周年、《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十周年、即将颁布的《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水利普查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

  湖北省:节水行动常态化  
 
  湖北省邀请本地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群众代表参加,并请与会人员围绕“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题发表讲话和建言献策;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发布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口号。

  结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颁布十周年,在全省水利系统组织开展“水法在我身边”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叙写如何贯彻执行水法律法规的实践成果,论述全民学法、守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构建人水和谐环境的工作体会、典型案例等。


  中国石油

  “十一五”: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口  
 
  节能节水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一直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之一,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节能专项投资累计达到108.6亿元,完成节能项目581项,能量系统优化、自用油替代、伴生气回收利用等“十大节能工程”顺利实施。“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累计实现节能934万吨标准煤,节水3.02亿立方米,分别完成计划指标的141%和118%,提前一年完成节能节水任务,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第二任期节能节水考核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了央企前列。
 
  “十二五”:推进“双十”工程更前行  
  
  进入“十二五”,中国石油在推进节能减排、推进“双十”工程方面更是成效显著。2011年全年实现节能130万吨标准煤,节水2300万立方米,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减少4.6%和 2.5%。2011年,集团公司荣获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特别贡献奖。根据十二五规划安排,2012年,集团公司将节能90万吨标准煤,节水2000万立方米,二氧化硫、COD、氮氧化物、氨氮全部达标。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中国石油5年内将在节能节水上投入100多亿元,同时还将从健全节能管理体系,促进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推进建设项目能评,强化标准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促进精细化管理六大方面,抓好“十二五”的节能工作。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作者: 实习记者 彭科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