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荔波抓住小水电发展战略机遇开展工程移民
2012/4/16 8:17:03    新闻来源:金黔在线
  4月14日,记者从荔波县有关方面获悉,荔波县长瓦标龙最近提出: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小水电发展战略机遇,以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方式,有序推进水电开发。“跳出煤,发展新兴后发优势产业。”“到2016年,全县水电总装机达20万千瓦以上。”为此,该县在3月份组建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提前部署,切实落实移民政策、解决移民发展问题、做好移民规划与设计、实施移民安置与管理、加强移民扶持和社会经济发展。

  据初步了解,该县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目前已建了大大小小10多家水电站,如大七孔电站:位于荔波县朝阳镇境内,是州政府组建开发贷款建设项目,现有装机48000KW/3台,2002年4月竣工投产,年发电量38239万KW.h。浪祥电站:位于捞村乡打狗河,属于招商引资项目,2007年12月竣工发电,装机容量2×15000KW,年发电量14200KW.h。把查电站:位于荔波县播尧乡境内,现有发电机组4台,其中1、2号机组装机容量2×125KW,3、4号机组装机容量2×160KW,总装机容量570KW,年发电量140万KW.h,为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由县供电局管理使用,资产属于县政府。巴克三盆河电站:位于洞塘乡境内,现有装机容量640KW,年发电量300万KW.h。可改造装机4600KW。尧翘花电站:位于播尧乡,装机容量200KW,年发电量150万KW.h,属村办贷款建设项目,始建于七十年代,目前该电站由县供电局偿还银行贷款并管理使用。飞虎山电站:位于朝阳镇境内,装机容量1510KW/3台,年发电量450万KW.h。拉易电站:位于荔波县境东北部的佳荣镇拉易村,电站装机3×630KW等。已建成电站总装机容量8.092万KW以上,年发电量超过33986万KW.h。

  随着中央对贵州扶持力度的加大,荔波水电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也给工程移民带来了艰巨的任务。因而,荔波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摸索移民安置方式,针对库区实际情况,创新移民安置方式,完善移民安置政策及实施细则、加大对移民生产生活的支持力度、加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优化水电开发管理程序、注重移民过程中的民生问题,保证移民生活水平不受到影响,促进水电的可持续性发展。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县在移民工作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功的案例。

  首先:该县水尧乡水瑶移民新村。80多户瑶族群众从近50公里外的深山区、石山区移民过来10多年后,这里如今已是漫山遍野的林果、层层翠绿的梯田、平直的通村公路、机器轰鸣的山庄、书声朗朗的学校……,而他们过去在瑶山瑶族乡时仍不会种田,四处游居、刀耕火种。

  其次,汽车穿过荔波小七孔景区西大门向前行驶了6公里,两排白墙红瓦、颇具古典建筑风格的新楼房映入眼帘。这就是被誉为“景区移民第一村”的驾欧移民新村。走在新村的人行道上放眼看去,水泥车道宽敞,绿化带竹叶坠地,房屋设计独门独院,环境舒适。绕村一周,发现村里还有娱乐场所和两个公厕,初来乍到者,还以为身处城郊的某处公寓。其实,新村移民全从小七孔景区搬迁而来。原来,小七孔景区内世代居住着87户340多个村民,如今小七孔桥、水上森林、鸳鸯湖等10多个景点已闻名遐迩,而景区村民刀耕火种、烧柴烧炭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生态保护、环境卫生和旅游开发。以伤害景区为代价、粗放生活着的农民们在移民前人均年收入不过300元。为改变这种现象,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旅游品位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荔波县政府经多次论证,于2001年底起,开始景区移民搬迁工作,得到省、州的大力支持,投资600多万元在驾欧乡修建了占地164亩的移民新村。移民的房子由政府提供,不但不要钱,而且还按原景区木房面积,发给拆迁费,拆除的木料也归村民所有。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县政府将长期按照移民前的土地面积,每年每亩水田补偿350公斤稻谷、40公斤油菜籽;旱地每年每亩补偿150公斤玉米、50元经济作物补贴。原有林地也得到相应补偿。另外,每户每月还有水电费补助。不做农活了,村民们也没闲着有的到小七孔景区参与园林绿化、安全卫生管理;有的到水上森林和鸳鸯湖、卧龙潭岸边卖旅游产品;有的在周边景区开办农家旅馆和农家饭庄,在村旁的拉圭集贸市场做小生意。而移民后腾出的大量土地和荒山,已栽下了数十万株竹木苗和花草,开发建成努类吉海景区,使小七孔的空气更加清新,景色更加迷人。

  再次:该县瑶山乡拉懂吉移民新村建设已完工,新村主要集中安置拉片村、菇类村迁出的瑶族贫困群众150户771人。该项目总投资121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395万元,县自筹815万元)。新村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村内铺设水管1200米、铺设电线3000米、路面硬化44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每户平均面积108平方米。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荔波县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饭庄,民族风情歌舞表演,或到大小七孔风景区卖旅游产品、当导游,向游客展示丰富多彩的瑶族民族文化风情,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种养业的发展,从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第四: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洞塘乡瑶寨移民新村彩旗飘扬,250多名瑶族同胞齐聚一堂,喜迁新居。同时,作为荔波近年重点打造的两个民族旅游村寨之一,政府为当地群众开展农家乐接待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加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为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奠定了良好基础。而这些“长衫瑶”,过去祖祖辈辈生活在半山腰上,人均占有土地0.6亩。因该组交通闭塞,村民出行极不方便,土地稀少而且贫瘠,人畜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加上受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严重制约该组群众经济发展。
 
 
作者: 莫雄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