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湖北:南水北调有序移民 三峡护佑长江安澜
2012/8/22 7:25:50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武汉歌舞剧院演出舞蹈《过早》。

  人民日报记者 顾兆农摄

南水北调移民离开家乡,奔向新生活。 杨文华摄

英山县百丈河村新貌。资料图片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这里竣工,惠泽大地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这里起步,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网在这里交汇……肩负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使命的湖北,“支点”的功能、作用,逐步显现。

  十年发展,十年奋进,十年进步。经济转型升级,“弯道超越”,创新不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而多彩。一个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的湖北,渐行渐近。

  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10年前,乘坐汽车从恩施到武汉,顺利的话要20个小时左右;1年前,宜万铁路通车后,从恩施到武汉,需7小时左右;今年7月1日汉宜铁路客运专线开通后,只需4小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鄂西山区,长期以来,恩施群众饱受“出行难”的困扰,但近几年,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恩施州宣恩泛得矿业的采购部门负责人杨鄂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每年从国外引进的数万吨铁矿石、化工原料,要从海运转陆运,时间长、成本高,宜万铁路开通后,光运输费用,就可以节约100多万元。我们人员出行更快,到广东等地都可以坐高铁或动车,到世界各地都可从武汉直航,非常方便。”

  近年来,湖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正在从“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跨越。以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湖北在全国率先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也突破4000公里,路网辐射全省90%的县市区、96%左右的人口和98%左右的经济总量。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和全国第一大内河港口武汉新港的建设发展,去年底湖北省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0万标箱。民航业同样振翅高飞。湖北,正在建成全国交通的“立交桥”。

  南水北调有序移民

  进入2012年,十堰丹江口市市长曾文华一直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下来。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终于告一段落。2009年9月至2011年底,湖北投入2万多名干部,安排1万多台车辆,组织120批次搬迁。18万人“大迁徙”,做到了“车不掉漆、人不去皮、不少不漏不伤一人”。

  “看数字好像很简单,但对我们来说,每一次搬迁,都像端着满满一锅热油一样紧张,那么多人,上有九十多岁的老人,下有孕妇和几个月大的婴儿,几十公里长的车队,山高路远,出一点事都不得了啊!”曾文华“心有余悸”地说。

  移民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难在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移民不愿搬,干部要上门做工作;移民的安置点,要让移民自己选到满意为止;移民房屋建设,质量问题更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移民有诉求,必须及时解决……所以,全省每户移民家庭,在老家和新家都有自己的‘包保'干部。”曾文华说。

  湖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库区和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淹没影响涉及十堰市5个县(市、区),动迁人口18万人。自1958年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等等,湖北累计水库移民共300多万人。

  三峡护佑长江安澜

  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一个叫江姗的咸宁嘉鱼县小女孩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在洪水冲过来的时候,这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在树上抱了9个多小时,直到公安消防官兵把她救下来。如今的江姗已经出落成了大姑娘,在河南一所高校读书。她告诉记者,14年过去了,家乡再也没有出现过1998年那样的水患,村民的生活平安祥和。今年7月,长江上游连续出现了超过1998年的大洪峰,但是,有三峡大坝等水利设施的护佑,江姗的家乡安然无恙!

  今年7月长江上游连续出现3次洪峰流量大于每秒50000立方米,通过调度,三峡水库累计拦蓄洪水136亿立方米,最大削峰率近40%,有效应对了三峡成库以来的最大洪水,取得了明显的防洪减灾效益。此外,长江流域的抗旱组织体系也不断完善、抗旱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1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旱情,调度三峡水库向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抬高了中下游干流水位1米左右,有效缓解了旱情。

  小水利,大民生。去冬今春,湖北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实现了全省每个村民小组整治一口当家塘的目标。通过对塘堰整治,新增蓄水量7.23亿立方米,改善642万多亩农田的灌溉条件。

  文化惠民好戏连台

  8月,长江漫出的水刚刚退下,武汉汉口江滩公园上的惠民演出就开始了。只要有演出,家住三阳路的刘世昆大爷每天晚上都会带家人去看。“我们经常在那里跳舞、看演出,生活丰富多彩。”刘大爷说。

  近年来,湖北加大投入,注重文化惠民,打造出“没有围墙的剧场”、“不出村口的电影院”、“随时可借的图书馆”。

  “十一五”期间,湖北共建成县级以下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36947个。建成农家书屋13062个,农村公益电影年放映33万场以上。全省79家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1500万人次。

  培养“航母型”文化企业,是湖北近年来文化工作的一个工作重点。2007年成立的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成为湖北文化产业“第一股”,成功在主板上市。2011年,湖北省又先后批复成立了湖北省演艺集团公司、湖北省广电信息网络公司等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大改革、大整合。

  目前,知音传媒集团、江通动画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上市。湖北还加快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2011年,湖北省出口文化产品10.2亿美元,出口值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大扶贫推动大变化

  “山水恶、茅屋多,有女莫嫁百丈河!”10多年前,英山县百丈河村附近老百姓流传这样的说法。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说,当年的百丈河村山高路险,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百丈河村地处鄂皖两省三县交界,平均海拔750米,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王金初说,全村200多户,住的都是茅草屋,出门就爬坡;吃饭靠天,背货靠肩,一到晚上就钻被窝。村集体负债5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

  自扶贫开发实施整村推进以来,百丈河村迎来了春天。10年后的今天,百丈河村青山绿水小楼立,产业发展茶飘香,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黄冈市十大秀美山村”等。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6万元,人均纯收入7138元。

  百丈河村的华丽转身,是湖北省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是湖北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增幅最大的时期。湖北还是全国最早实行扶贫地方立法的省份。湖北省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颁布了《湖北省扶贫条例》和《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湖北省还坚持“社会动员、群众参与、合理构建”大扶贫格局。根据实际,以贫困地区“整村推进、片区开发、县域发展”为三级平台,形成独特格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