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寻找移民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上)
2013/5/27 10:40:41    新闻来源:中国改革报

新闻作者:彭宗卫 狄廷秀 宾阳  发布时间:2013-05-24

    ———向家坝库区移民产业发展考察纪实(上)

  移民搬迁安置结束之后,如何引导库区干部群众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勤劳致富谋发展,早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成为向家坝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25日~4月30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简称三峡集团)与绥江、屏山、水富、宜宾四县政府共同组织向家坝库区85名基层干部和移民致富能手赴三峡库区和江苏经济产业区考察交流,学习国内水电移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推动向家坝库区尽快发展致富产业项目。

  考察团从川滇交界处金沙江下游的深山峡谷里走出来,一路经宜宾、过重庆、穿三峡,赴三峡库区考察移民后续发展和特色产业项目,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前圆了“三峡梦”;另一路经成都、汉口到达南京,赴江苏大丰、无锡等地考察特色养殖业、现代农业园和三峡外迁移民产业项目,并参观了闻名遐迩的华西村。

  为期六天的考察学习,是开眼界、拓思路的取经之旅,寻找库区产业发展“金钥匙”的拓智之行。85名基层干部和移民致富能手对照三峡库区的巨大变迁,感受沿海地区现代经济农业发展,感悟三峡移民精神和东部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代表们认为,这次参观考察的启发教育和示范性强,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又增强了发展意识,表示要结合向家坝库区实际,应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不等不靠勤劳致富。

  向家坝移民的创业故事

  四川省宜宾县和云南水富县都地处川滇边界,是向家坝电站的坝区。2004年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后,两县依托农业、畜牧、水果等农技部门,对移民进行养猪、养兔、水果、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打造移民致富的“金手指”,为移民致富创业搭建平台,取得初步成效。

  向家坝电站建设极大地拉动施工区周围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又为移民致富带来了机遇。但是再好的机遇,也要眼光敏锐的人去及时捕捉。在这一批“早醒的鸟儿”当中,宜宾县安边镇有一个叫李天富的致富能人特别引人注目。李天富是宜宾、水富、绥江、屏山四县民间颇有名气的能人。他曾在水富县当过公务员,辞职下海办过厂,走南闯北打过工,后来做茶叶生意,在北京、成都、承德、宝鸡开过茶庄。李天富的老家在向家坝电站坝区的浮冰田村,电站一开工,他就嗅到了巨大的商机,迅速返回家乡创业。他多方筹资90多万元,率先在宜宾县大滩村凉风坳建起出栏肉猪5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建成日榨5吨菜油的加工厂,办起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的餐饮娱乐一体化大型农家乐。李天富说,抢占向家坝建设的先机,搞好养殖业和加工业,既可以在为电站建设服务中赚钱,也可以为移民就业提供岗位。2012年,他的养猪场改养母猪,他的农家乐在电站施工区周围已经颇有名气。

  李天富是向家坝12万移民当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这次三峡集团组织移民外出考察产业发展,他报名选择三峡库区之行。从重庆沿江而下的考察途中,李天富和每个县的致富能手都进行了接触和交流。在600多公里的航程中,移民致富能手白天考察,晚上挤在舱仓里座谈聊天,聊项目、谈感受。李天富成了大家讨论的“金牌评论员”。

  云南省绥江县和四川省屏山县一江之隔,都是向家坝库区的移民大县和水果种植大县。在赴三峡库区考察的队员中,来自绥江县南岸镇团结村的吴思泉和中城镇田坝村的吴江涛都是“绥江半边红”李子种植户,但种植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考虑到团结村交通条件极差,人均土地面积极少,吴思泉想改变发展思路,改种茉莉花。同样是种李子,经过7年发展,吴江涛的李子园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种植规模和品牌效益。看了三峡库区的发展,接下来该怎么办?两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

  李天富早在1988年就种植上千亩茉莉花,听了吴思泉和吴江涛的情况,他马上指出吴思泉发展思路存在的问题:绥江气候条件不适宜种鲜花,花期短,前景不大。绥江发展产业要搞大手笔,不能走小打小敲的路子,由于绥江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建议发展绿色产业。他对吴思泉说:“我建议你去租赁一片土地,租期30年,用来发展生态林。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有政府扶持,利润大,风险小,但是见效比较慢。”

  李天富给吴江涛开出的“药方”是:建议到邓小平的故乡广安去考察当地的生态果园建设,当时果农走过的路,绥江果农同样要走一遍。要灵活掌握市场规律,学会运用市场机制来搞种植业。办法是:一要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二要提高水果的品种质量;三要打广告宣传产品,打响自己的水果品牌;四要有像样的产品包装;五要建立冷藏保鲜库。

  李天富在船上的一席话,让吴思泉、吴江涛茅塞顿开,二人想方设法要接李天富到绥江去作现场指导。

  以宜宾县移民曹阳、水富县移民郑江旭为代表的一批生猪养殖户,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到底如何发展生猪产业?他们把自己所经历的苦恼都讲给李天富听。2007年,年轻的曹阳从喂养20多头母猪开始,发展到存栏生猪200多头。2012年因突发高热病,200多头生猪“全军覆没”。曹阳“捂着被子哭了几天”,然后一咬牙,改行做餐饮。同样是喂养母猪,2002年靠12个老母猪起家的郑光旭却十分顺利,“一直搞人工授精,每次出槽小猪100多头,养母猪比养生猪的利润还要高。”移民搬迁后,没有养猪场地,郑光旭关掉养猪场,改行开干鲜店,兼带手工打毛线鞋子。成功的郑光旭已经改行,失败的曹阳却还想继续养猪,她希望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扶持,重拾信心。

  李天富说:“养猪的关键在防疫,管理跟不上,就会受到瘟疫影响。安边镇曾经有几十个养殖大户,后来都停产了。要想达到防疫效果,从猪场圈舍、饮水器材、消毒措施都要按照规范来做,一点也不能马虎。你们选择的致富项目和品种都是正确的。曹阳的养猪场是因为防疫证件不全,才没有得到政府扶持,并不是政府不管不问。我们移民对地方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有信心,养殖户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养殖户的扶持,一方面自己要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

  2012年,屏山县的蒋培洲等26户移民外迁到宜宾县,在离县城68公里的百花镇安家落户,人均8分地,土地比较分散,夏季又担心遭水淹。蒋培洲想种植葡萄和蔬菜,但不知从哪里入手。他把心里的顾虑说给李天富听。

  李天富鼓励他说:“从产业结构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们的种植面积太少,政府怎么来扶持你们?种植的技术可以学,但规模上不来不行。你们26户90多人,首要先稳定下来,尽快融入当地,再好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产业,不能一家一户去搞,要想办法把大家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养殖业三年一个周期,风险太大,考虑到资金安全,不适合你们。建议你们发展低成本的种植业,比如搞生态园林,搞观光茶园,搞花卉苗木。什么适合自己就选择发展什么,外迁移民的发展一定要量力而行。你们26户房屋自然形成一条街,离集镇只有几百米,好好利用门前十几米宽的街道,可以做大文章,比如休闲农家乐。”

  听者愿意听,说者点到要害。对移民致富代表们提出来的思路与困惑,久经商场磨砺、商业意识很强的李天富一语破的,句句话都说到他们的心口上。

  李天富不仅是移民致富的带头人,平时帮助向家坝工程参建企业和地方政府分忧解难,积极帮助处理一些遗留问题。“移民要有眼光。假如三峡集团不建向家坝电站,我的农家乐谁来吃?服务好向家坝电站就是我个人的长远利益,移民要学会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此,李天富总结出移民创业的“十八字”秘诀:创业要有勇气,项目要有信心,信息要很畅通。

  从重庆到宜昌,船行两天三夜,向家坝库区的移民创业故事讲了一路,李天富的评论和解惑道理讲了一路。

  来自三峡库区的“碰撞”

  三峡大移民,给三峡库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政区划结构调整的带来重大机遇,使库区贫穷落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同饮一江水,同是水电移民,同是跟三峡集团关系深远,三峡库区成为电站移民外出考察的首选之地,而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又是必选之地。每次金沙江下游四座电站库区各县赴三峡考察,秭归县委、县政府领导都亲自出面,介绍秭归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请来宾观看反映秭归18年移民大搬迁、大发展、大建设的电视专题片《圆梦三峡》。

  2012年10月21日,中国三峡集团组织溪洛渡库区永善、雷波两县移民妇女致富能手考察三峡库区,在与秭归县移民干部座谈时,秭归县移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向伦昌介绍秭归的“三个变化”和移民的“三个优势”,打动了溪洛渡库区干部和移民代表。他说,移民一定要坚定信念,移民搬迁以后,只会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秭归县的巨大变化体现在:一是整个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改善。老县城离新县城37公里,只有0.7平方公里;通过移民搬迁,新县城发展到3.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超过6平方公里,全县交通、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输变电等基础条件得到大改观,水泥路通到库区每一个居民点。二是居住环境得到大改善。移民搬迁前,三峡秭归库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4平方米,70%以上是土房子,砖混结构的不足30%。搬迁后,100%的移民房都是砖混结构,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0平方米以上。移民就医、子女上学、城集镇绿化等问题都得到很大改变。三是移民收入大提高。移民搬迁以前,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00多元,通过移民搬迁,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

  向伦昌列举三峡移民当中活生生的例子,指明水电移民有“三个优势”:一是移民要树立早搬迁、早主动、早发展的思想,可以在安置区获得区位上的优势。国家确定水库移民方案,你爱国也好、不爱国也好,最终都要搬迁,任何人不可能不搬迁。这个道理在三峡库区得到普遍印证。二是移民树立早搬迁的思想,可以得到成本上的优势。建同样面积的房子,早搬迁的话,物价水平要低一些;晚搬迁就要花较大的代价。三是移民树立早搬迁的思想,在就业空间选择上有优势。早搬迁,市场提供的就业选择空间要大;晚搬迁,大家跟风,就业优势明显就要变弱。

  4月28日,向家坝库区干部和致富能手前来考察移民产业发展,又一场生动活泼的座谈会在秭归县举行。座谈会上,秭归县移民局副局长王海群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从事三峡移民20多年的感受和体会。

  王海群亲身经历秭归移民搬迁18年。他说:“移民搬迁为电站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应该把移民的致富发展放在心上。我们的体会是,向家坝移民搬迁任务已经完成,和三峡移民一样,不仅要移民搬得出,还要能致富,必须做到‘移民搬迁有房住,生活能乐业,发展有前景,致富有希望’,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共同目标和共同心声。让移民致富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落脚点。”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这是三峡地区和整个西南地区地势地貌的真实写照。秭归和向家坝库区一样,山高坡陡,地形破碎,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秭归县是柑橘产区,柑橘是移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十几年来,秭归县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后靠移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第一个办法是增加移民的科技投入。对过去传统的脐橙种植品种进行改造,改造成优质品种,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目前,三峡秭归库区各乡镇都有详细规划,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全县形成一系列优质产品,一年四季有脐橙上市。秭归县还加大基础设施改造,保证水电路配套,保证移民的田间道、农业灌溉和饮用水。他们采取“分户建池,政府补助”的办法,每户移民都建起了抗旱水池。第二个办法是下大力气抓移民就业培训。为了保证移民子女就近就地就业,秭归县加大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秭归县根据不同的水果品种,根据不同的种植季节,根据移民不同要求,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免费为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发放资料。通过培训,使每户移民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使每个地方有一个科技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同时加大二、三产业就业培训。搬迁前,移民就业非常困难,通过全国对口支援和大力招商引资,全县工业企业发展起来,需要大量的工人,除解决本县移民就业外,还大量招收周边地区的青年劳力在秭归就业。

  王海群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移民县城的发展,靠老百姓自身的购买力远远不够,必须引进企业。秭归县出台优惠政策和政策扶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批外地企业落户秭归。秭归通过对口支援引进企业,使全县企业发展产生飞跃性发展。企业的到来扩大了移民的安置容量,有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城镇居民和移民都能就地就业。同时,秭归县积极鼓励移民创业,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二、三产业蓬勃兴起,本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座谈会上,秭归县领导为向家坝库区考察团介绍秭归县借助三峡工程建设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历,与大家分享移民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经验做法,详细介绍了特色农业发展、移民政策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做法。秭归县领导还对比三峡库区和向家坝库区移民政策、补偿标准等方面的差异,认为向家坝电站移民安置补偿标准高,迁复建工程建设标准高,移民后期产业发展政策更好,移民后期产业发展具备更好的条件,更应该坚定发展信心。

  干部谈思路,移民传经验,这种真诚的“碰撞”,在向家坝、溪洛渡库区干部和致富能手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可喜局面给向家坝库区各县干部和移民代表带来足够的信心,移民创业的经历点燃了移民的创业致富激情。他们相信,相同的条件、相同的使命、相同的移民精神支撑,未来向家坝库区的发展会更好更快。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