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西南建坝要像"串糖葫芦"
2013/8/8 11:19:03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专访国际水利学会副主席、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王兆印

  "下切是导致灾害的根本原因"

  中国能源报:现在我国的水电站建设,基本上集中在西南地区,而这个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4·20"芦山地震,都验证了这一点。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西南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王兆印:青藏高原抬升是导致西南地质灾害长期频发的重要原因。四川盆地是个非常坚固的地块,青藏高原抬升带来相对运动,而龙门山地震带恰好处在两者之间。目前龙门山地震带进入一个活跃期。一个断裂带在五年之内发生两次强震是非常罕见的,一般一次地震把积聚的能量释放,下次地震会发生在其他地方。四川、云南和甘肃南部正是高原抬升相对运动最强烈的地方,虽然地震释放了能量,但是很快又在这里集中。青藏高原抬升是个持续的过程,现在还在加快。未来十年内青藏高原的东部特别是龙门山断裂带很可能还要发震。

  中国能源报:您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王兆印:我们在西藏、四川和云南可以找到青藏高原加快抬升的证据。随着印度洋版块向北与欧亚版块碰撞、推挤,高原抬升导致河床坡降和水能增加,冲刷河床造成下切。青藏高原东部的河流都在下切,近万年内下切的速度越来越快。下切的河流两岸的坡度可以达到30度,形成V型河谷,加速下切的河流两岸坡度超过30度,形成超V型河谷。青藏高原东部有很多这样的河谷。

  中国能源报:河床加速下切和西南地区频发地质灾害有关联吗?

  王兆印:河床下切是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根本原因。触发的能量可以来自暴雨和地震。如果超V型河谷两岸高度达到几百米,岩石承受不住高压就会崩塌,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几乎天天都有崩塌。如果河床下切而切断了潜在的滑动面,山体失去了下部岩石的支撑,两岸坡度不用达到30度就会发生滑坡。潜在的滑动面可以是沉积岩的层面,也可以是不同岩土的交界面,或者是地应力造成的裂理面。因为滑动面看不见,而且没有触发能量时还可以在静摩擦力作用下保持稳定,所以滑坡比崩塌和泥石流更难以预测。崩塌滑坡提供了大量碎屑物质,暴雨激发下就会形成泥石流。所以说下切是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而四川、云南和甘肃南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区。西藏东南崩塌滑坡很多,但人口稀少,造成灾害较少。

  "不消能的防护,洪水一来,摧枯拉朽"

  中国能源报:我们在西南地区建水坝,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效果还是不错的。为什么有些地方建拦挡坝或排导槽能源中国梦,反而起不了作用,这是什么原因?

  王兆印:拦挡坝和排导槽能源中国梦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不考虑消能,洪水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钢筋混凝土一样化为齑粉。河流治理和河流利用要做能量概算。天然情况下,水流能量通过摩擦、挟沙和河床结构消能达到平衡。如果能量增大(如高原抬升)或消能减弱(如减沙或结构破坏),就会发生冲刷和下切。水电开发通过大坝将水流能量蓄积,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其余部分通过坝下消能池消减。不论怎样治理和利用河流,必须考虑消能,否则河床会冲坏,水工结构会被洪水破坏。最近我到四川考察今年大水造成的灾害,汶川羌峰寨文化保护中心的刘阳告诉我,两年前为了修高速公路,把羌峰沟巨石构成的阶梯-深潭结构炸毁了,改成半米厚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泥石流排导槽能源中国梦。原来的羌峰沟河床结构有很强的消能作用,洪水速度慢,破坏力小。但是新建的光滑槽床没有消能作用,今年洪水一来就冲断混凝土沟墙,导致洪水和泥石流在沟墙外肆虐,冲毁房舍,死亡三人。可见,不考虑消能的拦挡坝和排导槽能源中国梦,难以抵挡洪水越聚越多的水流能量,很快被冲毁并造成灾难。 

  中国能源报:水电大坝是如何消能的呢?

  王兆印:每个大坝都必须考虑消能。一般每个大坝下面都有消能池,这是因为没被转化为电能的多余能量,会在大坝下游造成冲刷,导致溃坝。现在通用的有四五种消能方式。过去中国用得比较多是水跃消能,但消能率不是特别高;后来用射流消能,比如二滩的水电厂大坝富余水量通过射流跌入消能池,消能池底部铺了八米厚的橡胶,橡胶的弹性在伸缩过程中把能量吸收掉。国外还采用一种阶梯消能,洪水溢出后沿着阶梯流下,一梯下来消一部分能量,最后把能量基本消除。此外还有一种孔板消能,不过会涉及气蚀问题。

  中国能源报:这个阶梯消能是不是有点模拟天然河床结构?就像您做的阶梯-深潭系统消能防治泥石流那样?

  王兆印:大坝消能阶梯是二维的,低流量消能效率高,大流量消能效率锐减。天然阶梯-深潭系统是三维的,不论低流量还是大洪水,消能效率都要好的多。四川清平乡文家沟2008年地震后发生了8000多万方的大滑坡,当年5场泥石流,死亡几十人。我们2009年仅用几十万元在文家沟模仿天然"阶梯-深潭系统"建造了33级人工阶梯-深潭,有很高的消能率,成功地控制了沟床下切和泥石流的发生。当年7月17日降雨量达90.9mm,超过2008年的最大日降雨量(88mm)。强降雨在绵远河文家沟口的上、下游多处爆发泥石流,而文家沟则始终保持平安,没有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初,文家沟利用灾后重建基金970万元,把我们的"阶梯-深潭系统"的巨石炸碎作为建筑材料,在沟内建设了20座坝及排导槽能源中国梦。但是7月28日刚刚竣工,8月13日的强降雨引发沟床下切和岸坡滑塌,形成特大泥石流,将所有大坝全部摧毁,造成12人死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不能创造'长藤结瓜',

  就做个'串糖葫芦'"

  中国能源报:从生态和消能减灾角度出发,您对西南地区建坝有什么建议?

  王兆印:高坝大库消能减灾作用小,对大坝上游有一定稳定作用,但对下游造成冲刷破坏。哪些坝为"高坝大库"呢?从对河流地貌演变的影响看,50米到80米是底线,超过的坝就是高坝。单个的高坝大库造成上下游的剧烈演变,破坏江湖关系,对生态的影响比较大。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多采用低坝引水式发电,导致低坝和发电站之间几十公里河段完全没有径流,这对生态的影响是致命的,应该放弃,至少规定保持10%以上的基流量。中型坝群减灾效果好,对生态的影响小,应该提倡。

  中国长江流域生态比黄河流域好得多,主要就是因为江湖连通。长江中下游就像"长藤结瓜",洪湖、洞庭湖、梁子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就像是长江藤上结的瓜,这样的江湖联通体系形成多样性的栖息地,适合不同生物生存,对生态非常有利。如果我们在西南不能创造"长藤结瓜",但可以做个"串糖葫芦"。所以我建议西南地区做中型坝群,从一个库到另一个库,就像"串糖葫芦"。

  从减灾的角度看"串糖葫芦"最好能做到"首尾相连"。但从生态的角度看,库与库之间最好存在天然段,以便需要卵石激流河段的物种产卵。在坝下天然河段要注意消能,可以通过促进结构发育达到消能减灾。我们研究得出个重要定理:结构消能和推移质耗能对于河床稳定和防止下切的作用是等价的。水库拦截推移质泥沙,下游发生下切。但是,如果发育河床结构,如阶梯-深潭系统,就完全替代推移质,保持河床如同建库之前的情况。这样减灾问题和生态问题都解决了。

  中国能源报:您比较一下,西南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哪一个比较符合您心目中的"串糖葫芦"标准?

  王兆印:就目前情况来看,怒江完全可以做坝群。怒江本底生态并不好,如果做成"串糖葫芦"的中型坝群,每一个水库不是很深,不易形成低氧低温层,生态会有很明显的改善。库群创造的深水缓流区会有利于许多新物种生存,生物多样性会明显提高。当然,原来的生物群也会受到影响,但负面的影响小于正面的影响。有人担心水库拦沙会导致下游严重冲刷,我们调查看到整个怒江泥沙并不多,中国境内基本都是卵石夹沙的河床,冲刷问题不会严重。

  中国能源报:对于已经建成的高坝大库,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消能减灾呢?

  王兆印:我根据等价率设想,如果没有推移质消能,可以增加结构来消能。例如在下切河段放置那种类似1998年洪水之后拿来护岸的高度一两米的四面体框架,阻力增大流速降低,大量消能防治冲刷,甚至可促进细沙落淤。大片河床同时做使得水位明显抬高,因此可以恢复江湖关系。这个在国际上也是没有过的,做多大、放多少、怎么投放,要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计算,但这个法子比建堰闸更环保、安全又省钱。    记者 胡学萃 实习记者 凌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院A座11层 电话:010--58381747/2515 传真:010--63547632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投稿信箱:leidy5378@126.com
京ICP备1301578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61号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